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渠碧波穿城过 助力焦作打造水城融合新典范

2024-06-09 21:20:03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越焦作中心城区

  从丹江口到黄河边,一渠碧波荡漾而来,依偎在太行山南麓的焦作市,给这里输送了清澈的丹江水,带来了4000亩的生态绿化带、12个节点生态公园、一座以南水北调为主题的方志馆,美化了城市环境、幸福了百姓生活。

  6月7日,“一泓碧波三千里——书写十年新画卷”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一行走进焦作市,实地探访南水北调闫河倒虹吸、生态公园绿化带、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水质监测点,了解当地保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水质安全、实现水城融合的故事,感受南水北调工程沿线群众生活变化。

采访团实地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焦作段情况

  焦作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唯一穿越中心城区的城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城而过,与焦作市的11条城市主干道交叉建了4个倒虹吸和7个跨区桥梁,为焦作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大好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水质保护的严峻挑战。

南水北调闫河倒虹吸

  为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有效保护总干渠水质安全和工程安全,焦作在总干渠两侧规划建设了贯穿主城区10公里、两侧共20公里、占地面积约4000亩的南水北调生态保护项目,确定了“以绿为基,以水为魂,以文为脉,以南水北调精神为主题的开放式带状生态公园”的设计主题,于2008年至2020年实施了南水北调天河公园工程建设。

  目前,“水袖流云”“枫林晚秋”“诗画太行”等12个节点生态公园全部开放,中心城区新增绿地3000余亩。该项目不仅保障了南水北调总干渠焦作城区段水质安全、渠堤安全和城市防汛安全,也发挥了滞尘、降温、增湿、净化空气等生态功效,美化了城市环境,成了老百姓心中的生态工程、民心工程,打造了水城融合新典范、城市特色新商圈、南水北调文化新高地。

西王褚村征迁前村户分布图

  在天河公园内的西王褚遗址园,有面撰写着西王褚村史、西王褚村征迁前村户分布情况的青石墙壁,上面刻着1000多名户主的名字;戏台、明清庭院、牌坊、辘轳、石磨……这些再现的场景,能轻而易举地勾起当地征迁群众的回忆。

  “征迁之前,俺家基本上就在这个位置。”如今已是西王褚新区居民的王联成在青石墙壁上指着自己的名字说,相比以前,现在的新小区有平整的道路面、统一的垃圾清运,冬有供暖夏有空调,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变。

  在王联成心中,南水北调是实实在在利国利民的国家工程,让村民们享受到都市生活,把公园搬到了家门口。

市民在天河公园内散步休闲

  “我们响应号召,积极配合搬迁,不仅是为国家做贡献,舍小家为大家,我们自身也是受益者。现在居住环境好了,水电气暖都很方便;下楼就是公园,老人孩子都有了好去处;生活用水质量更是有了很大提高。”西王褚新区居民王霞介绍说。

  由于地处内陆,北依太行,以前焦作居民的饮用水大多来自地下水,水质较硬。“之前烧水水垢特别多,烧水壶要经常换,净水器更是离不开。”王霞感触颇深,自从喝上了丹江口的水后,水甜起来了,净水器彻底成了摆设。

府城南水质自动监测处

  作为南水北调焦作段的水质“哨所”,府城南水质自动监测站是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总干渠从南到北的第4个水质自动监测站,每隔4小时自动监测1次,每日监测6次,通过对水温、电导率、PH等9项指标的监控,掌握焦作段水质信息动态,保障焦作段水质安全。

  截至目前,两座南水北调配套水厂已累计向焦作供水40426.22万立方米,水质持续符合二类水质指标。

采访团参观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焦作城区段总干渠入城拐角处,坐落着一座外观以水为形、以南水北调渠道为意的建筑,这就是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

  该馆集馆藏、展示、编纂、研究、开发利用、公共文化服务于一体,具有浓郁的南水北调特色。室内展陈分别打造了《序厅》《基本陈列厅》《征迁厅》《文保厅》等多个展厅,通过声光电设备、智慧展馆系统、雕塑及艺术场景,生动展现南水北调世纪工程从伟大构想、到擘画设计、再到变成现实的建设历程。穿黄工程盾构机、沙河渡槽提槽机及衬砌机、羊角碾、拌合机等大型施工机械(原机)在馆外“组团”展示,真实记录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波澜壮阔的历程。

  自开馆以来,该馆累计接待游客20万余人次,已成为南水北调总干渠沿线文化传播基地、文化交流平台和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图 仝瑞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