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福田拍摄的深圳河沿岸风光。
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
4月20日,中铁十一局轨道焊机在焊接广州地铁18号线首通段最后一个钢轨接头。
位于珠江口磨刀门水道的鹤港高速洪鹤大桥。本版照片均为新华社发
【大湾区 大未来】
正在深圳莲塘口岸举行的“深圳口岸,百年巨变”展览,以大量珍贵的史料,展现了深圳口岸建设的沧桑历程。其中有张黑白照片显示,一位男士穿着粗布制服,右手举着手电筒模样的设备,左手也拿着一个物件,半蹲着身子,神情专注,在寻找着什么,一看就是劳神费力的样子。
图片的说明文字写的是:1956年1月,深圳边防检查站检查员正在使用俗称“照妖镜”的电光反射工具,检查过境列车的车底。
这位检查员估计当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55年以后展示自己当年工作场景的莲塘口岸,如今通关时间只需要10秒至15秒。
这个口岸是深圳和香港之间的第8座大型陆路口岸,首度采用“一站式”车辆通关模式,基于海关子系统整合简化、边检车辆“快捷通”子系统精准嵌入、通关数据协同、前端信息采集技术升级等多项科技创新,实现车辆“一次停靠、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这里还开启了国内首个旅客“无感通关”模式,扫码识别、指尖申报、红外测温,让旅客通关更智能、更高效。
时间静默不语,但时代的足音依然从历史深处呼啸而来,发展的春风激荡起万丈浪涛。
莲塘口岸于2020年8月26日正式启用,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以来,深港之间首个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大型互联互通基础设施。
《纲要》明确,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珠三角九个城市。这里原本就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现在承担起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神圣使命。
“9+2”,协同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跨越式发展。
东风吹来,春暖花开。湾区正在奏响阔步行进的旋律,越发彰显律动之美。
“9+2”不是物理变化与机械性相加,而是化学反应,是乘法效应与雁阵效应
以前,从事编导工作的周柏康从香港到内地,“香港人”的意识很强烈,满是“出差”的感觉。从小就有“电影梦”的他,发现大湾区是实现梦想的地方,“香港的影视业已经比较成熟,有很明确的规则和模式。内地影视市场更大,互联网的普及也带来更多电影新模式”。
如今,他平时住在佛山,“感觉就像在中心一样,去哪里都方便”。他还在深圳设有办公室。疫情之前,有一次约了客户下午4点在香港见面,他3点左右从深圳办公室出发,打车到福田坐高铁,通关再打车,结果自己还是先到的那一个。
这是湾区生活的日常。
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正在深入推进规则衔接、制度对接,力图让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跨境流动更加快捷、有效、有序。
都说大湾区是创业的沃土,是逐梦的乐园,如果一个港澳青年,想到珠三角来打拼,他将遇见什么呢?
假如这个小伙子叫阿祥,年龄在18岁到45岁之间,对智能硬件与人工智能、新能源、半导体、信息服务、文化创意任何一个领域感兴趣,他就基本上拿到了进驻惠州仲恺高新区的“入场券”。
这是一个有历史感的地方。1992年国务院批准成立首批国家高新区,其中就有它的席位。这个名字,一看就是源自近代民主革命先驱廖仲恺先生。
顺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大潮,2019年12月惠州仲恺港澳青年创业基地开园,设想是成为“创意创新与创造的能量舱、港澳青年创业的筑梦工厂、国际风尚潮流的共享空间、区块链与产业融合反应器、‘芯’创时代的转化平台”。
如果阿祥创办的公司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工商、税务、统计关系均放在仲恺港澳青年创业基地,项目评审得以通过,他将陆续收到一整套的“大礼包”:
公司正常运营满半年,阿祥就可以申请创业资金资助,5万元打底,20万元封顶。
创业需要人气,办公场地少不了。300平方米的房子,阿祥可以免租金用上个两年时间。
住的地方也有考虑。阿祥可以享受每月800元的住房补贴。如果他还有两位合伙人,这项政策同样适用于他们。
衣食住行。“行”也是一笔开销。一年时间以内,阿祥可以每月领取3000元的交通补贴,还是实报实销。
新手开办公司,刚上路免不了要贷款,保障自然要跟上。阿祥将按照实际支付利息的50%获得贷款利息补贴。
