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老城”是郑州丨大河风物

2023-09-27 09:24:28 来源:今豫网言微信

在大众的印象中,郑州是一座年轻的城市,相比东西两侧著名的历史名城开封、洛阳,似乎少了些历史底蕴人们常说“郑州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更准确的说法是“郑州是一座在近代被火车汽笛声唤醒的城市”。

郑州跻身中国八大古都之列,主要是因为这里在三千多年前是商代早期都城所在,也就是《封神第一部》电影里提到的成汤先祖建都之地。不过,郑州商城是现代考古学兴起后重新发现的结果,而不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历史记忆自然传承的产物。

一把考古铲,拂去蒙在郑州前世记事本的历史尘埃,一次次的“唤醒”不断带来惊喜,郑州甚至成为全国入选考古十大新发现项目最多的城市,其中多个项目与商文化有关,最近一次入选2022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郑州商都遗址书院街墓地,曾因首次出土金覆面登上热搜。

身为商代早期都城,郑州很古老;作为现代大都市,郑州又很年轻。有位学者用“少年老城”一词形容郑州,颇为贴切。

考古发现的商代王都

1950年秋,郑州南学街小学一名普通教师韩维周,像往常一样来到城外南二里岗,当时修路的民工不断挖出一些破碎陶片,随手就抛掷在路基上,曾从事过考古工作的他,捡起仔细观看揣摩觉得有些“莫名”,后经考古调查发掘,认定此处为商代遗址,年代比殷墟更早。

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 图源:新华社

历经几代考古人的接续努力,现在已近基本弄清楚整个郑州商城的面貌。郑州商城遗址包含有城墙、宫殿区、手工业作坊区、居民区、墓葬区、宗教祭祀区等,城市布局有明显规划。

谈及这座考古发现的惊世王都,考古学家们总是难掩兴奋。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先生曾这样高度评价:“商朝的历史从郑州商城的确认到殷墟才完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许宏,盘点了多个“郑州商城之最”,称其“开启中国青铜时代兴盛期的大幕”,是“中国文字的创制时代”。为更直观的理解,不妨将前者与二里头青铜比较,后者以殷墟为坐标,进行一番探讨。

以偃师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夏文化,已经出现了青铜器,但数量体量十分有限,而郑州商城外城以内总共出土了13种上百件青铜礼容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两件杜岭方鼎,最高100厘米,重达86公斤,是目前我国年代最早、体量最大的青铜礼器,成为郑州商城作为商代早期王都的重要物证,堪称国之重器,2020年在郑州举办的金鸡百花电影节logo灵感便取自这件青铜器上的饕餮纹。青铜手工业如果在二里头文化时期是起步,在二里岗文明时期则是发扬光大,上了一个大台阶,二里头星星之火在二里岗时期形成燎原之势。

杜岭方鼎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熟且成系统的文字,也是殷墟的一个象征。同处于商代这条时间线上,却很少人知道商代早期的郑州商城其实也出土过甲骨文。1953年,郑州二里岗遗址出土了一段商代牛肋骨刻辞,这是在安阳殷墟之外首次发现的商代刻辞。之后在商代中期的郑州小双桥遗址,也出土了不少朱书陶文。殷墟文化是二里岗文化的延续,因此郑州商城应是中国文字的创制时代。

总体来说,郑州商城所代表的早商文化是中华文明中的重要一环,它直接继承自二里头文化,又对以后的殷墟文化,乃至西周文化影响深远,填补了二里头至殷墟之间这段历史的空白,证明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世界城市发展史的孤例

漫步郑州市中心的老城区,硕大的夯土堆盘踞在高楼大厦间,看似其貌不扬,却是历经3600多年风雨至今犹存的商都内城墙,成为商都唯一的地面遗存。学者们曾有过计算,整个城墙共有约87万立方米的夯土量,按照当时的劳动条件,即使每天有上万人参加筑城劳动,也需要四五年时间才能完成,可见其雄伟壮阔。

郑州商代城墙已屹立3600多年

考古更是揭示了一个惊人发现,郑州这座城居然沿用了3600多年!自商代以来,郑州3600年人脉不息、文脉不断、城址不移,放眼世界城市发展史都是孤例。而古都里的洛阳、西安等,历代城址位置多有变化,比如,隋唐洛阳城就与汉魏洛阳城相距十余公里。新开放的郑州东城垣遗址博物馆,通过城墙数字投影讲述着郑州的前世今生:最下层为生土,质地纯净,商人就地取材夯筑城墙,道道缝隙是版筑法留下的痕迹。商代之后,战国、汉、唐、明、清等都有修补沿用,成就了郑州版“城摞城”奇观。

