赛龙舟、吃粽子、斗百草、浴兰汤……这就是端午节的仪式感!

2024-06-10 10:34:27 来源:央视一套微信公众号

6月10日,五月初五,端午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也是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赛龙舟、吃粽子、斗百草……这个传承千年的节日,从来都是既丰盛又浪漫的!网友:端午真是个仪式感满满的节日。

1
吃粽子

可甜可咸 与“粽”不同

说到粽子,一定少不了“甜咸之争”,你是喜欢蜜枣粽、八宝粽、豆沙粽这些甜粽,还是鲜肉粽、咸肉粽、火腿粽这些咸粽呢?每逢端午节,粽子便迎来了属于它的高光时刻!

各地的文化风俗不同,粽子的口味和吃法也有区别,不管哪种口味,不妨在端午放“粽”一下吧!

端午节作为一个传承千年的节日,古人的粽子馅料有多丰富?除了红枣、豆沙、火腿、蜜饯等,唐代还有独具长安风味的“赐绯含香粽”,而“北宋第一美食博主”苏东坡还曾吃过杨梅馅的粽子。网友:论美食,古人是有研究的。

2
赛龙舟

勇毅前行 万“粽”一心

龙舟文化,源自先民的日常劳动和生活,又不断被赋予新的想象和文化内涵。说到龙舟赛,不得不提到广东,龙舟竞渡是当地影响面最广的传统文化活动之一。

广东东莞有着全国时间最长的龙舟月和最热闹的龙舟氛围,当地人称龙舟竞渡为“扒(pá)龙船”。自宋以来,沿袭至今的“扒龙船”已成为国家级非遗

古人赛龙舟的场面有多盛大?北宋张择端的《金明池争标图》是现存最早描绘端午节赛龙舟的画作。画中体现了哪些竞赛细节?戳视频,跨越时空一同感受↓

“扬桴击节雷阗阗(tián),乱流齐进声轰然。”刘禹锡在《竞渡曲》中,也不乏赛龙舟的描述。光看文字,就已经“脑补”出了龙舟竞渡、百舸争流、奋楫争先的盛大场面。要是再配上画面、铺上音乐,那简直是氛围感拉满!

戳视频,“龙舟竞渡”在这一刻被具象化了↓↓

3
斗百草

小乐趣 大智慧

《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既有明代画家陈洪绶《斗草图》中的“文斗”,也有清代画家金廷标的《儿童斗草图》轴中的“武斗”

端午民俗“斗百草”始于宫中,流行于民间。“文斗”需要丰富的植物学知识和文学底蕴,“武斗”更受孩子们喜爱。戳视频,一起围观大型斗百草现场↓↓

据了解,端午前后正处阴历的五月,草木萌发。古人认为阳气最盛的端午这天是采药制药的最佳时机。人们到郊外采药,便发明了“斗百草”的游戏。网友:又是为古人智慧感叹的一天图片。

4
系五彩绳

丝丝彩线 切切牵念

五彩绳又叫“五色缕”“五色丝”,古人认为,“青红白黑黄”五色分别对应“金木水火土”,也象征着“东南西北中”,五彩绳也慢慢演变成一种吉祥的象征。

清代古籍《清嘉录》中记载:“结五色丝为索,系小儿之臂,男左女右,谓之长寿线。”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端阳故事图》册之《系彩丝》也描绘了这一场景。网友:原来,端午系五彩绳的风俗2000多年前就有了。

5
浴兰汤

喜乐绵长 一生安康

浴兰,端午风俗之一,用兰草、艾蒿、菖蒲、桃叶等各种草药、香草煎水沐浴,汉代古籍《夏小正》中就记载了端午的浴兰风俗。

屈原在《楚辞·九歌·云中君》中写道:“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这说明,浴兰作为端午节祛病防疫的方式之一,早在先秦就已存在

6
祭屈原

汨罗江畔 家国之思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是和诗人屈原的名字连在一起的。自汉末起,人们逐渐赋予端午节更多的人文情怀,把屈原和它联系起来一直传到今天。

千百年来,中国人把对屈原形象的想象,体现在艺术创作上。近现代画家傅抱石笔下的《屈原图》和《渔父图》,衬托出屈原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

如今,屈原故里湖北秭归万古寺村,被誉为“中华屈氏第一村”,这个村子超过一半的人姓屈。放眼望去,长江的支流香溪河蜿蜒流淌↓↓

千年之前,诗人高吟着“路曼曼(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年之后,我们在屈原故里秭归,用另一种方式,与他声声呼应↓↓

端午佳节

别忘了向身边的TA送上真挚的祝福

愿世间美好,都接“粽”而至

祝参加考试的你

一举高“粽”

祝你付出的努力能让你

超群出“粽”

祝你敢做自己,从不畏惧

与“粽”不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