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的青年学子在愚公移山干部学院现场感受愚公移山精神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成利军摄
河南日报记者樊霞成利军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4月30日,济源王屋山下,愚公移山干部学院,面对着毛主席“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题词,面对着一幅幅震撼人心的图片,来自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的20余名大学生情不自禁地朗诵起《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精神的核心是什么?”“愚公移山精神为什么能够由寓言故事升华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愚公移山干部学院现场教员贺凯利笑着问大家。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的优秀学生代表跟随教员的引导提问,一起探寻峥嵘岁月中愚公移山精神迸发出的力量。
1945年6月11日,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闭幕式上以“愚公移山”为题发表了著名讲话,愚公移山的寓言由此上升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愚公移山精神,并赋予了愚公移山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从2017年起,济源将每年的6月11日定为愚公移山精神纪念日,通过开展学习实践系列活动,大力传承和弘扬愚公移山精神。
“作为愚公移山精神的发源地,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对太行、王屋脚下的济源具有特殊的意义。回顾济源这些年来的发展历程,最大的特色就是对愚公移山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济源示范区干部群众多年如一日艰苦创业、砥砺奋进,充分展现了愚公后人坚韧不拔、锲而不舍、敢想敢干、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贺凯利说。
伟大精神的发扬光大,体现在时代的传承中。在愚公移山精神的鼓舞和激励下——
抗战时期,济源人民先后组建了杜八联抗日自卫团等地方抗日武装,并掩护王振、王首道、皮定均率领的部队渡过黄河,开辟了豫西北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济源有近万名青年参军参战,支援陈谢大军渡过黄河,开辟了中原战场。
20世纪50年代,济源人民掀起了蟒河小流域综合治理高潮,驯服了蟒河,使粮食产量大幅提高,这一改造自然、治理蟒河的英雄壮举闻名全国;济源人民还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小煤矿等“五小工业”,总结的“规模以小型为主”等“六主”经验被向全国推广。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济源人民进行大规模水利建设,在太行山和王屋山上修建了“人工天河”愚公渠,使近40万亩“靠天收”的土地一举变为“丰粮田”。
20世纪80年代,济源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农业服务体系,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1988年撤县建市,成为河南省首批县级市之一。
……
阳光明媚,微风吹拂。教员一丝不苟地讲着,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议论着。
“济源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就是毛主席所题‘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缩影。”青年学子吴振东说,“中国在航天、深潜、高铁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无一不是愚公移山精神的真实体现。”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护理系学生会主席孙倩倩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启示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仍然有很多需要移走的‘山’,仍需要千千万万新时代的新愚公,去书写新的时代篇章。作为新青年,我们一定要弘扬愚公移山精神,不怕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