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罗王镇胡寨村胡庆刚在区支部书记擂台赛上侃侃而谈:“现在,我正忙着四处奔走,筹划着为村子建设5000头肉牛的高标准养牛场,打造循环绿色农业,帮助村民把收入再翻一番——”
早年外出务工的胡庆刚,曾在北京带领着上千名农民工兄弟参加鸟巢国家大剧院、机场航站楼的建设,钱包鼓了、脑子也活了。2014年,胡庆刚回到家乡,流转土地3000亩,通过土地流转加资产收益加务工的产业模式,栽种白皮松50多万颗,把村子打造成了豫东最大的白皮松种植基地,改变了家乡的生态环境。围绕着白皮松的种管销以及林下经济,直接带动400余户村民提高经济收入。
胡庆刚是祥符区始终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重要内容,做到以实事践初心,以服务暖民心的一个缩影。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祥符区不断创新形式载体,引导干部群众以学促干、以学促进,将学习成效转化成办实事的工作动能,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丰富载体,“党史课堂”遍地开花
在仇楼镇水东抗日革命根据地王庄党支部旧址,退休老干部、老党员李金章在村广场上为村民讲述党史故事。虽已85岁高龄,但谈起党史,他的激情不减当年。“今年是建党100周年,趁着现在还有力气,只要大家不嫌弃,我自愿充当村里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员,贡献一分自己的微薄力量。”
连日来,祥符区邀请道德模范、脱贫有志标兵等,组建区委宣讲团和15个乡镇(社区)宣讲小分队,深入基层,与民众“零距离”接触,讲好党的历史,讲好区委、区政府带领祥符人民奔小康的脱贫攻坚精神,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切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见成果、见实效。
区委三次组织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通过格局屏天下学习平台,观看了国防大学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金一南“我们的时代,我们的奋斗”主题演讲视频,聆听了这位军旅学者的谆谆教导。金一南教授讲述了在百年变局的伟大时代中,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革故鼎新,自强不息,建大好河山,垦广袤良田,实现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深刻阐释了新时代赋予广大党员干部的新使命,勉励每一名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广大党员干部学好党史、用好党史提供理论指导。
区委宣传部多次举办“市民考察团2021·重温红色印记”考察活动,到烈士纪念园、扶贫展览馆、兴隆火车站纪念馆、罗王镇党史主题公园,重温红色印记,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引导全区党员干部走红色路线,追忆峥嵘岁月。
在西姜寨乡,常年活跃着一支以“全国好人”武玉江为首的近100名退伍老兵组成义务队伍,他们深入学校,讲革命传统,讲新中国建设故事。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武玉江征集退伍老兵在战场、军营荣获的奖章近100枚,放大上墙,并把每枚奖章背后的故事汇总成册,为前来参观的人们讲述了一段段催人泪下的往事。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一些学校把学生们带到兴隆火车站旧址、陈留抗日救国服务团旧址、水东抗日革命根据地王庄党支部旧址,为他们讲述了一段段抗日的往事。
祥符区还不断创新“红色课堂”的形式载体,为党史学习教育“提趣增味”。全国人大代表郭建华精选百部红色影片,把影片梗概写成解说词,在放映的同时,引导观众对影片深刻理解。345个村及城区人员密集的广场大喇叭在线上开设“党史微讲堂”,以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让党史学习教育“飞入寻常百姓家”。
范村乡71岁老党员王拴群自编的《党史歌》,通俗易懂,为全乡新一届村(居)“两委”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初心”课。
为让党史学习教育更加“原汁原味”, 罗王镇老九庄村将村史馆作为广大党员群众学党史、悟思想的新课堂,开展“村史馆里讲党史”,吸引了周边群众自觉接受党史教育。
截至目前,祥符区已组织区级宣讲100多场次,乡级宣讲1500余场次,受众人数超过16万人次。
以学促干,凝聚乡村振兴力量
