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要闻中原网> 郑州要闻 注册登录

英魂长存 铸就不朽精神丰碑

2021-05-03 11:37:46来源:中原网
字号  

  4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在郑州烈士陵园缅怀先烈  


扫描二维码 看视频报道

  本报记者 孙新锋 李娜 文 郑报全媒体记者 徐宗福 图

  核心提示

  今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将迎来建党100周年,从南湖启航的“小小红船”已经成长为新时代劈波斩浪的“巍巍巨轮”。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斗、发愤图强,成就了今天的盛世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由郑州报业集团、郑州日报推出“赓续红色精神 永葆百年风华 ——【手把红旗旗正红】”大型主题报道,通过实地探访、动漫视频等多种形式,生动鲜活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系统展示中国共产党为国家、为民族建立的丰功伟绩。今日推出第三篇《英魂长存 铸就不朽精神丰碑》。

  暮春初夏,郑州丹青路,烈士陵园内的红旗迎风猎猎,在阳光下是最饱满亮丽的鲜红。

  烈士陵园对面的中原英烈纪念馆广场上,由月季花组成的“郑州”二字,从空中俯瞰,宛如镶嵌于大地上的徽章,熠熠生辉。

  革命烈士纪念碑静静伫立着,上面书写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几个大字,镌刻在这片饱经沧桑又生机勃勃的中原大地上,也镌刻在每位前来凭吊烈士的人们心里。

  不曾忘 那段浴血寻梦的历史

  “留取丹心照汗青”,丹青路,便出自这句诗词,其精神内涵,不言而喻。丹青路的南侧,是建于1955年的郑州烈士陵园,北侧,是落成于2014年的中原英烈纪念馆。松柏掩映下,高27米的革命烈士纪念碑静静地矗立在烈士陵园广场中央。周恩来总理题写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几个大字,遒劲有力地刻在碑面上。每逢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的时候,来自社会各界的人们总会手捧鲜花前来凭吊,每到那时,鲜花总会摆满纪念碑的底座。  


▲ 郑州烈士陵园讲解员为学生讲述英雄事迹 
 


◀ 郑州烈士陵园中原英烈纪念馆杨靖宇展厅

  绕过纪念碑,是一面长36米的影壁墙,影壁墙上以浮雕的形式,用六个篇章再现了发生在河南的那段血雨腥风、英雄浴血寻梦的历史:五四爱国运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河南农民暴动、中原抗战、挺进中原、郑州战役。“黄河怒吼、嵩岳亮剑,同仇敌忾、卫我中华……”影壁墙的背面,浮雕铭志读来依旧令人热血沸腾。

  目光转向南侧,静静罗列着几排墓碑,前三排,安葬着88位解放郑州战役中牺牲的烈士,其中有55位是无名烈士。然而,虽则是无名烈士,却书写着共同的名字——英雄。

  “每到清明节的时候,都会看到参加过解放郑州战役的老战士们来到这里,他们穿着那个时候的老军装,胸前戴着有些表面已经斑驳了的徽章,就面对着这些牺牲了的战友的墓碑,立正站立,敬上军礼,久久动也不动……”在郑州烈士陵园工作了近30年的郑慧莉,每次见到这些步履蹒跚的老者,都忍不住拭去眼角涌现的泪水。

  “烈士陵园已经成为百姓缅怀英雄、致敬历史的一个地标了。”让烈士陵园党支部副书记杨红梅感动不已的,是去年的一段经历,“2020年清明节,因为疫情的影响,我们闭园了,没有想到,几乎每天陵园门口都摆放着鲜花,还有市民通过网上订了花束,还有的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在陵园门口三鞠躬之后离开……这一切,就想表达他们对英雄的缅怀之情。”

  不曾忘 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

  一部民族史,一部英雄史。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在郑州烈士陵园内,安葬有吉鸿昌烈士。吉鸿昌将军纪念广场东西两侧,建有吉鸿昌、彭雪枫、杨靖宇和吴焕先的纪念碑亭。环绕纪念碑亭缓缓走过,厚实的汉白玉碑体上,书写着人们对他们的凭吊之语:

  鸿昌亭内的碑体上,正面是胡耀邦题词:“吉鸿昌烈士纪念碑”;左侧是薄一波题词:“慷慨赴死 从容就义;右侧则是聂荣臻的题词:“民族英雄吉鸿昌烈士永垂不朽”;

  雪枫亭的正面,是李先念的题词:“学习彭雪枫同志的革命精神,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奋斗”;左侧是张震题词:“向共产党员好榜样彭雪枫同志学习,为建设一支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军队而奋斗”;右侧是张爱萍题词:“功垂祖国 泽被长淮 患难与共 千古远爱”;

