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东方最美青铜器”(行走河南·读懂中国)——“莲鹤方壶面世百年”系列融媒报道之一

2023-08-21 10:05:34 来源:河南日报

编者按

8月25日,是著名国宝莲鹤方壶青铜器出土100周年纪念日。百年间,以莲鹤方壶为代表的这批新郑春秋“郑公大墓”珍贵文物历经战火硝烟、颠沛流离,如今分藏在海峡两岸四城五家博物馆中。即日起,记者走访河南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深圳博物馆,采访台北历史博物馆相关文物研究者,以实现莲鹤方壶家族“云团聚”,还原文物出土后的百年沧桑,展现文物之美和背后的历史文化价值,见证文博事业的发展变迁。


“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的这批器物,对河南博物院来讲意义非凡。可以说先有‘郑公大墓’,后有河南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前身),这批文物奠定了河南博物院近百年的基业,也是河南文博事业的重要起点。”8月17日,河南博物院副院长翟红志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1923年8月25日,在新郑李家楼,乡绅李锐在菜园掘井意外发现一处古墓。该古墓后被认定为春秋时期郑国国君墓,出土的众多文物被称为“新郑彝器”,成为1927年成立的河南博物馆首批镇馆之宝。抗日战争期间,这批文物先后辗转武汉、宜昌、重庆等地,其中一部分后来被运往台北。新中国成立后,留在大陆的“郑公大墓”文物部分回归河南,其余的被分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深圳博物馆。

在这批出土的文物中,最著名的就是被郭沫若命名的一对青铜器——莲鹤方壶,它们被誉为“东方最美青铜器”“青铜时代的绝唱”,分藏于河南博物院和北京故宫博物院。

莲鹤方壶是春秋时期的青铜酒器。莲鹤方壶主体部分为西周后期流行的方壶样式,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壶颈两侧用回首之龙形怪兽为耳,腹部四角各攀附一立体飞龙,圈足下有两个侧首吐舌的卷尾兽,构思新颖,设计巧妙。方壶通体满饰蟠螭纹,这些蟠螭纹相互缠绕,不分主次,上下穿插,四面延展,似乎努力追求一种总体上的动态平衡。

莲鹤方壶最为精彩的乃是盖顶仰起盛开的双层莲瓣,以及伫立莲瓣中央的一只立鹤。仙鹤亭亭玉立、栩栩如生,双翼舒展,引颈欲鸣。翟红志介绍:“莲鹤方壶构图极为复杂,造型设计非常奇妙,铸造技艺卓越精湛,堪称春秋时期青铜艺术的典范之作。”

如今,在河南博物院共珍藏着58件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的文物。“‘郑公大墓’出土的文物中有大约40%在全国乃至国外的博物馆巡展过。”河南博物院藏品管理部副主任张俊儒介绍,20世纪90年代,莲鹤方壶相继赴丹麦、荷兰、美国、西班牙等地巡展。2002年,莲鹤方壶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今年3—6月,‘郑公大墓’出土的特镈在天津展出,9月份将赴辽宁省博物馆巡展。这批特镈曾经在北京、深圳、广西、海南等地的博物馆亮相。作为中原古代音乐文物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让全国各地的观众都能够聆听到来自河南的远古音乐。”张俊儒说。

暑假期间,上午不到9点,河南博物院门口便排起了等待进院参观的长队,每天1.2万个预约名额一经发出就被一抢而空。

“有位特地从成都赶来的游客说,‘青铜文明所带来的震撼、历经岁月的厚重感让我在看到莲鹤方壶的一瞬间,鸡皮疙瘩都起来了,简直太美了’。”河南博物院首席讲解员陈莹莹告诉记者,很多游客来到博物院便直奔莲鹤方壶。

陈莹莹在河南博物院工作了13年,也讲解了莲鹤方壶13年。“我会根据观众来调整我的讲解内容,对于成年人就偏重介绍莲鹤方壶的制作工艺、青铜器文明,针对青少年则偏重讲解莲鹤方壶背后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典故。”陈莹莹说。

在河南博物院的文创商店里,包含莲鹤方壶元素的文创产品有数十种,大到复制品摆件、3D立体拼图、考古盲盒,小到书签、冰箱贴、钥匙扣,琳琅满目、创意十足。据工作人员介绍,无论是在线下还是在线上销售中,带有莲鹤方壶元素的产品都备受消费者青睐,文创正助力国宝“活起来”“火起来”,走进寻常百姓家。

今年适逢“郑公大墓”文物出土100周年,河南博物院将推出微电影、个性化邮册,并和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郑市共同举办“郑公大墓”发现100周年纪念大会及专题研讨会等相关活动。翟志红介绍:“如今这批以莲鹤方壶为代表的国宝文物分布在两岸四城五馆,我们会同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几家博物馆,采集相关文物的三维数据,将推出线上郑公大墓文物专题展,线下举办莲鹤方壶裸眼3D展览,再现‘郑公大墓’文物震撼人心之美。”(记者 方舟 郭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