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热议】提质扩优 让越来越多的河南娃在家门口“上好学”

2024-01-31 07:45:09 来源:中原网

​教育,牵动着全社会的高度关切,是两会“高频词”。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幕以来,委员们聚焦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双一流”建设和创建、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等教育热点,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凝智聚力、建言献策。

全面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基础教育面向人人,涉及家家户户。2024年1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着眼人口变化趋势加强前瞻性布局,深化基础教育提质扩优工程,巩固深化“双减”成果,为学生全面发展筑牢根基、积蓄后劲。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近年来,河南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省”战略,在经济相对薄弱条件下兴办大教育,先后实施了中小学校结构布局调整、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改薄”工程、农村义务学校均衡发展工程、城区学校建设工程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全省基础教育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以2023年为例,全省扩充幼儿园公办学位11.81万个,义务教育阶段创建集团学校2554所,覆盖7110所学校,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推动学前教育普惠扩容,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省政协委员孙天设表示,河南的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省会、省辖市区等经济发达、文化教育基础较好的城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乡镇、山区偏远等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好学校少,教育人才匮乏。基础教育促优质,要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让孩子们在家门口“有学上”“上好学”。

孙天设建议,实施“名校合作办学”“委托管理”等措施,建立“以城带乡、以强带弱、以名带新”的模式,让学校更加优质均衡。采取“城区名校+新建学校”“城区名校+薄弱学校”“城区学校+农村学校”等多种形式,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培育本土名校、攻坚农村薄弱学校提升等举措,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重点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新开办学校延伸,稳步推进基础教育集团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优化教育基础设施布局,尽快形成区域内集团化办学全覆盖,保证城乡结合地区、边远地区、薄弱地区、乡镇学校教学质量、学校规模、办学条件大体相同,保证区域内学生都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强力支持“双一流”建设第二梯队创建

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近年来,河南在高等教育提速发展上铆足了劲,下足了功夫。

加快“双一流”建设和创建,发挥高等教育在教育强省建设中的“龙头”作用。2021年,遴选河南农业大学等7所高校的11个学科作为冲击“双一流”的“后备军”,给予重点支持。2022年,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成功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名单。2023年,获批设立中国现代农业联合研究生院、郑州美术学院、信阳师范大学,省内高校总数达到168所,位居全国第一。

坚持顶尖人才引育“一人一策”,为河南高等教育“大跨步”发展注入“强心剂”。聘任李蓬、张锁江担任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校长,河南两所头部高校实现“院士领航”。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受聘担任郑州大学河南音乐学院院长,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受聘担任河南大学河南戏剧艺术学院院长,“国家重点人才计划”入选者、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夏元清受聘担任中原工学院院长。

目前,上海交通大学郑州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郑州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郑州研究院均已完成签约揭牌。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也明确表示将设立郑州研究院,多所国内外知名学府将目光投向了河南。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我省将纵深推进高校“三个调整优化”,加大“双一流”建设和第二梯队创建支持力度。启动河南电子科技大学、郑州航空航天大学、郑州大学医学院建设。

“积极探索高校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应有之义,也是积极回应河南人民的强烈期盼、聚焦支撑现代化河南建设的现实需求。”省政协委员郭改英从优化学科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激发创新活力等方面提出建议:推动高校人才培养紧贴产业发展、科学研究支撑区域经济,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围绕招生、学制、专业、评价等重点领域,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紧缺人才;科学设计教师薪酬体系和评价激励机制,聚集培养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和新时代的“大先生”;引导支撑各学科扎根原始创新,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相结合,打造原创、开放、包容的学术生态和制度环境;打破学科、专业、行业、区域壁垒,把校区功能升级和空间拓展融入地方发展定位和布局,全面增强校地合作力度,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加快培养高素质高水平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是对接产业最密切、服务经济最直接的教育类型。河南是职教大省,拥有521所职业院校,为助推技能型社会建设培养了一大批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2019年,河南在全国率先启动省级“双高工程”,支持建设了34所省级高水平高职院校和54个高水平专业群。目前,全省已有6所高职院校入围国家“双高计划”建设。新一轮国家高职“双高计划”评选,我省定下争创10所学校“小目标”,力争在入选项目数量、建设档次上实现“双突破”。

王庆飞等多位省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建议以“双高”建设为契机,加大资金支持、制定激励措施,推动我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譬如,比照本科“双一流”建设,把“双高”建设纳入省级项目统筹管理范畴,在项目安排时给予重点倾斜;加强政产学研用合作,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共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扶持产教融合企业,推进校企长效合作机制建设,破解产教融合“一头热”、人才培养“两张皮”难题;支持“双高”学校创设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打造一流的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创建灵活的引才用才机制,面向企业引进高水平技术技能导师。

作为一名在教育行业深耕20年的教育工作者,省政协委员王泽民亲历了职业教育从“不被社会认可”到成为“香饽饽”的蝶变,见证了无数学子从“无学可上” 到成为掌握多项技能的“高级技工”“大国工匠”。他建议,顶层设计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方案,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应用科技和涉农培训服务等维度,构建赋能乡村振兴产业的全方位、全链条体系。

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层次的人才需求,《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的目标任务。省政协委员周爱荣建议,对在高层次技能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实行专升本免试或加分升入本科学校学习。

郑报全媒体记者 张竞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