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明天都是小年 为何小年有南北之分?

2024-02-02 07:18:27 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

2月2日,农历腊月二十三,是中国北方传统的“小年”。2月3日,南方地区也将迎来“小年”。小年为何有南北之分?除了吃糖瓜,小年还有哪些传统习俗?

小年为何有南北之分

细说起来,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历史更为悠久。南宋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中就有这样的描述:“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而关于北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有一种说法是,清朝皇帝为了节省开支,在腊月二十三祭祀火神的同时也祭祀灶神民间受到影响,久而久之形成了新的风俗。还有一句流传很久的俗语:“官三民四船五。”说的是在古代过小年的时间。官宦之家腊月二十三,寻常百姓腊月二十四,水上船家腊月二十五。而北方受到“官三”影响较大,渐渐调整了小年的时间安排。

“小年”一点都不“小”

虽说是小年,可小年一点都不“小”,从这一天开始,人们正式切换到春节时间。传说小年这一天,在民间要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这也就有了“二十三糖瓜粘”的说法。糖瓜,也叫灶糖,是北方春节期间的特色食品。制作糖瓜工序繁杂,且需要寒冷天气的配合。糖瓜的主要原料是麦芽糖,还要掺上一些黄米,熬制而成。抽成长条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中空的造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做好的糖瓜放在屋外冻一冻,再吃时,凉凉脆脆,别有风味。

你知道吗?糖瓜还是非遗项目,在甘肃临夏,河州糖瓜是临夏地区的传统特色美食,也是当地能吃的非遗项目。河州糖瓜类别丰富,制糖师傅们在“板糖”“白疙瘩”等传统糖瓜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加入多种辅料,制作成红枣糖、芝麻糖、核桃仁糖、瓜子仁糖等各种品类,深受游客和市民喜爱。

除了吃糖瓜、祭灶,小年这一天扫尘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北方称作“除尘”,南方称作“禅尘”。把家里一年都不曾打扫到的角角落落来一次彻底的大扫除,倒掉尘土,也是清除过去一整年的不愉快。

关于过小年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东汉,东汉崔定《四民月令》载:“腊明日更新,谓之小岁,进酒尊长,修贺君师。”关于小年祭灶,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有晋周处所作的《风土记》:“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以及宋代范成大的《祭灶词》:“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等等。

关于小年的传说也有很多版本,但不管哪一种,都是人们对小年的美好期翼和情感寄托。

相传灶王爷原本是天宫里的御厨,有一年,王母娘娘大寿,灶王爷做了很多美食,众神仙吃得津津有味。

在做完最后一道甜点水晶菊花饼时,因为他做的实在是太诱人了,竟忍不住自己全吃光了。

玉帝等了半天不见甜点,才知道灶王爷自己已经全吃光了,于是生气地将其贬下凡间。可是新来的御厨,做的食物总不合玉帝胃口。

李天王献上一计:“您找个理由,让他一年回来一次不就行了。”于是,玉帝下旨:“念其往日功劳,封他为灶王,记录民间善恶,每年腊月二十三上天庭向我汇报。”

从此,灶王变出无数个分身,端坐千家万户的灶房,兢兢业业地工作。

还有传说中,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

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

无论哪种传说,老百姓都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的平安和财运。

此外,北方还有剪窗花、吃饺子等习俗;南方则有写春联、吃年糕等习俗。不论是北方还是南方,小年都被赋予来年幸福顺利的意义。在古时候,小年也叫“交年节”,意为立春前后,年节之交。

窗花多以喜鹊登梅、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和合二仙等有吉祥寓意的图案为主题。

这些词单看着就很美,更不用说剪出形象使万物生灵都活起来了, 以明窗为背景,更衬其好看,红红火火的年味与神韵立刻就藏不住了。

一抹特别的红,经古老又灵巧的剪艺跃然纸上,成为冬天单调日子里的明媚之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