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警察学院:打造“2+5+N”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品牌

2024-06-04 12:37:32 来源:河南警察学院

“河南警察学院着眼新时代新要求,着力构建“2+5+N”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机制,打造具有公安院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品牌。

河南警察学院着眼新时代新要求,以迎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坚持“五个理念”着力构建“2+5+N”即“着眼心理育人、心理安全两个维度,围绕顶层设计、危机预警、知识普及、制度落实、服务统筹等五大建设路径,‘N+心理’多个制度、载体或措施做支撑”的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机制,打造公安院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品牌取得明显成效,先后两次在全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论坛主题交流发言。

学校风景 由河南警察学院提供

一、履职于有常,强化系统性建设理念,筑牢心理健康教育“压舱石”。坚持系统性思维、问题导向,“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个导向贯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一股韧劲干到底”持续推进落实河南省委教育工委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豫教工委〔2023〕140号)、河南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标准化建设(2022-2025)》(豫教工委〔2022〕15号)等文件要求,遵照“统一、简化、协调、最优”原则,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豫警院委〔2024〕77号),实现心理工作横到边、纵到底的领导机制贯通,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三全育人”“平安校园创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绩效考核”“巡察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等N项全院中心和重点工作中融入了心理工作。实实在在破除了单一部门推进、单项工作开展的传统做法,协同保障学生心理安全、开展心理育人的意识已转化为学院各责任部门的自觉行动,系统性建设良性局面初步形成。

活动  由河南警察学院提供

二、担责于恒常,强化防早防小理念,危机预警机制“实心化”运转。通过强化“预测预防、预报预警、叫应排险、预后跟踪”机制,避免心理安全责任链条空转。一是聚焦心理测评全覆盖,重视测量结果运用,对测量发现的重点学生,因人定策,“人盯人”跟踪观察。二是聚焦苗头问题,切实落实各系部书记签字的月报告制度,并定期对咨询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因时断策,及早“吹哨”预报预警。三是聚焦快速反应,制定处置预案,因案施策,随时叫应排险,坚决防范非正常事件发生。四是聚焦跟踪服务,对进行过干预的学生,因材试策,有的放矢持续改善学生心理状态。

三、力耕在日常,强化特色品牌建设理念,燃起工作效能倍增的“新动能”。一是注重心理健康课程品牌建设,推进学院心理健康的省级精品课程提质升级。二是注重打造“五育润心”特色活动品牌。坚持高起点开局,以“一专业一特色品牌”为载体,以具有公安院校特色为目标,采取“评比激励,榜样激励,资助激励,升位激励,点评激励”等措施高质量推进。三是注重“思政+心理”活动品牌建设。立足公安院校政治属性,通过“党建+”、“云端+”“志愿服务+”“课程思政+”等多种教育平台组合,运用“一队一学业导师、一队一思政导师、一系一心理辅导员、一系一公安业务教官团队”多端配置,充分发挥不同教育者的积极作用,精磨细琢、精准滴灌,从心理健康教育层面协同塑造学生忠诚政治品格,强化从警所需的职业心理建设。四是注重业务培训的品牌建设。从新生心理委员入选开始,依托专业心理教育平台进行心委课程培训和考试认证,实行持证上岗;开设“心理能力提升训练营”,对学生心理骨干进行接续培训,保证每年15小时以上的服务专业知识培训,提升“朋辈”督导能力。五是注重志愿服务特色品牌建设。志愿服务工作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平台,赓续“河南警察学院公安心理志愿服务团队”良好社会影响力和活动经验,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双向驱动作用,促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和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形成。

四、用心在经常,强化制度有效执行理念,涵养心理工作质效“硬功夫”。围绕心理工作核心要素、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发扬“钉钉子”精神紧抓落实不放松。一是抓住关键。围绕四级心理网络组织建设,聚焦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要素、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优化人财物等要素配置,破解各级网络能力建设弱化、阵地建设虚化等问题。二是抓好重点。认真梳理心理咨询值班、心理档案管理等既有制度,防范制度棚架,落地梗阻问题,通过完善制度细节、落实奖惩激励,确保制度建设不断沉淀、贯穿始终。三是抓补短板。积极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发挥学管干部在“一站式”学生社区中的心理疏导作用,提升心理健康服务实效性。四是抓强弱项。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与各学管系部心理问题会商研判制度,积极推进心理辅导员工作规范落地,抓牢二级心理辅导站建设。

活动  由河南警察学院提供

五、发力在逾常,强化守正创新理念,画好心理健康服务同心圆。坚持健全多元化联动协同机制,立足于优势条件,力戒机械照搬。一是强化医校合作。推进与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合作,畅通从学校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二是强化家校育人合力。构建家校协同干预机制,运用各种方式面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共同培育学生健康成长良好环境。三是强化第二课堂作用。充分运用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网络管理系统,发挥共青团在思想政治引领、素质拓展提升、社会实践锻炼、志愿服务公益和自我管理服务中的心理育人积极作用。四是强化大学生心理社团建设。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主动性,发挥同伴教育积极作用,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接纳度。五是强化校局合作。充分发挥“砺剑”心理送教服务团队在全省公安系统已经形成的受欢迎、叫得响特色品牌优势,高质量建设专兼职公安心理业务教官团队,为学院心理服务注入强劲力量。

图文来源 | 中国大学生在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