公司经营一段时间有点眉目了,阿祥动了到北京、上海这些地方参加大型专题展览会的念想。这股善于学习、用心成长的劲头值得鼓励,他将享受专项的展会补贴。
如果阿祥的公司经营得当,荣获国家级创业创新一等奖,20万元的奖励资金当即送上,不含糊。
阿祥能想到的,这里也想到了。阿祥没有想到的,这里可能也想到了。
不只是惠州,不只是仲恺港澳青年创业基地,整个大湾区诚意满满,张开双臂,拥抱着“阿祥们”前来这里实现自我价值、展翅飞翔。
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商缘相融,这可以说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竞争力。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郑永年此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在粤港澳大湾区内,香港的金融业、澳门的旅游休闲业、珠三角的制造业各具特色,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大湾区内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应更加密切和灵活。
他还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仅有利于中国的发展,对整个世界经济也是利好。现在全世界都关注中国市场,大湾区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这片区域,有实力扛起更大的责任,实现更高的飞跃。
深圳中心书城是我国首家体验式书城,是一个集阅读学习、展示交流、聚会休闲、创意生活于一体的复合式城市文化生活空间,每年接待读者近千万人次,其中港澳读者百万人次,已经成为深圳的“城市文化客厅”。
书城的北区有个专柜,摆放着跟粤港澳大湾区有关的书籍,可见大湾区研究在学术界的热度。其中有一本书,是广东省科学院、中国地理学会联合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与规划国际高峰论坛”会议纪实和论文集。
出席这次论坛的美国俄勒冈大学教授亚历山大·墨菲说:“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在哪里?在大量的案例当中,我们看到经济的互补性。特别是在最近,在整个大湾区,我们更好地了解了每个城市产业的互补性。其中,内地作为制造业和相关服务业的生产者,香港作为金融中心。同时我们还有相关的交通设施的建设,最近交通设施越来越便捷,可以看到本地区的金融发展也非常快速。”
真正有价值的互补,不是生硬的拼凑,也不是机械的嫁接,而是“串珠成链”,意味着有机缝合,意味着完善与升华,意味着新的创造与明亮的未来。
瞩目大湾区,逐梦大湾区,各路利好的信息在这里汇聚、交融,各方力量早就付诸行动,追求开放性、创造性布局。
政府网站公开数据分析显示,2019年2月至今年4月,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已陆续出台231部涉粤港澳大湾区相关政策文件,构建起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效、快速发展的完备政策体系。其中“港澳青年”是出现频次最高的词汇,共计2810次。
还是港澳青年阿祥。在湾区生活,他将享受更多的便利。比如出行,阿祥可以走港珠澳大桥,这项“国之重器”畅通了湾区的道路交通网络;也可以坐高铁,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已经通车了,广州南站与香港西九龙站之间,跑一趟大约一个小时;要是出远门,他将享受湾区世界级机场群的优质服务。
如果阿祥想上大学深造,他在湾区有很多的选择。比如,深圳大学正筹划在香港建立校区,为他这样的香港年轻人进入内地高校学习创造条件。再比如,位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的大湾区大学和位于肇庆新区的香港公开大学(肇庆)也已经分头开工建设。阿祥有望成为这些新建大学的首届学生。如果阿祥家有小弟弟、小妹妹也想到内地读书,正好有一个新的选择: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将于今年9月开学。这是湾区首家港澳子弟学校,涵盖学前、小学、初中及高中阶段教育。
如果阿祥是学法律的,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香港法律执业者和澳门执业律师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取得内地执业资质和从事律师职业试点办法》,值得他好好读一读;如果阿祥是一名注册税务师,他可以关注在深圳前海揭牌的港澳涉税专业人士政务服务中心,试着申请跨境执业;如果阿祥想进军娱乐圈,有个好消息是香港英皇娱乐大湾区总部落户广州,湾区的广播影视产业、音乐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增加了新的可能性……
