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独家中原网> 新闻中心 注册登录

【我为中原出彩做贡献】五年两获科技进步奖 泡桐专家范国强:我这辈子就和树有缘

2017-05-17 17:36:08来源:中原网
字号  

编者按:

  有一种人,看似平凡渺小,却能成就不平凡的业绩;有一种精神,看似朴实无华,却代表着最根本的职业素养……那就是“劳模精神”。

  河南省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工作要求,让中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更加出彩。

  为了深入挖掘宣传河南省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出彩”典型人物,凝聚强大社会正能量,让中原更加出彩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河南省委网信办特主办大型“我为中原出彩做贡献”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全省及中央驻豫几十家新闻网站参与报道。

范国强在他的泡桐树实验室里

    中原网讯(殷海涛 文/图)为什么要研究泡桐树?

    范国强说,泡桐是河南的乡土树,提到泡桐就会联想到焦裕禄,这种树能降风固沙,叶片能降低土壤中的盐分,还能降低平原地区的干热风,为粮食的安全提供了保障。而且,这种树木材出木高,不开裂,是制作家具和乐器的良选,副业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对农村脱贫致富有很大作用。

    范国强是河南农业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五年多时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是河南省唯一一位。

泡桐树幼苗

    在许多人眼中,林学专业是枯燥无味的,研究周期长,范国强却乐在其中20年,从而立之年快变成了花甲之人,并且眼瞅着要花费一生去学习、探索。他说,他这辈子就和植物,特别是和树有缘。

    范国强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村前村后满是庄稼、野花和一排排高大耸立的泡桐,打小他就爱看这些植物,他迷恋大自然的神奇,渴望知晓这些植物开花结果的奥秘。1980年,他报考了原河南农学院林学系,一个16岁的小伙子,带着对植物世界的强烈好奇心开启了精彩的大学生涯。范国强说,上大学的时候一位老师在课堂上的一句话影响了他大半生,“通过这门课,我可以让你们知道为什么向日葵会跟着太阳转。”正是因为这句话,让他从此迷恋上了探索植物的奥秘。

范国强的学生正在做实验

    1994年,已经成为博士后的范国强受邀重返母校教书,成为河南农大校史上第一位学成归来的博士后。那一年范国强30岁,刚到而立之年,他也是河南第一个博士后。

    在那个高层次人才稀缺的年代,范国强婉拒了多家科研单位和高校的高薪聘请,回到家乡回到母校,只因家乡有他常见的泡桐树。

    泡桐树虽然在河南广泛分布,但是却有一种特别麻烦的常见病——丛枝病。如果泡桐感染了丛枝病,就相当于人得了癌症,这是很可怕的。

范国强教授的办公室犹如一个“植物园”

    1993年,范国强一到农大就开始对泡桐丛枝病问题进行探索研究。20多年的时间,范国强大部分时间都献给了工作。经过长达十几年的潜心研究,范国强综合运用病理、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技术,阐明了泡桐丛枝病发生与DNA甲基化变化的密切关系,发现了丛枝病植原体引起泡桐细胞DNA甲基剂类物质含量减少是丛枝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发明了丛枝病防治药物,找到了防治最佳时期,创建了一套泡桐丛枝病防治技术体系。

    直到2010年,他所带团队的《泡桐丛枝病发生机理及防治研究》项目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时隔五年,他和团队的《四倍体泡桐种质创制与新品种培育》又夺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推动了我国在泡桐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国际领先地位。

    现在四倍体泡桐新品种已经在河南、山东、安徽和江西等省大面积栽种,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实验室的这台冰箱是范国强教授从家里搬过来的,已经11年了。

办公室里厚厚一摞的资料

    范国强的学生刘飞回忆说,范老师的实验团队是从零做起的,当时没有平台、没有资金、没有团队,范老师来的是“三无”之地。2006年,实验室缺少冷藏设备的时候,他把自己家里的一台冰箱搬到了实验室,至今这台冰箱还放在实验室里。

    范国强的学生赵振利告诉记者,老师是一个特别能吃苦的人,一个教授泡在实验室里,经常用白水煮面条,他办公室里的灯也是最晚熄灭的。去过他办公室的学生都知道,这里有“三多”之称:科研资料多、方便面多、换洗衣帽多。

    “范国强老师的科学精神、人文关怀和无私奉献,为全校师生们树立了榜样,为黄淮流域的生态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中原出彩奉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党委书记郑东方评价说。

编辑:殷海涛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