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铁回应“喝水被罚”:系果汁,开的是告知单
南京地铁25日晚回应“乘客在车厢喝水被开罚单”:经核实,7月17日20时45分,南京地铁工作人员在三号线列车巡查时发现一位乘客饮用瓶装果汁饮料。为防止饮料泼洒引发环境卫生等方面的隐患,工作人员根据《南京市轨道交通条例》相关规定,告知其车厢内禁止饮食的要求,并向其出具《轨道交通设施内禁止行为告知单》,对禁止事项进行宣传告知。
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南京地铁的关心,特别是针对我们的管理方式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论证,在确保地铁运营安全有序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工作措施,更人性化地做好各项服务和管理工作,为乘客提供更好的环境和乘坐体验。欢迎广大市民乘客给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江苏南京一女子因在地铁车厢喝水被开罚单?
7月25日,据媒体报道,近日,江苏南京一女子因在地铁车厢喝水被开“罚单”,引发热议。该网友后就此事作出澄清,称自己喝的不是白开水,而是瓶装饮料。因为是第一次违规,所以当时只是被工作人员警告了,并未被罚款。
南京地铁回应25日,南京地铁回应称,列车上禁止饮食,喝水也是饮的一种,发现后会做出相应处罚。主要考虑到在地铁上喝水、饮料等时如果水滴洒落到地面,容易使乘客滑倒, 也担心会招来虫子咬断电路,影响行车安全。该工作人员表示:“列车上禁止饮食,这是相关的规定,如果违反的话,会进行相应处罚的。列车上是禁止的,如果乘客不舒服,可以随时下地铁,站台是可以喝水的。”
早有人被开告知单今年3月,也有乘客在南京地铁喝酸奶被开“罚单”,据江苏新闻报道,南京地铁方面对此进行回应称是告知单,并非“罚单”。“3月14日10:09左右,我办的执法队员正常开展列车巡查,当二号线列车到达羊山公园至学则路区间时,发现了一名女性乘客正在喝酸奶,执法队员随即上前进行劝阻,向乘客进行了《南京市轨道交通条例》相关内容的解读,随后开具了一张告知单,并非‘罚单’。”南京市地铁交通设施保护办公室综合行政执法一大队副大队长陈文才介绍。
《南京市轨道交通条例》于2014年7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第38条第6款明确规定,禁止在列车车厢内饮食,执法人员开具告知单的主要目的是对乘客进行普法宣传,引导乘客自觉遵守文明乘车秩序。
除了不能在列车车厢内吃东西以外,其他禁止的行为包括吸烟、乞讨、卖艺,使用电子设备声音外放等。
为啥在地铁里不能吃东西?
地铁上禁止饮食,这显然不是什么新规定,几乎每个地铁日常广播都在重复这样的常识。但饮食后会有什么后果,可能很少有人体会。执法人员提醒,地铁车厢空间相对封闭,气味难以散去,随意饮食可能会影响乘客的乘车体验;此外,油性食物残渣、饮料如果不慎洒落车厢,可能会导致乘客滑倒摔伤,除了增加额外的清理工作量外,还可能引来虫蚁,啃咬电缆或相关设备,影响地铁行车安全。
谁把“地铁喝水”炒成了公共风波?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因在地铁车厢里喝水收到“罚单”,这事一下子引爆舆论。评论区里,不少网友义愤填膺,炮轰地铁公司管理不够人性化,也将“坐地铁,能不能喝水”的话题吵上了热搜。
炎炎夏日,坐地铁难道真的连口水都不让喝?面对舆论纷扰,相关方面也给出了回应:上述自称“喝水被罚”的网友只是收到了告知单,并非“罚单”,其主要功能是对乘客进行宣传,而不是作为罚款凭据。另外,当事人喝的是瓶装果汁,并非流传网络的矿泉水。至此不难看出,喝水开罚单之说有一定程度的以讹传讹。很可能只是网友的一句玩笑话,没想到在后续传播中被不加核实、转发扩大,最终掀起了一场口水仗。
事实逐渐清晰,但这一口水引发的风波并未停息。循此话题,网上有人刨根问底:其他城市又是如何规定?通过梳理国内多地地铁公司相关规定,基本可以明确以下几点。一来,地铁上确实都有禁止饮食的要求,但主要着眼的都是“进食”,特别是食用带有刺激性气味的食物。至于“喝水”,虽然属于“饮”的行列,但在实践中,执行起来并不会“一刀切”。二来,对于婴儿老人等特殊人群的特殊需求,地铁方面也会兼顾并照顾。三来,地铁工作人员无权罚款,只会劝告倡导。
平心而论,地铁车厢属于公共空间,空间密闭、人员拥挤,出于维持干净卫生及保障安全的需要,禁止饮食合乎情理。事实上,经过这些年的文明熏陶,大家对于坐地铁的“能与不能”,也早有了基本共识。不吃味道大的东西,不嗑瓜子随地吐皮,不喝汤汤水水等,本身就是基本公德。但对此的理解却不能上纲上线,大夏天喝口矿泉水解暑,亦没有泼洒行为,不管从哪方面看,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而且就各地实践来看,本身是倡导加提醒,结果硬被炒成了禁止加罚款,显然有刺激眼球之嫌。
公共文明涉及的往往是身边的小事,也关乎每个人的生活体验。这些年,有关社会公德的讨论不少。从“坐地铁能不能外放声音”,到“孩童坐高铁哭闹怎么办”,再到“公共场所是否该设立第三卫生间”,围绕相关话题,网友们畅所欲言,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社会文明水平提升。
热络的公共讨论是好事,但挑事拱火之风也要警惕。但凡有热点,总有人故意引战,或拼接事实、误导大众,或以偏概全、制造对立。炒作之下,讨论迅速跑偏,不仅破坏了原本可以理性探讨的舆论氛围,也消解了应当追问和反思的真正话题。
置身多元分化的社会,公共讨论愈发呼唤平和与理性。作为传播生态中的一个节点,我们每个人都要承担起相应的话语责任。另外也要看到,诸如地铁喝水这样的文明细节,本质上是人与人关系的互动,需求复杂,情况各异,没办法靠一纸规定“包打天下”。多方互谅、换位思考,在以心换心中才能磨合出彼此舒适的相处之道。
(综合北京日报客户端、南京地铁微博、中国青年报)
聆听新时代的河南青年之声 《新时代青年说·不负青春 我本可以》正式上线
心通桥日报(7月26日):十一中操场施工扰民 回复:已通知负责人规范清运
郑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开展“纪律教育活动月”党员干部知识竞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