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观豫丨从一粒种子开始……

2024-06-08 00:19:05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河南频道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迎来丰收。人民网记者 尚明桢 摄

  我是一粒麦种。

  一天,我和同伴们来到一台精选机上,随着机器轰鸣运转,身材强健、高低胖瘦均匀的我们被筛选出来,即将奔赴田间地头,那是梦想开始的地方。

  一路颠簸,我来到了河南省鹤壁市淇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这里“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土壤肥、旱能灌、涝能排、无污染”。

  播种前,犁地增加土壤渗透性和保水性,促进种子萌发。淇县农业农村局供图

  霜降过后,开始播种。“把播种机播量调一下,播种量不能超过25斤,深度不要超过3公分。”听到外面的谈话,我一阵窃喜。这个播种量意味着我再也不用和小伙伴们拥挤在一起了,播得浅一点,我还可以自由呼吸。

  记得有一年,一位农民伯伯把我和50斤的伙伴们放在一亩地里,播种很深,我们拥挤在黑暗的土壤里,费了好大劲才钻出地面,差点窒息。一部分小伙伴因为吸收不到养分,都没有见到太阳便夭折了。今年这张“床”格外舒服,都是均匀的土粒,湿度温度也刚刚好。

  一周过去了,早上睁开惺忪的眼睛,瞬间被一道温暖的阳光唤醒。地面上,探出脑袋的伙伴们尽情呼吸着新鲜空气,惬意地沐浴着日光。咦,身边怎么有个墒情监测的机器,头顶怎么还有一排排挂着水管喷头的铁架子、地头怎么还装着晚上会发光的灯呢?伙伴们叽叽喳喳地讨论着。

  土壤中的水量“告急”,节水喷灌装置及时“补水”。淇县农业农村局供图

  两个月过去了,天气一天天变冷,我一天天长大,土壤中的水量“告急”。一天早上,我口干舌燥。突然,几滴水珠落到了我的身上。天气晴朗,哪来的雨水?抬头一看,被称作“自走式节水灌溉机”的家伙正张开百米长的“臂膀”,缓缓移动,“臂膀”下的水珠折射着七彩光芒。

  “你能听懂我们说话吗?你怎么知道我们渴了?”我好奇地问“大家伙”。“哈哈哈,小麦苗,你可得感谢我啊。”身旁的墒情监测仪自豪地介绍,“我们对土壤中的温度、湿度、氮磷钾实时监测,监测数据直接传送至后台电脑端,新型农民管家从后台了解到这些信息后,就可以根据土壤环境的分析,采取对应的措施。比如通过土壤湿度的监测,发现土壤中水分含量很低,管家就远程打开灌溉系统,给土壤进行灌溉。再比如,通过土壤氮磷钾的信息分析,发现土壤养分低于标准值了,管家就打开施肥系统,来给土壤进行施肥。”

  “我还有个兄弟在机井旁边监测水质,保证你们喝的每一滴水都是安全的。”听到这些,我和伙伴们很是感慨,“这就是传说中的智慧农田,保姆式服务啊。”

  飞防实现病虫害统防统治。淇县农业农村局供图

  冬去春来,我们一天天长高长壮。我挺直腰杆,视野更开阔,体验到的服务也更丰富了。

  比如,晚上会自动亮起的灯可不是用来照明的,这个灯叫杀虫灯,通过灯光将远处的飞蛾吸引过来,然后统一收集在一个袋子里,没有了飞蛾产卵,我身边的虫子少了很多。还有定期在我们上空飞行的多光谱扫描无人机,通过扫描我们身上的颜色,就可以了解我们的生长情况。喷洒农药的无人机掠过我们头顶,均匀地将农药洒在我们身上,帮我们抵御病虫害侵袭,也尽可能减少了对土壤的污染。

  前几日,我收到远方兄弟的讯息。他被播种在一片普通农田里,时而干渴难耐,时而沥涝成灾,虫子还咬断了他的叶子,一年到头只结了8粒种子。还有甚者,根部病变没被及时发现,一粒种子也没有生产。而我,如今已有42粒种子,颗颗饱满。

  6月3日的清晨,随着多光谱扫描无人机飞过,大屏幕上显示我生长的区域已经由浅黄变成了成熟的模样。“水分达到13%,可以收割了。”随着数字指令的传达,轰隆隆的收割机声中,我和同伴们颗粒归仓。

  河南飞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结晶果糖生产设备。淇县农业农村局供图

  我以为,使命完结。哪成想,由于谷朊粉含量较高、筋力较强、品质优良,作为优质强筋小麦,我和伙伴们又被选中,来到河南飞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过数道工序,我们被加工成小麦葡萄糖、小麦结晶果糖等产品。其中,一吨结晶果糖售价高达1.3万元,真是一朝暴富,身价飙升。

  这就是我,受益于高标准农田,一粒麦种华丽的人生。2024年,中国大地保有超过10亿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我丰盈的人生已经实现,中国人民“农稳社稷,粮稳天下”的梦想就在眼前。(张文豪 尚明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