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记者柯杨曹萍
一组最新数据令人眼前一亮:河南中医类医疗机构数量、开放床位数量和从业人员数量均居全国首位;中药材发展规模、产量、产值进入全国前3位;四大怀药、南阳艾、豫西丹参等中药材产业具有核心竞争力。
“我们的中医药这么厉害呀!”5月12日,在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馆,一帮前来参观的小学生发出惊叹。医圣张仲景的故乡就在河南,“全国第一个县级中医药管理局”1989年在邓州成立,全省生产的中药材有2700多种……听了中医馆工作人员的介绍,孩子们增长了知识,也增强了自豪感。
目前,河南共有中医医院637家,综合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开设了中医科室。不仅如此,全省85%的乡镇卫生院和8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已开设了规范化中医馆,把中医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真正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像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这些常见病、慢性病,中医药治疗效果好,而且方便实惠。”河南省卫健委中医处的徐宏伟说。
3名国医大师、3名全国名中医、4名“岐黄学者”、72名全国名老中医……河南中医药界大家云集,至今仍活跃着一批上年纪的中医名师,比如93岁的国医大师张磊、79岁的国医大师唐祖宣、82岁的全国名中医毛德西等。如今,他们衣钵有传:2名青年“岐黄学者”,两批全省中医药领军人物、青苗人才等异军突起,中医药特色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河南向中医药强省迈进的步履越发坚实。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省将开展“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活动,要在全科医生队伍培训中,全面加大中医药科目的融入力度,让更多中医药人才把“根”扎在基层。
不久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14家中药重点实验室名单,依托河南中医药大学建设的“中药安全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上榜。
在河南这片沃土上,中医药科研“大树”硕果累累,特别是建成了呼吸疾病中医药防治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全国仅此一家。去年,全省中医药科研获得了两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6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从实验室到临床,传统中医药在守正创新、传承发展中,不断发扬光大,不断“圈粉”。
很多人记忆犹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从第一时间建立中西医协同救治机制,到全省印发中医药预防方案,再到统筹全省中医药资源系统化参与,河南进一步擦亮了“医圣故里”的新形象。
一棵小草改变世界、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缕药香跨越古今。在河南,以南阳为代表的一些地方正全力弘扬中医文化,闯出教育、文化、医疗、产业并重的中医药发展新路子。
从“医圣故里”到中医药强省,距离有多远?河南“十四五”规划纲要给出了答案:创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实施“仲景人才工程”,推进豫产道地药材和优质中药材基地建设,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等等。传承中医文化、弘扬国药精粹,河南正孜孜以求、不懈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