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中原网>要闻 注册登录

沿着高速看中国|河北:井陉拉花润古城

2021-06-10 18:25:23来源:河北新闻网
字号  

  “沿着高速看中国”河北篇·文化寻根之旅

  井陉拉花润古城


  每年农历正月十七,井陉县东南正村的传统庙会上,村民都会扭起井陉拉花。 武风文摄

  从青银高速井陉收费站驶出,一路向西北行进,便来到千年古县井陉。6月9日,记者探访古县,在县城广场上与一队身着艳丽戏装,手持伞扇、彩绢酣畅起舞的中年男女不期而遇。拧肩翻腕,让人一眼认出他们扭的就是井陉拉花。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井陉人的气质品性和精神风貌便融在井陉拉花的一招一式里。

  作为河北三大民间舞种之一,井陉拉花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井陉人广场健身扭拉花,正月过会扭拉花,学校和单位的体育休闲项目里也有拉花。这种起源于明清时期井陉独有的民间艺术形式,与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社会习俗紧密相连。

  81岁的武新全老人是井陉拉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他深深理解井陉人骨子里的拉花情结,也见证着井陉拉花传承发展为古城带来的新变化。“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井陉拉花遍地扭。”武新全说,“井陉拉花就是这块土地的精气神。”

  “‘拉花’是‘拉荒’的谐音。井陉地处太行山东麓,十年九旱、连年战乱,迫使老百姓拖家带口逃荒在外,在逃荒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这种特有的舞蹈。”自8岁开始练习井陉拉花的武新全,对于先辈乐观豁达的心态引以为傲。

  一代代扭下来,井陉拉花这朵山间小花从山旮旯扭到了北京城。1957年,来自井陉的武新全等6人先后在北京工人俱乐部、天桥剧场和中南海怀仁堂表演,演出结束后受到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1996年,井陉拉花参加全国第六届群星奖广场舞决赛,一举夺得群星奖金奖;2004年,参加第六届中国民间艺术节,拿下金奖……

  从不断获大奖到专注于传承,武新全心心念念要把井陉拉花原汁原味地留给后人。6月7日,他先后赶往河北艺术职业学院、河北师范大学,现场教学生们扭拉花。手把手演示舞蹈动作之前,他都要先讲拉花的演变、井陉的历史。高举的伞寓意风调雨顺,身后的包袱象征丰衣足食,手中的太平板祈求四季太平,威风的霸王鞭代表文治武功,肩扛的花瓶诉说平安美满。“每一件道具、每一个动作都有讲究,哪怕有些动作扭着‘别扭’,也要把‘别扭’劲儿扭出来,因为这就是它的地域特色。”武新全说。

  从井陉县城向西北行驶不过十分钟,错落有致的淡黄色艺术墙便映入眼帘,“拉花之乡”牌楼伫立村口,东南正村到了。一路往村里走,井陉拉花彩绘艺术墙、村民文化活动广场、斗拱飞檐的朝阳门、古香古色的朝阳寺、绿树繁花掩映的乡间小路,串联起美丽乡村的新时代图景。

  午后,东南正村党支部委员武风文总要到广场上转一圈,看着村民们切磋拉花技艺。“我们村有一千多人,百分之八十的村民会扭井陉拉花。”武风文经常组织村里的拉花队伍到各处演出、比赛。这些年,他亲眼见证了拉花凝聚起了村民们的精气神,大家伙儿拧成一股绳建设家乡新貌。

  变化始于2005年,文明生态村建设在东南正村全面展开。村里绿化亮化街道,建设村民文化活动广场、建起“拉花之乡”牌楼……从前残墙土房的村庄,摇身一变成了宜居乡村。

  有了颜值,还要有气质,扭拉花成为村广场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扭拉花提升了村民的整体素质,和谐的氛围也在一次次扭拉花的过程中建立起来。”武风文笑着说。

  让村民间的感情升温,文化活动无疑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方式。晚饭后,东南正村的文化活动广场成了村民们以“舞”会友、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一支支拉花队伍跟着音乐扭起来,快起慢落间,人们家长里短地交流着,欢声笑语不绝于耳。这样的场景不是个例,在横南村、张家井村、小作村……井陉拉花已不仅仅是民间娱乐项目,更成为当地不可替代的文化符号和象征。

  文化的根扎得越深,它所释放出的影响力便越强大。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规划引导下,成立了井陉拉花艺术研究会,组建井陉拉花艺术团,建立多个井陉拉花艺术培训基地,并将井陉拉花列入当地中小学教学课程。此外,每年井陉县民间艺术节期间,还会专门举办井陉拉花大赛。

  花放陉山,果缀枝头。

  如今,原汁原味的拉花表演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井陉拉花这朵绽放的小花成为拉动城乡经济的一条纽带,带动着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我们正在规划建设井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集中展示井陉拉花等非遗项目,进行井陉拉花传承培训,以井陉拉花为主题进行创意产品研发转化等。”井陉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蓝图已缓缓铺开,传承数百年的井陉拉花香远益清,正以崭新的姿态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河北日报记者曹铮)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