郑州商城遗址平面图

从郑州商城遗址图示可以看出,郑州商城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城垣呈长方形,外城城垣呈圆形围绕着内城。有学者认为,体现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路名隐藏着郑州的城市密码,商城内城范围大致为今天的城东路、城南路、顺城路、杜岭街、金水路合围区域,这便是郑州商城内城,宫殿区就在内城东北部。而城北路以南与城墙合围着的区域,则是汉唐以来的郑州老城,通过清乾隆十三年(1748)《郑州城图》,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即使时光距今又过去两百多年,城内基本道路和文庙、城隍庙、衙署等地标均在原位。

清乾隆十三年(1748)《郑州城图》

也就是说,郑州古城面积仅为商城内城约一半面积,可见郑州商都的规模之大,中外考古学家均认为郑州商城是当时全球最大的城市。毫无疑问,郑州商城就是这座城市的根与魂。

郑州的城市密码

商代之后,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管叔”姬鲜于这片土地,称管国,这也是郑州管城区名“管”字的由来。到了东周,先后属郑国、韩国。不过,至今许多人还对郑州存在一个流传甚广的误会:郑州在成为省会之前,真的都是叫郑县吗?这可从郑州名称变迁脉络里探寻。

航拍郑州东区CBD城市风光

郑州之称,最早始自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之后延续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在此设州,长达一千多年。宋朝大文豪苏轼就曾在郑州与弟弟分别,留下诗作《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古代郑州的管辖区域不断发生着变化,与管城、荥阳、中牟、原武等分分合合,但郑州的名字始终都在。1913年,“废州府存县道”的行政区划改革,郑州废州置县,这也是郑县之名的由来,但仅短暂存在了三十多年。

无论如何,回顾郑州3600多年的建城史,你会发现这座城的发展密码,离不开“中”和“商”这两个关键词。

郑州商城遗址公园 王羿/摄

“天地之中”的地理位置,让郑州自古以来便是交通枢纽。古代郑州曾是独一无二、贯通南北的水运中心枢纽。起点在郑州西北邙山的鸿沟,历史上首次贯通黄、淮;隋唐大运河的“人”字形南北交汇点,也在郑州区域。近代中国铁路的十字路口在这里交汇,到现在的米字形高铁、航空港,郑州是名副其实的综合枢纽城市。

“商”的起源发展,则让郑州古今皆与商贸有不解之缘。郑州商都以“商”为名,开启了中国商业文明。春秋时期,郑国为相的子产留下了“子产为相,市不豫贾”的美谈。北宋时期,郑州被建为西辅,成为宋代四辅之一,商业高度发达。近代随着卢汉铁路开通,1908年郑州开埠,与火车站日渐形成的商业圈相互交融同步发展。而从20世纪90年代的中原商战,到自贸区、跨境电商等加快建设,如今郑州正在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中”与“商”又相辅相成,“居处天下之中”的地理位置,孕育了发达的商品贸易,而商贸的繁荣,又赋予了郑州包容、开放的城市性格,让这座城市永葆生机活力。

古都新生

前些年,网络上曾流传一个“郑州位列八大古都,为什么没有丝毫的古城韵味?”的热门讨论帖,不过这种说法显然已经OUT了。郑州管城区扎实推进商都历史文化区建设,让郑州商城从过去“有说头”,变得越来越“有看头”——

城垣景观 图源:中国文物报

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城市休闲的热门打卡地,东城垣遗址通过数字化投影让观众得以一眼千年看尽郑州史,《商都往事》沉浸式互动剧场上线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郑州商都文化中心VR复原考古场景让孩子们在玩耍中梦回千年商城,更多的商代文化元素随着城市更新项目融入街道公园、公共建筑中……

9月26日,郑州商都文化中心正式开馆,管城两条游径也正式亮相。东线为商都文化体验游径,有历史遗迹的沧桑和文化底蕴的厚度;西线为休闲市井烟火游径,有烟火升腾的魅力和现代城市的活力。两条游径的一动一静间,尽显这座城市古老与年轻的交融。

大河之畔,郑州这座商代古都,在“出走”三千多年之后,“归来”仍是朝气蓬勃的少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