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观豫丨河南不断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日常就医 村里就行

2024-06-04 09:23:39 来源: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完善保障激励政策吸引高素质医疗人才、积极推进村卫生室门诊医保结算……近年来,河南省不断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更多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利优质的医疗服务。

  河南省农村常住人口超过4000万,随着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老幼比例呈上升趋势,全省乡村医疗需求不断加大。

  去年11月,河南省出台《河南省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改革提升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深化乡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着力提高乡村诊疗水平,便利农民群众就近就医,保障和提升基层群众的健康需求。

  近日,记者走进河南部分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看乡村医疗卫生领域的新变化。

  以城带乡协作帮扶

  提高县乡诊疗水平

  赵冬梅老人家住睢县匡城镇刘庄村。前些时候,她的孙子得了大叶肺炎。想到上次孙子因这病住院一个半月才好,这次,她大包小包收拾了一堆生活用品,准备在医院长期照护,没想到孙子在睢县妇幼保健院刚住7天,就出了院。

  “原来治疗大叶肺炎,靠打针、静养,恢复需要一个多月,孩子难受,俺们折腾。”她告诉记者,“听说这次用了什么肺泡灌洗技术,一礼拜就出院了,费用也不高!”

  省级医院帮扶,带来县乡医疗水平实实在在的提高。

  “2022年,我受院里委托,到睢县妇幼保健院驻点帮扶了一年,和这里的医护人员一起,添置肺腔镜设备,引入肺泡灌洗技术,针对常见呼吸道疾病,治疗快,后遗症少。”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呼吸科副主任朱志杰说,他现在每两周还会到睢县妇幼走访、坐诊,帮助这里的医护人员诊断病症、提高诊疗水平。

  如何快速提高县乡村医疗水平?河南省卫健委完善城乡协同、以城带乡帮扶机制,通过驻点帮扶、巡诊帮扶,实现城市三级医院帮扶县医院、县医院帮扶乡镇卫生院全覆盖。

  “我们帮扶睢县妇幼以来,陆续派驻包含内科、外科、儿科等12个学科的30多名专家长期帮扶,同时还接收了睢县妇幼46名医护人员到我院培训。”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吴超介绍。

  “2020年,我去省妇幼进修,他们派专人一对一带教。我在那里3个月,系统学习了剖宫产、产前助产、宫腔镜使用等技术。”睢县妇幼妇产科主任医师汤兰珠在县级医院工作20多年,兢兢业业,从省妇幼培训回来后,顺利评上副高职称,并主动承担起对西陵镇卫生院的驻点帮扶工作。

  “到省级医院不能白学,得为基层多作贡献。”她告诉记者,现在自己每周都到西陵镇卫生院坐诊,既治病看病,也给那里的医护人员送去指导。

  “实践证明,全面开展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帮扶,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人才、技术、服务、管理等优质资源下沉基层,是快速提高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必由之路。这既是医改要求,也是群众期盼,我们要抓实抓细抓出成效。”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侯红说。

  完善保障激励政策

  吸引人才服务乡村

  39岁的村医郭景华,现在是太康县毛庄镇三里桥村学历、收入最高的人之一。

  “按照规定,开一个处方,俺可以收6元诊疗费,这一块,每个月收入1300多元;全村常住人口1600多人,每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费去年是80多元,其中45%直接打到俺卡里。这两项加起来,俺一年收入差不多8万块。这在村里,可是不少了!”她给记者算了笔收入账。

  郭景华20岁嫁到三里桥村。爱学习的她,32岁又参加高考,到商丘医学专科学校读了临床医学专业,拿到了大专文凭。2020年,她考取了太康县的大学生村医,又回到三里桥村。

  “俺家人现在都到县城住了,俺也想去县城开诊所。但一来,俺娘就是村医,俺对这职业有感情;二来村医现在待遇不错,还有事业编制,俺觉得留在村里服务乡亲也挺好!”她的想法挺实在。

  郭景华除了在村卫生室日常接诊外,还承担着全村高血压、糖尿病、孕产妇和高龄老人等重点人群的建档、随访、保健任务。上门送诊、送药,帮助村民改善卫生习惯、传播保健知识,村民对她这个全村老少的“健康管家”都很尊敬。

  为了吸引更多高素质医疗人才投身基层、服务乡村,《河南省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改革提升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提出,要完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医的保障激励政策,在绩效分配、职称晋升、入编等方面,向乡镇卫生院和村医倾斜。

  在睢县集河乡卫生院,32岁的主治医师朱军臣最年轻,也最忙碌。

  “朱大夫,这个咋操作?”

  “小朱啊,来看看这个患者是咋回事?”

  朱军臣大学考取了河南中医药大学的基层医生订单定向培养计划,学杂费全免,读完4年本科后,又在河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免费规培3年,然后和睢县卫生健康委双向选择,回到集河乡卫生院担任全科医生。“在岗在编,五险一金都有,每个月收入5000多元,我还挺满意的。”他告诉记者。

  “小朱是我们这第一个医科大学生,对我们诊疗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不小作用!”集河乡卫生院院长李凯说。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持续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工程,预计2025年前,为全省县乡医疗机构引进、培养4万名以上医疗卫生人才。通过大学生村医招聘计划、大学生村医订单定向培养计划和在岗优秀村医校园行培训计划等,提供学费、生活费补助等,每年输送、培养2000名优秀村医。

  医保报销更便捷

  中医服务有特色

  村卫生室实施门诊医保直接报销,郭景华说,这项政策让更多人愿意在村里看病了,“以前村民为了用医保,宁愿舍近求远去乡里、县里,现在村卫生室能报销,就近来看病的人多了,俺的诊疗费收入也水涨船高了,加上国家年年加大补助,收入只多不少。”

  “俺这卫生室,现在预备了120多种常用药,都在医保目录里。村民有个感冒发烧、头疼脑热,俺都能看,都能治。”郭景华说,“报销比例还高,村民在卫生室买药,报销65%以上。”

  “几年来,我们积极推进村卫生室门诊医保结算,目前已覆盖全县全部774个行政村。”太康县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团结告诉记者,“这项政策,便利了村民就近就医,也提高了村卫生室的活力和规范度。”

  据悉,今年,河南省将行政村卫生室纳入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定点全覆盖,并逐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通门诊统筹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至70%左右,进一步便利农民群众家门口就医。

  “早上3点摘草莓,卖了草莓去按腰”,如今成了中牟县部分草莓种植户的日常。

  “摘草莓,得弯着腰,一个一个小心地摘下来。时间一长,哪个种草莓的腰上没点毛病?”中牟县青年路街道小孙庄村的宋世超,种草莓13年,落下了腰椎间盘突出的毛病,“好在俺们这儿的社区卫生中心,中医搞得不错。俺每天摘完草莓,去那儿推拿一下,能舒服不少,价钱还很便宜!”

  他说的是青年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21年,以创建河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示范中医馆”为契机,青年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了使用面积达550平方米,开展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诊疗服务的示范性中医馆。

  “我们把中医服务的重点放在按摩、推拿上,费用不高,很受群众欢迎!”青年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说,“中医馆目前有11人,为患者提供‘简、便、廉、验’的特色中医服务,去年全年的诊疗量近3.6万人次。”

  “目前,全省基本实现了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设置全覆盖。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争取‘乡乡有中医馆,村村有中医药服务’目标早日实现。”河南省卫生健康委主任黄红霞说。(记者 毕京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