“大珠小珠落玉盘”。
有诚意。有实力。见行动。“9+2”拼船出海,无惧浊浪急,风正一帆悬。
这里就像一个磁场,有着谜一般的引力,令人着迷
在深圳中心书城的粤港澳大湾区专柜,还有一本图书,内容是南方电网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电力发展报告。其中分享了这么几个数据:2019年,大湾区人均电力消费量7644千瓦时,同比增长4.6%。而当年全国人均电力消费量是5160千瓦时。2010年至2019年,大湾区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4.9%,始终保持增长态势。并且大湾区GDP增速和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变化趋势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观察一个地方的经济活力,用电量是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活力在溢出,资源在集结,人心在凝聚,湾区已经进入良性循环。
截至2021年2月底,5770名澳门居民在珠海横琴办理居住证,2200多名澳门居民在横琴常住,2000名澳门居民在横琴购买社保,澳门居民在横琴购置各类物业超过一万套。
更多的人在湾区感受着时代跃动的脉搏,追求美好生活。
王绍云来自江西省共青城市,创办的莱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深圳,另在香港和中山设有办事处。公司主要业务是工业自动化控制、个人护理、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合作伙伴既有国有大型企业,也有海内外的各种渠道电商。在他看来,大湾区是一个谜一般的地方。
“在这里,你想靠一个产品吃几年,基本上不太可能,而是一直处于更新的状态,大家都有一股往深里钻研的狠劲。比如说,在别的地方,看见有人在做盘子,其他人可能就放弃了,想着还是做杯子吧。这里不是的,也要做盘子,还要更美观、更轻便、更实惠,甚至要再开发一个什么新功能。”王绍云说。
在湾区生活、工作了十几年,王绍云发现,这里有着浓郁的、深入骨髓的创新氛围,驱使人开动脑筋,寻找新的思路。创业者慢慢就适应了这个节奏,更加主动,甚至视为一种享受,创新变得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关键是这里的产业链条很完整,互通性强,一旦你有了好的想法,在这个氛围中经常是有响应的,有人帮助你把好的想法落地”。
在湾区创业,王绍云时不时想起远在老家的父亲。他是个种庄稼的好把式,“比如种棉花,他要把多余的枝丫打掉,一行一行之间整整齐齐。他说这是要让棉桃晒太阳,给它们通风。他不知道这叫光合作用,但是他知道这样棉桃又大又多。‘哪怕一天赚一分,不在屋里蹲。’这是他的口头禅”。王绍云说,持家需要一股韧性,创业需要一种精神。大湾区就是这种精神的温床。
70后的王绍云在大湾区寻找到了精神的归宿。1989年出生的宋扬也要在这里证明自己。
宋扬老家在东北,曾经到天津求学,后来前往香港大学就读建筑专业。优美的城市环境,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富有潜力的市场空间,敢为天下先的“尝新”精神……大湾区像是一个磁场,让他不由得将创业的启航之地选定在深圳。
他现在是营加设计实验室(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这家公司以建筑设计为核心,兼顾规划、室内和景观设计。
“大湾区是一个很大、很高的平台。在这里进行深入的交流与碰撞,是很平常、很直接的事,让人感到很过瘾。”宋扬说。
公司合伙人廖嘉厘是香港居民,湾区包容、开放的调性令她着迷,“这里有很好的土壤,就看你是不是那块料了。这里每时每刻都有很多的信息在流动,就看你能不能沉浸其中,把适合自己的信息紧紧抓住,转化为机会,再努力打拼,实现自我价值”。
3月30日,和美术馆在佛山顺德正式开馆。这是被誉为“清水混凝土诗人”的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在中国设计的新作品,一场以“超越:安藤忠雄的艺术人生”为主题的展览同时揭幕。廖嘉厘获知消息,当即从深圳赶往顺德“打卡”。
“和美术馆用多样化的‘圆’来呼应‘和’的主题,总体构架上呈现出安藤忠雄一贯的冷静与沉稳,富有几何秩序,大量的灰色调彰显出张力和韵律感。很开心大湾区出现越来越多这样国际性的高端艺术空间。”身上透着知性与干练的廖嘉厘说。
他们的营加设计实验室位于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一个正在酝酿奇迹的地方。梦工场的入口处设有一个大型雕塑式装置,鲜艳的红,无杂色,富有仪式感和线条感,主体内容只是一句英文“WHAT’S NEXT”。
下一个是什么呢?