  靖宇亭,正面是朱德题词:“人民英雄杨靖宇同志永垂不朽”;左侧谢觉哉题词:“丹心贯日”;右侧郭沫若题词:“头颅可断腹可剖,烈忾难消志不磨,碧血青蒿两千古,於今赤旆满山河”;

  焕先亭,正面是邓小平题词:“吴焕先烈士纪念碑”;右侧徐向前题词:“赤胆忠心 英勇善战”……

  “在我们小学课本里,我无数次读到过吉鸿昌写过的‘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也无数次被杨靖宇的故事感动过,但是当我真正来到郑州烈士陵园,站在这些革命先烈的碑亭之前,那种震撼还是如触电一般击中了我。”樊爱博,来自安徽蚌埠的“90后”,如今是郑州烈士陵园的一名讲解员,在他看来,一次次向市民讲解英烈的故事,就是一次次的精神洗礼。

  广袤中原大地,这是一片用鲜血染红的土地。无数革命先烈矢志奋斗、无私奉献,用信念与生命树立了一座座历史丰碑;这又是一片英雄层出不穷的土地,无数仁人志士英勇奋斗、光荣献身,一次又一次书写了光辉篇章。

  不仅仅是战争时期的英烈,中原英烈纪念馆里还陈列着社会主义时期牺牲的烈士厅,这里有为了维护祖国统一,保卫祖国安宁,勇敢战斗、勇于牺牲的烈士;有为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烈士;有面对危害公共安全和人民利益的行为,挺身而出、见义勇为的烈士……

  每一张照片上的面庞,都是值得致敬的英雄;每一位英雄的背后,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不曾忘 书写辉煌是最深刻的铭记

  在中原英烈纪念馆一楼的序厅环廊,12根浮雕柱记录了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河南省政府成立期间的重大历史事件。浮雕中,那些扛着红旗的先辈们深情激昂,他们坚定的眼神和怒吼的表情,定格着那些气壮山河的波澜壮阔的岁月。

  移步于中原英烈馆11个展厅内,如同打开了厚重的历史卷轴,那波澜壮阔的岁月一一呈现于眼前——那是风起云涌的年代,工人运动的开展与大革命浪潮给沉睡的中原大地带来了新的希望;那是星火燎原的土地革命时期,十年期间,党领导河南工农群众进行了50余次武装暴动;那是砥柱中原的抗日战争时期,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抗日战争史上一部部壮丽篇章;那是逐鹿中原的解放战争时期,中原突围是中国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幅幅油画,用浓重的色彩绘就那段浴血战场的故事;一座座雕塑,再现了曾在中原大地上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模样;一段段故事,穿过历史再现眼前……

  历史已然过去,未来仍要开创。

  王铁英,是郑州籍烈士、空军上校王铁民烈士的哥哥。今年63岁的他,依然记得拿第一个月工资请弟弟吃合记烩面的往事。“我比弟弟大9岁。我工作后第一个月工资,我带着才13岁的铁民去二七塔附近的合记吃烩面,吃了一碗不够,又给他要了一碗,那时候他都长到1米83那么高了……”

  牺牲的时候,王铁民才37岁。如今17年过去了,当年只有7岁的王铁民的女儿王雨晨,也穿上了军装,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之后,如今也成了一名军人。“铁民走了,但是他为国爱国的精神,已经是我们家的家风了……”

  在郑州市烈士陵园主任于全喜看来,烈士陵园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储存着的,不仅仅是烈士的故事,更有为有牺牲多壮志的精神;不仅仅是城市的过去,更是烛照未来之路的力量。

  “最近几年,来烈士陵园参观凭吊的市民越来越多了,不仅仅是清明节期间,平日里,这里每天都会有不少市民前来。有些是学校组织孩子们来学习,有些则是家长带着孩子来参观;有些是单位组织统一前来,更多的是百姓自发而来……每年,都有超过30万的市民来这里参观学习、缅怀先烈。”于全喜说。

  烈士陵园内,随风舒展的红旗猎猎作响。

  这里长眠的烈士们,当年,你们为守护一面红旗而不惜牺牲自己。如今,国内国外,猎猎红旗遍插的地方,均闻中华鹤鸣长歌于九皋。

  曾将热血洒向中原大地的烈士们,当年,你们为了革命胜利生活安宁而拼过命。如今,万里大地上,到处都有数不尽的郑州人民因国家强盛、城市发展、生活幸福而难抑升腾起的自豪之情。

  再次走到中原英烈纪念馆的大厅内,回望,是一座巨大的雕塑:两面红旗掩映中,迎着喷薄而出的红日,两位战士一人指着远方,一人吹起了集结号……

  讲解员告诉记者,这座雕塑名叫——《走向胜利从这里开始》。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