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尽所能看丰收丨“麦”向丰收·“三夏”观察

2024-06-09 21:16:08 来源:大象新闻

河南小麦丰收的同时,会产生近3800万吨的秸秆。如何让它们从“生态包袱”变成“金色财富”?下面跟随记者走近秸秆“点草成金”的产业链。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牛凌云:这里是周口市郸城县的一块麦田,小麦已经收割完毕,而这些留下来的看似无用的秸秆,如今也变废为宝,成了“黄金秆”。

 

郸城县宁平镇陈庄村村民  刘素兰:秸秆人家都拉走了,人家就搂搂,捆捆,拉走了。

 

郸城县是河南省2023年第一批中央财政秸秆综合利用项目重点县,夏秋两季能产生秸秆近30万吨,县里的27家收储企业,一到麦收期间就格外忙碌,麦子刚收过,就立马到地里把秸秆打捆,运到草场,打包成方便运输的高密度小方包,直接作饲料。

 

郸城县豫东草业负责人  刘耀华:我们草场一年收入草捆大概是两三万吨,收购成本价大概是二百五六十块一吨,经过加工之后,价位大概在五六百块钱左右。

 

每天除了忙着收,刘耀华还忙着卖,郸城县有各类养殖场627家,秸秆在草场刚打包好,就有养殖场过来拉。

 

郸城县养殖场负责人付胜利:可以了,这都不加工了,就要这一溜吧,就要这一溜,给我送一百多吨吧,150吨左右。我养了120头牛,以前在外地买草,是800元左右一吨,现在本地的草360块钱一吨,一头牛这一年能节省三到四百左右,下来我这120头牛(一年)能省四到五万块钱,还方便。

 

粗略计算,秸秆的饲料化一年就能为当地节约成本2000万元。目前,河南正在推进肉牛奶牛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每年麦秸饲料的需求量超过300万吨,除了留足自己的,还能外销到新疆、内蒙古、云南、贵州等地。每年的麦收季节,都是国内众多养殖大省经纪人的抢单季。

 

黑龙江昌隆草业负责人  屈克军:因为天气的原因,有的时候我们都24小时作业,我们的团队现在大约就是六七十人,河南这是头一站,二站去安徽,三站去江苏。

 

如今,在河南,麦秸回收后,除了饲料化代草节粮、变肉换奶之外,还能肥料化、燃料化、基料化综合利用。在信阳淮滨,秸秆打捆机将秸秆压制成卷后,送到秸秆综合利用中心,通过技术处理,生成一种新型环保燃料生物质颗粒。 

 

淮滨县众高农业科枝有限公司 董泽付:俺们是以秸秆综合利用为中心的,附近农民的秸秆收上来,经过我们厂的加工,变成了有机肥和燃料。每吨可以卖到五百至六百元,还代替了煤的使用,没有污染,还可以供应电厂。

 

小小的秸秆既可固化成型,也可燃烧发电,还可沼气化利用。目前,河南省19家生物质发电厂,每年燃烧100多万吨秸秆。72家大型沼气工程、29家成型燃料加工厂,每年又可转化230多万吨秸秆。

 

【AI看三夏】2023年  河南小麦秸秆利用总量3618.61万吨,综合利用率95.26%。全省小麦饲料化利用量306.49万吨,饲料化利用率8.47%。河南依托省内40个养牛大县,正谋划打造南阳、驻马店等秸秆饲料化利用产业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