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中原网>要闻 注册登录

沿着高速看河南|济源:大河之北 文化之美

2021-06-07 15:35:41来源:大河网
字号  

  5月6日,记者从济源出发,驱车向西驶上菏(泽)宝(鸡)高速,行至与济(源)洛(阳)西高速交会处,再向南行驶10余公里,便看见了黄河,看见了黄河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黄河在济源的长度虽然只有52公里,却足以颠覆很多人对黄河的认知,比如:大家都知道黄河水“一碗水,半碗泥”,但黄河济源段碧波荡漾,水质甚至达到了饮用水的标准;西滩岛是黄河上唯一有人居住的小岛,从未被淹过,被称为“万里黄河第一岛”;小浪底大坝蓄水后,库区水位抬高百余米,不少山头变为岛屿,成为黄河上唯一有“千岛林立”的河段;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和其下游约10公里处的西霞院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分别形成的小浪底水库和西霞院水库,成为黄河上唯一两个大型水库“零距离”相连的河段……

  1991年,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开始修建,2001年年底全部竣工,该工程不仅在技术方面创下多项世界之最,也一举改变了“黄河断流”的历史,改写了“黄河黄”的面貌。

  位于黄河之北的济源,不仅风景秀丽,兼有大山、大河、大坝、大桥、湿地、公园之美,这里的历史之久远、文化之厚重,更让每一位来访者惊叹。

  考古专家在济源境内的黄河沿岸,已经发现栗树沟遗址、长泉遗址、白沟遗址、留庄遗址、连地遗址、桥沟遗址、交兑遗址等大量文化遗址,其中位于坡头镇的栗树沟遗址,是一处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大型仰韶文化遗址,规模宏大,足见当时黄河沿岸的济源部落众多,人类活动频繁。

  “这些遗址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裴李岗文化、中期的仰韶文化、晚期的龙山文化,直到二里头文化,构成了完整的文明发展链条,也反映了先民们在这里逐步发展的历史进程。”济源文物工作队队长许召东说。

  济源不仅有厚重的古代历史文化,更有蕴含着宝贵革命精神的红色文化。

  抗战爆发后,济源坡头镇一带的泰山、桥沟等8个村的村民成立了联防组织,被称为“杜八联”。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杜八联’人民建炮厂、造地雷、强渡黄河、联防联战,成为沿黄地区群众武装斗争的光辉范例。”位于泰山村的杜八联革命纪念馆,与黄河仅一路之隔,堪称距黄河最近的纪念馆。纪念馆讲解员李芬红介绍,2020年9月,杜八联革命纪念馆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杜八联”人民多次立下奇功。1944年和1947年,他们先后护送皮定均司令员率领的抗日游击先遣支队和陈赓、谢富治大军强渡黄河,为我党开辟豫西北抗日根据地和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作出了巨大贡献。1946年和1947年,太岳武委总会先后授予杜八联“河防堡垒”和“杀敌模范单位”荣誉称号。

  先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幸福。

  如今,在济源,小浪底工程成为旅游热点,与之配套的小浪底工程展厅也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红色文化,济源人民正意气风发,谱写新的绚丽篇章。

  □河南日报记者樊霞成利军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