祥符区积极践行全心全意为民办实事的初心和使命,探索“党支部+集体经济+农户”模式,积极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按照资金入股收益类模式,仇楼镇将财政支持的40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投资到河南福晟兴食品贸易有限公司冷链物流园项目,覆盖全镇32个行政村,仅此一项每村每年收益1万元。按照合作发展收益类模式,6个行政村依托生态产业,结合空心院治理,将财政支持的300万元,注入国投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产生多重收益。目前,区财政累计向123个行政村投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扶持资金4700万元,实现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全覆盖。
为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祥符区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创新学习教育形式,引导干部群众以学促干,以学促进。
朱仙镇多次召集辖区内百余位商业人士齐聚一堂,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刘店乡连日来大力开展“访民情、问实情、解民忧、促和谐”的“民情家访”活动,进村入户倾听群众呼声,问计于社会各界,解难题、谋发展,进一步拓展乡村振兴工作思路。
“公司现有工人195人,外加工点有1800多人,其中贫困人员162人、妇女1300多人、残疾人50多人,辐射带动周边农村劳动力1000多人就业增收,我先后荣获河南省乡村出彩巧媳妇,‘巾帼创业之星’等荣誉称号。”八里湾扶贫企业负责人闫利霞把党史学习教育、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向群众讲述扶贫路上的点点滴滴,讲述与百姓结对子、认亲戚的故事,讲述返乡创业、发展产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感人故事。
实现产业落地,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之一。西姜寨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总要求,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和特色产业,推动文旅、农旅深度融合,西姜寨村基础设施全面优化,产业发展全面开花,乡风文明全面塑造,成功探索出“政府主导、规划先行、农民主体、市场运作”的乡村振兴方式,获评“中国最美生态乡村”,目前,日接待游客超万人次。
践行初心,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能
“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更硬的作风,把办不成的事办成事,办成好事。”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祥符区在全区,尤其是窗口单位,叫响“我为群众办实事”,并在市民之家设置了“办不成事”反应窗口。通过倒逼作用让审批部门和窗口单位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水平,提升办事效率,让群众办事不白跑、不扑空,有地儿找、有人帮,把事情办成。
“没想到,我们反映的区经二路禁行大车,附近企业进出货物需要绕行十分不便的问题,这么快就得到了解决!”华闽食品总经理张卫霞因区纪委特事特办,一周就解决企业出行问题而感慨万分。
祥符区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为民服务、为企服务等结合起来,将学习成效转化成办实事的工作动能。
“感谢政府,被拖欠的工资终于可以拿到了!”仇楼镇的郭战胜逢人便说,“祥符区卫健委、仇楼镇政府给我解决一件大事。”原来,郭战胜一家精神病医院工作,因院方资金困难,拖欠他工资5万多元。卫健委、仇楼镇政府派出专人成立联合调查组,费尽周折,已达成还款协议。
祥符区启动以“辖区企业认亲、困难群众认助、文明创建认领”为主题的“三认”专项行动,并提出多条具体任务和措施。对全区175个重点企业逐一上门入户认亲,切实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将企业提出的问题、诉求一一予以落实到位,同时,签订服务承诺书确保各项服务到位,让企业在祥符更好的发力、发展。实现困难群众“出现一个发现一个,发现一个帮扶一个,帮扶一个脱困一个”。通过认领“文明创建认领”,进一步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推进移风易俗,遏制农村陈规陋习,提升农民群众文明素养,培育乡村文明风尚。
在祥符,“我为群众办实事”也成为践行学史力行的主要举措之一。半坡店乡大邢庄村的村党支部书记毛春风,走访时了解到村民桑明修被重物砸伤,失去劳动能力,其妻患乳腺癌,大儿子又需双肺移植手术,整个家庭近乎绝望。他多方联系,组织爱心捐款,并高价收购桑明修家的大蒜,帮他们解决燃眉之急。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毛春风结合当地实际,牵头成立了半坡店乡微众扶贫产业园,组织周边100多户脱贫村民就地就业,实现人均每年稳定增收3000~5000元。(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胜昔 通讯员王恪峰 石本利 赵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