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寻新记

2024-05-31 21:46:12 来源:新华社

​3月26日,肖珺景在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的茶园内采茶。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新华社郑州5月31日电 题:老山寻新记

新华社记者史林静

当初夏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照在信阳毛尖的核心产区——河南信阳浉河港镇,“95后”茶人肖珺景已经穿梭于茶园之间。这时节,她正忙于茶园修剪,以便来年丰产。

跨越层层山峦一路往南,位于大别山深处的罗山县何家冲景区,在第一辆旅行大巴驶入时,55岁的义务讲解员何桂英已经候在村口的大银杏树下。9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正是在这里集合,沿着山路西进,开启万里长征。

崇山峻岭之间,河南信阳大别山区以其云雾缭绕的茶山而闻名,也曾因革命烽火而载入史册,如今这片土地正绘就一幅幅生机勃勃的发展画卷,越来越多的返乡创业者,犹如翠绿的茶叶,以其独特的芬芳,为老区奏响曲曲新歌。

出生于制茶世家的肖珺景自幼便与茶结缘,2019年大学毕业后,肖珺景回到家乡开始钻研制茶,不断创新信阳毛尖的制作技艺,并结合当地风土人情,拍摄一系列信阳毛尖推广视频。

3月26日,在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土门村,肖珺景在网络平台直播推广茶文化。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我想带你们去茶山,毛尖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是大别山人的骄傲,也是这片土地的灵魂。”肖珺景说。为了提升茶叶产量和质量,她率先在村里建起标准化生产厂房,不断改进制茶工艺,并组织茶农培训,分享经验和知识,帮助周边村庄的茶农提高茶叶品质,拓宽销售渠道。

如今,一批像肖珺景一样的新茶人正赋予传统产业新“内涵”,信阳毛尖非遗手工炒制这一“指尖技艺”正变成当地的“指尖经济”。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信阳市茶园面积超过216万亩,茶叶产量达9万吨,总产值达161亿元。

同样为这片大山铸魂的还有深厚的红色基因。在信阳,众多藏于深山之中的小村庄,不仅风光旖旎,还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

走进罗山县何家冲村,如同翻开了一部革命史书,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红军医院旧址、红军井、红军竹林等诸多红色遗迹向游人讲述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罗山县何家冲村。受访者供图

罗山县铁铺镇党委书记张璐说,1934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正是从信阳罗山县何家冲出发,踏上了艰苦卓绝的长征之路。

近年来,当地深挖红色旅游资源,将何家冲打造成为一个集红色教育、乡村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我们不断探索‘红色+绿色’的发展模式,依托周边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发了生态农业观光、乡村休闲度假等多元化旅游产品,有效带动了周边农产品销售和农民就业,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张璐说,仅去年一年,何家冲游客数量就达到70万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19781元,同比增长5.1%。

红色小村成发展沃土,曾经逃离大山的年轻人开始回流,参与到家乡建设中来,“85后”年轻人黎杰便是其中之一。2022年,他将亲人的旧居改建成乡间民宿,迅速走红,成了年轻人争相打卡地。

“陆续开放的民宿不仅给村里带来人流,也带动了当地就业。目前,仅‘有稻山房’民宿带动就业接近100人。”张璐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看重这片热土,目前何家冲注册的民宿和农家乐有120余家,去年村里共有568人回流,同比增长2%。

推开竹门而入,石桥流水潺潺,一处名为“有稻山房”的民宿游人往来不绝,民宿主理人黎杰正冲泡着今年的新茶,不远处的稻田禾苗青翠,随风摇曳。

罗山县何家冲村“有稻山房”民宿(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在这里,老区振兴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有了更加具象的表达,是三五结伴的游人、是氤氲的茶芽朵朵,更是田间地头蓬勃生长的希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