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新德里5月3日电(记者赵旭) 你印象最深的一次旅行是去哪?国内迎来“五一”小长假前夕,记者经历了最难忘的一次旅行,目的地——印度。
记者已先后在孟买、新德里常驻将近6年,对这趟旅途再熟悉不过。但这一次,情况大不同。结束两年来难得的一次与亲人团聚的探亲假,就要离开最安全的祖国,带着家人的担忧、母亲的埋怨和单位同事的反复嘱咐,重返疫情蔓延速度令人触目惊心的印度,内心感受很复杂,义无反顾的同时又难免忐忑。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国际旅行本来就变得困难而多变,印度当前疫情形势更令人望而却步。然而,尽快回到工作岗位不仅是职责所在,更要带回同事们眼下最期待的抗疫药品和医疗器材等,以备大家在当地打抗疫“持久战”之需。
安全顺利返回才是对所有人真正负责,不能把风险带给正在疫情中坚守岗位的同事们。
在北京飞往阿联酋迪拜的航班上,除了按照规定戴口罩,大多数乘客神情比较放松,在机舱内照常饮食、娱乐、聊天。但经过9个小时飞行,当飞机即将落地迪拜时,气氛陡然紧张起来,乘客们纷纷换上防护服。
4月29日,迪拜单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约2000例,新德里这个数据是2.5万例,而整个印度则已连续一个星期超过30万例。
尽管迪拜居民的新冠疫苗接种率超过70%,迪拜机场远不如疫情前那样热闹。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活动恢复尚需时日。联想到“五一”小长假期间国内游的火爆场面,由衷羡慕之余,更感慨祖国最“靠谱”。社会和经济重回正轨的关键,是防疫工作到位。
本以为这种时候飞往印度的乘客不会多,来到登机口时却发现黑压压一片,大多都是印度面孔。站在各色衣装的人群中,记者这身“全副武装”格外抢眼。
阿联酋航空在登机前给每名乘客发放一个透明面罩,看到是中国生产的面罩,觉得很暖心。按要求,所有乘客必须戴上面罩才能登机。饶是如此,记者还是拖到了最后一刻才登机,尽量减少与他人密切接触的时间,就算是自我安慰吧。
3个半小时后,飞机降落在了新德里国际机场。再次回到熟悉的地方,不禁在心里默念:最大的考验来了。
好在,4月初已有同事结束休假后率先勇返印度。按照他提供的宝贵经验,记者更换了口罩,为在机场接受核酸检测做准备。
可能是疫情形势太惊人了,印度方面也有所调整,机场对入境人员的一系列操作比起同事4月初经历的情况要简便一些。不过,除了负责核酸检测的人员,机场工作人员并没穿防护服、戴护目镜,很多人只戴了普通的医用外科口罩。
据印度卫生部5月1日发布的数据,印度单日新增确诊病例首次超过40万例,再次刷新全球疫情纪录。
随着疫情持续恶化,包括新德里在内,印度医疗资源严重挤兑。多家医院医用氧气耗尽、一些地方民众争夺氧气瓶导致多人死亡。这样的事不仅见诸新闻报道。记者这几天按照防疫政策在新德里居家隔离,不断听到认识的印度朋友或他们的亲友确诊的消息,其中一个当地朋友的母亲因得不到足够氧气救治而病故,令人揪心和难过。
尽快遏制住疫情失控风险,不仅关乎印度一国命运,也影响全球防疫大局。各国唯有团结合作,才能最终战胜疫情。印度疫情恶化以来,国际社会纷纷表示对印度施以援手。中方多次表示愿同印方加强抗疫合作,向印方提供支持和帮助,彰显中国兼济天下的胸怀和对邻居的善意。期待印度政府尽快打出抗疫重拳,在国际社会的帮助下力挽狂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