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设 ① | 把殷墟甲骨文打造成中华文化新地标的7点建议

2024-06-03 19:59:33 来源:大河网

  编者按

  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地传承发展。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之际,河南日报理论部、大河网学术中原联合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推出特别策划《“甲”设》,邀请专家学者就怎样更好地把殷墟甲骨文打造成为中华文化新地标出谋划策。乌镇、兵马俑等文化地标是如何建设的?金字塔、埃菲尔铁塔构建文化地标的经验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和借鉴?一起看看他们怎么说。

  2022年10月2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安阳殷墟遗址时指出:“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为我们保存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并第一次提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概念:“殷墟我向往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如何利用古老的甲骨文,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楼阳生书记指示:“把殷墟甲骨文打造成为中华文化新地标、中原文旅新名片。”

  殷墟被列为中国20世纪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被誉为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是世界文化遗产。2017年10月30日,甲骨文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作为“世界记忆名录”,再由世界文化遗产殷墟的加持,其重要性无以加复。把殷墟甲骨文打造成为中华文化新地标,不仅对于国家民族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对于河南现代化建设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是“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塑造的具体举措,是守正创新,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河南实践。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文字是语言的符号和载体,具有抽象性的意蕴。甲骨文虽然享誉海内外,但至今仍未能成为像长城、故宫、兵马俑那样的中华文化地标,为此,我提出7点建议。

  一、依托殷墟甲骨文进入“世界记忆名录”,推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相关年度文化活动

  “世界记忆名录”是指符合世界意义、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确认而纳入的文献遗产项目,殷墟甲骨文2017年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建议以此为契机,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面主办“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世界文字博览会”、“中国国际汉字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等活动,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巨大威望和强劲号召力,邀请世界知名文字专家和文化名人参会,一年一次,持续举办,达成“博鳌论坛”“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轰动效应和地标效果。

  二 、邀请各国驻华使节参观殷墟,通过他们向世界各地传播殷墟甲骨文文化

  甲骨学既是一门冷门绝学,也是一门世界性的显学,自甲骨文发现之初,就有外国学者加入研究队伍,很多珍贵的甲骨文片流落海外,但是海外甲骨文的流布仅限于学术界,应加大对世界各国普通民众的甲骨文殷商文化的宣传普及。加强与外交部研讨宣传沟通,邀请世界各国驻华使节到殷墟参观考察,参照北京八达岭长城、西安秦始皇兵马俑景区模式,把安阳殷墟列为世界各国重要外宾首选参观地,加强对殷墟、甲骨文价值的宣传展示,让甲骨文成为沟通中外文化、加强文明互鉴、增进友谊合作的重要纽带。

  三、打造核心吸引物,把安阳殷墟建设成为世界旅游目的地

  类比巴黎埃菲尔铁塔、纽约自由女神、悉尼歌剧院、埃及的金字塔、北京天安门等世界上著名的标志性文化建筑,在安阳殷墟打造成以甲骨文为主题的核心吸引物,把抽象的甲骨文具象化。效法无锡的灵山大佛、曲阜尼山的孔子塑像、我省的鲁山大佛等成功案例,筹建与甲骨文相关的人物群像。可以塑造王懿荣、刘鹗、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胡厚宣等甲骨学家群像;也可以塑造契、王亥、商汤、伊尹、盘庚、武丁、妇好、傅说等商代明君贤臣的塑像群;还可以塑造甲骨文字塑像群。这些塑像要体量大、规模大、规格高,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真正形成出圈爆点的文化新景观。通过核心吸引物的打造,把安阳殷墟建设成为世界旅游目的地。

  四、明确安阳市为“殷商盛地·中华字都”的文化定位,擦亮甲骨文发现地的地理坐标

  城市文化要有大发展,文化定位非常重要,比如西安主打大唐文化,杭州主打南宋文化,聚焦发力,久久为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安阳曾经提出“中华字都”的文化定位,但是国家有关部门不让地方使用“中华”二字。建议以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名义到国家有关部委进行协调,让“中华字都”的称号落户于安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殷商文化兴盛于河南安阳。所以,我们建议安阳市可以以“殷商盛地·中华字都”作为城市文化定。安阳市应围绕殷商文化和甲骨文,明确城市形象标志,即城市logo,把甲骨文作为安阳市城市文化符号,在城市的重大活动、城市宣传、城市窗口、公共建筑、公共设施、荣誉信用、公务系统、对外交往等领域,统一规范使用城市形象标识和文化符号。以殷商文化和甲骨文为主题,完善城市的市徽、市旗、吉祥物等文化标识系统,通过标语、雕塑、绘画等形式将城市的标识体系表现出来,改善城市的视觉印象,营造浓厚的殷商文化和甲骨文文化氛围。

  五、把殷墟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展现殷商文化兴盛地的宏大气象

  现在殷墟世界考古遗址公园内的宫殿宗庙遗址、王陵遗址,以及殷墟博物馆的展陈方式和表现形式陈旧,多年没有变化,缺乏创意,没有把世界级的文化资源充分展示出来。应多参考西安大明宫遗址、扬州大运河博物馆的展陈方式,通过创意驱动、美学引领、科技赋能、艺术点亮, 借助新科技新手段,利用声光电,把殷商文化和甲骨文文化生动地展示出来。可以选择一些规模宏大、保存完好的遗存,比如王陵区大墓、妇好墓、著名甲骨窖藏小屯127坑等,恢复成为当时埋藏时的景象,供游客观览。要举全省之力,加大投入,提高规格,真正把殷墟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让甲骨文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大放异彩。

  六、从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植入甲骨文元素,凸显“中华字都”的文化特色

  安阳市的旅游服务尚待完善提高。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殷墟之后,安阳市的文化旅游形成了一个爆发式的增长期,但如何能够留住游客,使这种火爆的局面成为一种新常态,并由此把甲骨文殷商文化发扬光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建议从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全面植入甲骨文元素。吃,可以做出甲骨文形状小吃,如河南博物院推出的甲骨文咖啡等;住,可以兴建甲骨文主题酒店,让游客沉浸式体验甲骨文文化;行,可以复原商代马车,供游客在安阳旅游时乘坐;游,可以在游客可能到达的各个地点用甲骨文字进行装饰,筹建大型甲骨文主题公园;购,可以用甲骨文制作各种纪念品,如明信片、姓氏文化衫等等;娱,可以设计一台甲骨文主题演艺节目,长期演出。

  七、推动甲骨文与殷商文化宣传普及,让甲骨文融入普通百姓生活

  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文字体系,以前更多的局限于专家学者的研究领域,如何让甲骨文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普通民众对甲骨文产生兴趣,学习甲骨文、了解甲骨文,是构建殷墟甲骨文中华文化新地标的关键所在。要引导专家学者撰写甲骨文普及读物,让民众更多了解甲骨文;要兴办甲骨文学校,把甲骨文融入大中小学课堂教育,提升青少年的人文素养;要利用新科技、元宇宙等手段生产以甲骨文殷商文化为主题的旅游项目,用沉浸式互动体验吸引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热爱甲骨文,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来源: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执笔:李立新,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黄河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课题组组长:李立新 课题组成员:宋朝丽 尹松鹏 秦玉 马培红 任梦一 刘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