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中原网> 要闻 注册登录

百年·百业·百人丨“珙桐之父”张家勋:“中国威尔逊”的种树人生

2021-05-21 17:08:59来源:大河网
字号  

  阅读提示:张家勋,曾任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绿化科科长,著名植物分类学专家。他沿着威尔逊当年考察的路线寻找并繁育中国珙桐,被誉为“中国珙桐之父”。他孤身一人深入宜昌、神农架等地考察寻访,山高路远,险象环生,最终在四川凉山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发现了珙桐天然林及幼苗。他将20麻袋小苗和树种一袋一袋地扛到汽车站带离深山,然后几经辗转背到郑州育苗。功夫不负苦心人,1985年,珙桐在郑州开花。

  大河网记者 张楠

  走进郑州航院南校区,观光者络绎不绝,这里大树参天,是珍稀树种的乐园和全国林业院校教学实习基地。开垦种植这片土地的老人,便是“中国珙桐之父”张家勋。

  

 

  1962年,18岁的张家勋在河南汝南园艺学校系统学习现代园林绿化理念。在这里,他以书为引,开始了自己的“种树人生”。

  后来,张家勋有幸参与到林业部组织的欧洲园林绿化考察项目,发现欧洲有许多珍稀树种来自中国,而在中国却鲜有人知。他又听说,1954年,周恩来总理赴日内瓦参加国际会议,游览苏黎世时,听导游员说起珙桐树来自中国,但身边的人竟对此一无所知,关于珙桐的研究、栽植结果也不如人意。这两件憾事坚定了张家勋要成为“中国的威尔逊”的决心。

  毕业后八年的文职工作并没有浇灭张家勋对园林绿化的热血。妻子毕业后到郑州航院工作,张家勋要求一同前往,他放弃干部的身份,以一名绿化工人的身份到了航院。妻子为他感到委屈,他却指着航院大片大片尚未开垦的荒地爽朗地说:“这里有育苗种树的用武之地,一年中寒暑两个假期,更是难得的外出考察学习的好机会。我想干自己想干的事,不考虑其它。”

  于是,一到航院放寒暑假,张家勋就背起行囊,沿着威尔逊当年考察的路线寻找珙桐。他拿着从图书馆借的《中国-园林之母》,对照书中的图片向相关地区林业局专家询问实物。

  

 

  寻种之路,山高路远,险象环生。他先后到宜昌、神农架寻找树种的足迹。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四川凉山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的山路上足足走了一天半后,他终于发现了珙桐天然林及林下幼苗,他将20麻袋小苗、树种一麻袋一麻袋地扛到汽车站带离深山,几经辗转背到郑州育苗。

  张家勋在考察时发现:珙桐虽然只见于南方,但分布的海拔很高,甚至接近雪线。他于是大胆推测珙桐并不怕冻,相反地关键是要耐热。珙桐从育苗到开花需要6—12年不等,在这期间,张家勋像养育孩子一样,细心呵护它们。

  1985年,珙桐终于在郑州开花,一对对白色花朵随风摇曳,仿佛是一群白鸽栖息在枝头,清风吹来,振翅欲飞。

  

 

  在1986年的全国“珍稀濒危植物保护会议”上,张家勋在他长达100多页的大会论文中,详细介绍自己多年从事珙桐等珍稀植物引种的经验,受到大会高度重视。1991年3月,张家勋被中央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劳动模范,并因在珙桐引种方面的成功被称为“中国珙桐之父”。

  从事植物引种驯化科研工作50余年,张家勋走遍了全国36个县10万余公里,引种驯化200余种珍稀濒危植物,培育出20余个专利植物新品种。彩叶北海道黄杨、彩叶丝棉木、彩叶银杏、雪中红、金枝玉叶、黄金甲……在他几十年的潜心研究中,许多丰富多彩的园林植物新品种呈现在世人面前,令人叹为观止。

  “树木是地球的年轮,是生命的原始色。作为一个‘种树人’,种树是我一生的追求。我相信,只要扎根大地,就能把中国种成枝繁叶茂的多彩世界。”张家勋说。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