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消协提醒:技能培训声称“包过”“包就业” 擦亮眼谨慎选择

2024-06-18 16:53:15 来源:中原网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和互联网的普及,技能类在线教育迅速发展,消费者在购买网络课程参加教育培训过程中,培训机构或商家“虚假宣传”“霸王条款”“诱导消费”“退费难”等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根据近期河南省消费者协会“技能类网络培训课程消费问卷调查”结果,省消协作出以下消费提示:

选择正规培训机构

消费者在选择培训机构时应当选择正规注册、信用良好的机构。一是核实培训资质,查看该机构是否已取得相应资质,其证照中的经营范围与当前所提供的服务是否匹配,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该企业是否存在行政处罚记录或失信行为;二是借助网络搜索评价信息,进行辅助评判。

理性看待宣传广告

消费者不能轻信网络培训宣传广告中的“片面之词”,应当仔细甄别,辨别真伪。对于声称本培训机构具有某些奖项、讲师具备某些资质的,不要盲目听信,应主动核实其真实性。对于课程广告中显著标明“包过”“包就业”或承诺短时间内“回本”“变现XX元”等含有明显虚假或夸大词语的更要慎重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明确规定,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含有对升学、通过考试、获得学位学历或者合格证书,或者对教育、培训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

重视课程协议签订

消费者在购买任何类型的网络培训课程时都要注意与培训机构签订书面协议/合同,以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一是要确认合同签订方是否为提供本次培训课程的培训机构;二是要仔细阅读合同内容,注意是否存在免除培训机构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的“霸王条款”;三是要特别注意合同条款中有关课程费用及提前终止合同的内容,特别是免费试听的范围与退费条件,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四是若协议中存在模糊不清或难以理解的条款,要及时与培训机构沟通并以书面形式进行确认,如有必要,可咨询专业人士。

妥善保存相关证据

消费者要注意留存购买网络培训课程的相关凭证,如课程宣传页面、购买记录或发票、聊天记录、合同或协议、课程观看记录等。一旦发生消费纠纷,可及时与商家协商解决,如协商无果,应及时向当地相关部门或消费者协会进行举报或投诉,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爱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