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持久在线 专家发布科学应对应急提醒

2024-06-11 16:43:44 来源:中原网

中原网讯(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娜 陶然​)近日,我省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高温最强时段在11日至13日,局部可达40到42度。此轮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

针对当前天气变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河南省科协组织部分首席科普专家围绕日常卫生健康、畜牧养殖、农业种植等领域注意事项提出应急提醒建议。

适量活动免暴晒 脑血管患者需谨慎

针对市民们日常的卫生健康,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张凡给出实用性建议:“高温天气尽量避免在高温天气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可以选择早晨或傍晚时段进行户外活动。要补充水分,避免饮用过多的含糖饮料。日常合理饮食,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矿物质,适量摄入富含电解质的食物,如海带、西瓜等,以维持体内电解质的平衡。还要注意休息,应适当减少户外活动和体力劳动的强度。”

同时,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张凡表示,老弱幼孕不宜在高温、高湿的室内长时间逗留;在高温环境下的工作人员,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并在工作中及时补充淡盐水及营养,尽量避免中午高温时段作业。一旦出现头晕、乏力等中暑症状时,应立即停止工作,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

夏季还是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脑梗患者发病高峰期,由于天气炎热,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从而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情况。

对此,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河南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顾建军针对近期的高热,给脑血管疾病患者朋友一些建议:“除了外出活动时要穿着透气、轻便、颜色浅的衣服,日常还要保持情绪稳定,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运动量。最好在室内适当活动,长时间户外活动需要及时的中途休息和补充水分,运动过程中出现头晕、头痛、胸闷及胸痛等情况时及时停止运动进行休息,紧急情况下及时呼叫120。”

同时,他也提醒,高温环境下,人体会大量出汗,容易引起脱水。脑血管疾病患严重的脱水会增加中暑的风险。因此,这类人群夏季在出汗后更需要及时补充水分,但也需要注意避免一次性补水过多导致水中毒。必要时需要补充一点盐水和电解质液体。还要避免吃过多的冷饮,尤其是胃肠道对寒冷刺激敏感的患者,因为腹泻会导致体液丢失,如不进行及时的补液和电解质的补充会诱发急性脑梗的发生。“注意,脑血管疾病患者需要严格遵守医生的医嘱服药,不能自行停药,每天监测血压血糖,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药量。”顾建军表示。

在日常饮食上,张凡建议所有人群,增加液体的摄入量,多喝水、果汁、运动饮料等,保持身体水分。同时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多吃鱼、肉、蛋、奶等高蛋白食物。还要增加维生素的摄入量,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提供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最后要控制盐分的摄入量。“夏季不宜进行过多的食补,以清淡饮食为主,建议少盐少油少糖,避免高糖高脂油腻食物,少吃油炸食品、动物类油脂和动物内脏。”张凡说道。

畜舍通风保湿度 确保牲畜饮水量

高温天气,许多养殖户发现,家畜、家禽等畜禽会出现热应激综合征,导致畜禽各功能低下,比如,采食量减少、免疫力降低,对家畜、家禽等动物养殖造成极大危害,甚至导致死亡增加、生产性能下降,极大地减少养殖人员的经济效益。

“应激是指动物机体受到各种不良外界刺激后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夏季热应激发生较多。”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副教授张春辉告诉记者,热应激禽主要表现为,张嘴喘气、食欲下降或停食、饮水量急剧增加,后期昏迷甚至死亡,给养殖户造成损失。

针对高温天气可能造成的家畜、家禽等动物热应激,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家禽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陈直给出畜牧养殖建议:“开放、半开放畜舍、禽舍可以物理降温,在舍内加装喷淋设施,用地下井水对家畜、家禽喷淋,起到降温效果。同时架设通风设施,如大功率风扇,保证喷淋的家畜、家禽舍正常通风,有助于蒸发散热。还要保证牲畜的饮水量,检查家畜、家禽舍饮水设施是否完备通畅,保证全天24小时清洁、清凉饮水供应。增加饲料营养浓度,饲料中增加1%至2%的植物油,在满足蛋白质、氨基酸平衡的前提下,增加能量水平,同时根据采食量的减少,适当增加微量元素的添加,对防止热应激有积极效果。饲料、饮水中添加抗热应激药物,预防热应激综合征的发生。饲料、饮水中添维生素C、A、D、B、电解质(碳酸氢钠、氯化钾),按厂家说明添加,可以有效提高家畜、家禽等动物的抗热应激能力,减少死亡率。”陈直还建议,有条件的养殖场(户),饲料添加中草药防止热应激综合征发生,饲料投放时间可以放在早晚进行,可以增加畜禽采食量,提高畜禽抗热应激的能力。

“全密闭畜舍、禽舍要保证畜舍、禽舍湿帘、风机正常运行,可以达到理想的降温效果。保证足够饮水、增加饲料脂肪含量、饲料、饮水中添加抗热应激药物、有条件养殖场(户),饲料添加中草药防止热应激综合征发生方面与开放、半开放畜舍、禽舍相同。夏季是用电高峰期,防止部分地区错峰用电,导致停电发生,有条件的养殖场户,要备有发电机组,防止因停电造成畜禽群死群伤。”陈直说道。

降低稻田温度 做好病虫害防治

在高温天气下,水稻苗期的田间管理是确保水稻顺利生长发育和减少产量损失的关键环节,因此,农户在种植时,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

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信阳师范大学副教授彭波表示,农户在种植时,要做好水分管理。保持水稻田间8至10厘米的水层能有效降低田间温度,减少高温对水稻的影响;采取日灌夜排的方式,以水调温,有效降低穗层温度,减轻高温热害;适时调整育苗大棚的通风口大小、多少、位置和方向,以控制床内温度。其次,做好病虫害防治。加强田间检查,及时掌握水稻病害的发生情况,做到适时用药防治。对于致灾关键期,要强化分区治理,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有效降低水稻病虫基数;优先选择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农药,实行统防统治。最后做好肥料管理,合理安排施肥时间。避免在高温时段施肥,减少肥料蒸发和流失;插秧前适量施用磷酸二铵等肥料,促进水稻根系发育。通过上述管理措施,能有效保障水稻苗期在高温天气下的健康生长发育,为水稻后期的高产稳产打牢基础。

而持续高温干旱,害虫容易爆发,农户在种植时需更注意施药安全。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研究员王恒亮表示,持续高温干旱的气候,为喜高温的害虫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喜高温的害虫有叶螨、蓟马、蚧壳虫、尺蠖、叶蝉、飞虱、夜蛾类害虫等。

对此,王恒亮给出建议:“温度高,害虫繁殖快,对大田种植的蔬菜、果树、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在防治害虫药剂选择上,对于刺吸或挫吸口器的害虫,可选用具有内吸性的吡虫啉、噻虫嗪等,配合使用具有触杀作用的高效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联苯肼酯等。

而对于咀嚼口器害虫,王恒亮表示,可选用甲维盐、菊酯类农药、多杀霉素等。防治叶螨选用阿维菌素、螺螨酯等。同时,高温干旱,更容易造成作物的昆虫传播病毒病的爆发,可选择喷施氨基寡糖素、宁南霉素等,提高植物的抗病毒能力。

至于施药的时间,王恒亮建议各位农户可选择早晨或傍晚,施药前认真阅读农药标签,按照推荐剂量、不超过一季最多施药次数、安全间隔期科学使用,科学轮换用药,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营造一个安全环保的生活生产环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