“这一路你是作者,就算故事再曲折,写下属于你自己的。希望在每个角落,绽放出不同颜色……”这首《朗诵者》,演唱者是柳妍熙。
她出生于四川,曾经是短跑运动员,因为意外受伤被迫退役,跟随父母移居香港,成为新香港人,在这里闯入歌坛。现在,她作为OEL光源技术研发团队的最大合伙人,入驻广州天河港澳青年之家,开始新一轮的创业之旅。
还有一首歌,唱的也是不羁的青春朝气:“追逐心中点点的光,穿越那茫茫的海洋。勇敢张开翅膀,向蓝天自由翱翔。我的思念随风飘荡,你的微笑给我希望。我轻声为你,为你歌唱,忘却昨日点点的忧伤。时间的脚步那么匆忙,青春悄悄奔向远方……”
这首《青春记忆》,完全由人工智能技术创作,获得全球AI艺术大赛一等奖,由扎根深圳的平安集团出品。作曲模块,通过训练5万首特定风格的流行音乐作品数据,同步优化曲式、和声、配器等音乐要素,使乐曲保持青春昂扬的风格。作词模块,选取数十万首流行歌词、现代诗歌等数据,并关联“青春”主题词,使输出的歌词在逻辑通顺的基础上兼具文学性、故事性与韵律感。
这两首歌曲携带的信息,多少说明着一个道理:无限可能,尽在湾区。
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汇,爱国爱家是最深沉的传统,也是最动人的“潮”
在香港土生土长的朱隽文2006年就开始到内地打拼。前往一些窗口办理手续时,有时被问到“隽”字怎么读,怎么在电脑上打出来。他操着一口“港普”跟人家说:用微软拼音输入法输入“juan”,下翻页第五个就是了。
步入不惑之年的朱隽文看着就像一个阳光大男孩,灿烂的笑容透着真诚,认真起来的神情还有几分俏皮与可爱。他曾经就读于英国伯明翰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现在是深圳乐毅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还担任深圳福田区业余体校赛艇队主教练。
“大湾区是一个把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进行很好结合的地方。在这里创业和生活,经常能找到成就感和满足感。”朱隽文说。
他的公司有一项主要业务是面向青少年开展水上安全教育培训,水上运动基地位于深圳的茅洲河,与深圳市体工大队水上运动中心共用一片水域。在做好基本安全保障的前提下,他鼓励学员穿着平常衣服练习,“出现溺水意外的时候,很大的可能是没有穿泳衣的,水也是冰冷的。以前的培训往往在理想状态下进行,我们主张在现实环境中培养孩子的自救能力,应对各种可能的风险,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朱隽文对“乐”字情有独钟,给公司取名“乐毅”,给三个孩子分别取名“乐贤”“乐珺”“乐恒”。他认为“毅”“贤”“珺”“恒”这些字都很有传统的感觉。
他太太是长沙人,提议给小女儿取名“乐儿”,他就同意了,“疼老婆是个很好的传统,也是很时髦的事,对不对?哈哈哈……”
朱隽文从小就跟着大人到内地旅游,早就见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有次乘坐游轮,从重庆到上海,中途上岸时大人给他买了金庸的《天龙八部》。这是他第一次阅读简体字版的图书,“看懂六十,猜四十”。现在他在英文、粤语、普通话之间,以及简体字、繁体字之间切换自如。
“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内地人,后来去了香港。我爸爸妈妈都是香港人。现在我又回到内地来了。”朱隽文说。
