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 题:路通天地宽——交通运输行业助力乡村产业发展见闻
新华社记者周圆、刘海、许晋豫
天色擦亮,贺兰山下的菇棚内,伏志华早已忙活开来。
“双孢菇采摘和运输都得抢时间,色泽好、香味浓、品相好,才能卖上好价钱。”说话间,伏志华钳住菇柄根部,轻轻一旋,一株菌菇便被熟练地拧下来。
农民在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双孢菇栽培示范基地采摘蘑菇。新华社记者唐如峰摄
“刚种出来,价格好,有阵子菇比肉还贵。后面产量上来,销路不好,几角钱一斤都没人要。”伏志华回忆,当时村里只有几条砂石路,加上没有冷链物流,双孢菇运不远,只能在银川市内销售。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近年来,交通运输行业通过“交通+特色产业”等创新模式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公路围绕产业建。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网点的交通网络初步形成,截至去年底,农村公路里程达438万公里。
2020年7月,位于宁夏境内的乌玛高速青铜峡至中卫段A10标段在施工中。新华社记者冯开华摄
如今的闽宁镇,G1816乌玛高速公路穿镇而过,产业路修到菇棚前,一座座现代化生产基地拔地而起。2018年,以双孢菇种植基地为依托的宁闽合发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通过智能化控温栽培等技术,可实现全年不间断出菇。
公司总经理何龙表示,目前基地双孢菇平均日产量3.2吨,销往宁夏、内蒙古、甘肃、山东、河南、四川等省份,年销售收入1300余万元,并且吸纳当地不少移民群众就业,伏志华就是其中之一。
当伏志华忙于采菇时,邻村马文祥家中,“叮咚、叮咚”订单提示音不时响起。
“以前只有城里才有快递点,现在每天都有快递车到村里来。”眼瞧村里物流越来越方便,马文祥抓准商机,开网店、卖特产,一年下来能挣七八万元。
马文祥网店的发展得益于不断织密的农村物流网。近些年,交通运输行业着力发展农村物流网,积极搭建农副产品进城桥梁,畅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截至去年底,全国建制村已经全部实现了直接通邮,乡镇快递网点的覆盖率已经达到98%。据悉,到2025年,在具备条件的地区,我国将基本实现县县有连锁商超和物流配送中心、乡镇有商贸中心、村村通快递。
闽宁镇副镇长李辉钦介绍,依托便利的区位优势,闽宁镇已形成葡萄酒、菌草、黄牛、劳务经济等特色产业。移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搬迁之初的约500元跃升到去年的14961元。
在成昆铁路上普雄站,人们准备乘坐5633次列车出行。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乡村要振兴,交通要先行。在四川大凉山区,游客们乘坐“慢火车”来到沿途村落,赶大集、品农家饭、买土特产;在新疆地区,特色瓜果、牛羊肉等农副产品正搭乘飞机,行销全国;在湘桂黔地区,厦蓉高速、包茂高速连接起沿线少数民族地区,多地抱团共拓旅游市场……新征程上,交通运输行业正赓续奋斗。
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一体推进全国交通运输服务支撑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村地区外通内联水平,推进交通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加强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和旅游航道建设,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