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塔 | 督察组暗访遭“指豚为鱼” 问题何止是不作为
近日,第三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集中通报一批典型案例。今年3月24日,督察组暗查发现违规疏浚船只发生漏油事故,一头小江豚在油污里拼命挣扎。江西九江庐山市有关部门官员称,“绝对不可能是江豚,它只是条大青鱼”。在督察人员纠正后,该官员随即说,那可能是黑鱼或者水獭。经过督察人员反复说明,这名官员终于承认是一只小江豚,并解释,这只是小概率事件。(5月18日央视新闻)
长江江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检验长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示物种,曾一度濒临灭绝。值得欣慰的是,随着社会各界重视并加强江豚保护,如今,江豚的身影在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洞庭湖、鄱阳湖水域又活跃起来,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向好。
但在此事件中,小江豚于油污中挣扎,这让人看了揪心的画面,却好像无关紧要。这不仅是环保、动保责任意识的严重缺失,还应进一步追问,为什么督察人员一眼就能认出江豚,这位相关工作者却反反复复、支支吾吾?究竟是不小心误认,还是睁着眼睛说瞎话?是不是想推卸责任?如此错得离谱的事情,无论如何该有个说法。
偶然的背后是必然。江豚被困油污也许事发偶然,但其背后违规疏浚、非法捕捞,放任油污污染湖面等一系列违法违规行为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与此事未必没有联系。据调查,建设码头的疏浚船只今年3月两次发生漏油事故,建设单位既不报告也不采取处置措施,放任油污污染湖泊;鄱阳湖部分矮围集中区域未划入禁捕范围,有人数较多的盗鱼团伙在面积1万亩的长湖圩内,使用拉网、电鱼等方式非法捕捞。这些操作,必然对江豚生长环境造成破坏;江豚在江面挣扎,实际将相关部门的不作为带出“水面”。
更加耐人寻味的是,该工程开工前在专题论证报告中明确提及,水下施工应避开鱼类产卵繁殖期及鱼苗摄食育肥期,尤其要避免对江豚造成伤害,真的做到了吗?在距离鄱阳湖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2.7公里的地方施工,真的将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了吗?
指豚为鱼,如鲠在喉。相关部门的漠视与不作为、监管措施的疏忽与不到位,如同尖锐之刺,深深扎在生态环境治理的脆弱之处。唯有严肃问责、积极整改,以实际行动杜绝一切敷衍塞责和形式主义,才能让生态保护举措畅行无阻,才能守住生态红线、守护绿水青山。
评论员 韩静
习近平就伊朗总统莱希在直升机事故中遇难向伊朗第一副总统穆赫贝尔致唁电
习近平就伊朗总统莱希在直升机事故中遇难向伊朗第一副总统穆赫贝尔致唁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