香港姑娘尹翠雯,大学生活就是在内地度过的。正在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就读的她发现,港籍学生已经适应使用简体字了,“特别是考试,大家觉得用简体字答题更快一些”。内地同学也经常向港籍学生请教繁体字的写法,“他们觉得繁体字也蛮有味道的”。
“识繁用简”,年轻一代借助古老的汉字,感受着文化的新潮流。
出生于1998年的尹翠雯,大高个,既有学生的青涩,也洋溢着快人快语的个性。她经常有机会到全国各地参观学习,时时有新的感悟。
在河北白洋淀,她听说了小兵张嘎的故事,参观了这里的抗战纪念馆,了解了抗日战争期间雁翎队员利用白洋淀独特的地势灵活抗战的英勇事迹,“深刻体会到新中国革命历程的艰辛与不易,心中更是充满了对先烈们的敬仰和崇拜之情”。
在北京大学,她观看了根据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作品改编的话剧《根鸟》,深受触动,“我更加坚定了一点,即使在追梦的路上会有许多美丽的风景使你想停止脚步,也应该像剧中的‘板筋大叔’一样,脚踏实地一直追寻下去。追梦路上别怕孤独,要坚定信念,才能成功”。
在贵州毕节,她了解到,1988年至2019年,这里的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76元增加到9371元。不过她跟当地搬迁点便利店里的阿姨聊天,得知社区的网络信号不太好,许多顾客常常无法扫码付款,网络问题还曾经让这位阿姨没有及时接到电话而错失工作岗位。
“我一直在大湾区生活。这里给了我一个支点,让我更好地去了解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社会,以及我们这个时代,也让我明白自己应该用好所学知识,去做点什么。”尹翠雯说。
在回答可以用哪几个关键词来描述心目中的大湾区时,朱隽文说的是“机遇、希望”,宋扬说的是“舒适、开放、高效”,尹翠雯也几乎没有犹豫,以“包容、创新、活力”作为自己的答案。
比尹翠雯年轻几岁的孔颖,正在读高中。她出生于江门,2019年9月,和其他6个女孩成团,成立“乐动彩虹”组合,参加“粤港澳大湾区校园歌手大赛”,并闯入在澳门举行的总决赛,演唱了她父亲孔雷创作的歌曲《四十春华》。其中有这么几段内容:1978,还不会听广东话,不知道一个大时代正在萌发;1988,十年风云大步跨,忽然发现全国都在学广东话;1998,二十年厚积薄发,相约九八,相约在这大好年华;2008,一个不平凡的年啊,小伙子也已成为而立的爸爸;2018,新的起点继续出发,一往无前,中国富强,一路带着大家……
“这首歌曲采取民谣的形式,有点口语化地讲述一个带有自传体色彩的故事,希望在轻松的氛围中与年轻人进行交流,跟他们说说我们身处的这个伟大时代。”孔雷说。
《四十春华》,用简笔画的方式,配以欢快、阳光的旋律,勾勒出改革开放以来湾区普通居民的生活轨迹与生命感悟。居住在东莞的湖南籍作家陈启文,则对深圳这座城市经历的深刻变迁有着浓厚兴趣。他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写就长篇报告文学《为什么是深圳》。
他不断地寻找深圳成为“深圳”的内在原因,最终发现文化性格至为关键。他说,岭南人骨子里和文化里,形成两种最为突出的性格,一种是他们在赶海时的一句口头禅——“我走先”,另一种如深圳南头古城青砖贯顶、石柱顶梁的岭南建筑一样——“顶硬上”。
就是大胆试、大胆闯,就是敢于硬碰硬,就是挖掘并释放无限潜能,就是咬紧“发展”这个主题不松劲,就是两者之间连一个顿号都搁不下的“改革开放”,就是继续激发中国人血液中时刻涌动的勤勉与无畏、坚韧与倔强、敞亮与自信。
一句“我走先”,一句“顶硬上”,或许也是未来我们解开“为什么是大湾区”更深谜底的钥匙。
(作者:王国平,系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