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有一种人,看似平凡渺小,却能成就不平凡的业绩;有一种精神,看似朴实无华,却代表着最根本的职业素养……那就是“劳模精神”。
河南省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工作要求,让中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更加出彩。
为了深入挖掘宣传河南省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出彩”典型人物,凝聚强大社会正能量,让中原更加出彩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河南省委网信办特主办大型“我为中原出彩做贡献”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全省及中央驻豫几十家新闻网站参与报道。
黄浩军展示他发明的电力设施防碰撞警示灯
大国工匠黄浩军
中原网讯(殷海涛 文/图)黄浩军出生在北京,4岁时失去父亲,母亲带着他们兄弟5人来到郑州。由于母亲是电力系统一名技术能手,黄浩军从小便与电结缘。后来,黄浩军从部队转业到郑州公司输电检修室带电班,只有初中文凭的他,如今成长为一名技术工匠。
他所维护的是220千伏的高压线,是郑州供电的主网架,一条线路出现故障,可能就会让郑州某个区域出现“瘫痪”,所以黄浩军的工作责任重大,而他和团队负责的线路长度有3300多公里,管理的线网共有300多条。
黄浩军在介绍他的发明创造
近些年,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高楼越建越多,空地越来越少,电网受到外力破坏的几率也越来越大,这让黄浩军的工作难度变得更大。
不过,从77年参加工作,40年的工作经验,让黄浩军在“带电作业”的技术上运用自如,这样不用停电进行线路维修,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当然,一听“带电作业”,这多少会让新员工们心里打起退堂鼓,而一些大学里出来的实习生,爹妈一听“带电作业”,都不敢让孩子干。
但是,黄浩军是有方法的,能让“不会干的会干,不敢干的敢干”。
黄浩军办了一个“空中课堂”。因为站在离地面几十米高的铁塔上工作,一步只能踩一个脚垫,很多刚工作的年轻人爬上去腿直打哆嗦,为了给年轻人做榜样,他就身体力行。徒弟们一看,一个快60岁的老人都敢上,年轻人还有啥不行的。黄浩军说,这种户外实践的作用很大。
在黄浩军的钻研下,这个只有初中文凭的退伍军人创造了40项发明专利,培养了468名电业高级技工,获得大小荣誉100多项。赢得桃李满园,带出的国家级专家有好几个,很多徒弟都先于他成为劳模,然而他还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
跟了黄师傅20年的徒弟郭辉说,老师的事迹是从2015年才被慢慢传开,有句谚语是说“有了梧桐树,招来了金凤凰”,而在老师这里应该说“有了金凤凰,才招来了梧桐树”。他不仅为郑州供电公司培养了很多技术能手,这些年来,他还到周口、信阳、济源、商丘、巩义等供电公司开展带电作业的技术推广工作,为的是做好“传帮带”,已经给各地市培养出来了省市级“五一”奖章和劳模13人、技师50人。
在跨越京广高铁的施工中,黄浩军发明了电力施工用的数字型拉力检测仪,该项发明填补了国内电网建设中的多项技术应用空白。在高空作业中,他发明的气体抛绳器,让绝缘绳索等工具“砰”的一声,就能跨越障碍,改变了费时费力的人工抛掷。
如今,在郑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的办公区内,有个十几平方的“黄浩军劳模工作室”,承载了黄师傅40余年的劳动成果。一进工作室,他就好像有说不完的话题,滔滔不绝,精神气十足,陈列的各个产品他都能介绍个半天。小小的工作室也承载了像黄浩军一样建国初期那一代劳动者的勤劳踏实的工作面貌,也倾注着他对国家电网事业的无比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