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要闻中原网> 河南要闻 注册登录

牢记嘱托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丨 一泓清水自南来

2022-05-14 13:36:05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字号  

   南阳

  邹庄村变“大”了

  □本报记者 孟向东 刁良梓

  转眼一年过去了,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变化大吗?

  5月11日,记者再次来到邹庄村。通往村里的路明显加宽了,一排排房子白墙红瓦;路两边种植的桂花树,像士兵一样等待检阅;路边点缀着一个个“乡村小景”,妙趣横生,“饮水思源”几个字表达着移民群众的感恩之情。

  2011年6月25日,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九重镇的700多名村民从16公里外的油坊岗村搬迁至此,村名邹庄。

  走进村民邹会彦家,原来搭建的储物棚已经不见了,整个院落整洁敞亮了许多。今年2月份,邹庄村开展拆除违建、土地流转工作,在党员干部带头下,全村132户违建仅3天便全部拆除,1900多亩土地完成流转。

  为更好支持邹庄发展,淅川县提出了建设“大邹庄”,邹庄村与邻近的水闸、下孔、孔北等4个村成立联合党支部,汇聚更多的资源、力量推进乡村振兴。同时引进龙头企业,发展特色种植和智慧农业。

  在邹会彦引导下,我们来到了草莓基地,只见十几栋钢构大棚很是壮观,“我们村引进企业发展温室大棚,流转1000亩土地,准备种植草莓等。因为农时的原因,现在地里种的是西瓜,再有两个月就可以种草莓了……”邹会彦自豪地说,这些大棚全都有自动控制系统,只用一部手机,就能看到大棚温度、湿度,“一键操作灌溉,十分现代化!”

  记者了解到,邹庄村还成立了掘井人农业专业合作社,以党支部为核心统一管理,村民入股参与分红,家家户户年底都会有收益。

  在距离村子不远的丹江绿色果蔬园基地,满目新绿,路两旁的月季花开得艳丽多姿。据介绍,基地流转村里662亩土地,吸纳300多名村民就业,在种植猕猴桃、莲藕、草莓等高收益农产品的同时,还打造了集采摘、住宿、餐饮于一体的生态观光园,每到节假日,来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

  在邹庄村的藤编车间,十几个人正在用心编制。他们大多是留守妇女,带孩挣钱两不误。

  收入途径多,快步奔小康。2021年,邹庄村人均年收入由5年前的5000元增加到了13000多元。

  该村党支部书记邹玉新告诉记者,目前,淅川县通过挖掘村里的移民文化、红色文化和田园生态文化,正在打造集红色研学、农耕文化研学、农旅休闲等于一体的观光带,到那时候,会有更多群众享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平顶山

  地里淘金新农人底气更足了

  □本报记者 张建新 本报通讯员 石少华

  卖羊肚菌的钱还没暖热,全灵贵又承包了12个大棚种西瓜,这让父亲全彦年感觉有些“出格”了。

  “灵贵,第一次种瓜就搞这么大规模,你心里有没有底啊?”5月5日,宝丰县周庄镇马川新村的一处小院里,全彦年望着刚从大棚回来、满身尘土的儿子问。

  两年前,34岁的全灵贵不顾家人反对,毅然从深圳华为公司辞职返乡。他这放弃月薪过万的工作做起“新农人”的举动,引来了村民的不解:“这是放着体面不要,瞎胡闹!”

  “现在政策这么好,错不了!”全灵贵坐在饭桌前,喜滋滋地跟父亲“交底”,3个大棚的收益可抵租金,还有公司全程技术指导,“除去成本,净利润最低能有6万元!”

  听了儿子的话,全彦年吃下了定心丸。回想起2009年从淅川搬来之前,由于交通闭塞,务工没有门路,尽管种了30多亩河滩地,但辛苦一年也赚不了几个钱。

  搬到新家,迎来新生活。马川新村距县城1.5公里,全彦年进城务工每年能赚四五万元;中专毕业的全灵贵在外务工,一家人收入早过了小康线。

  “地里淘金”不易,儿子为啥还往“地”里钻?全灵贵告诉父亲,除了家的牵绊,真正吸引他“转型”的,是村里如火如荼的发展。

  如今的马川,栋栋楼房和排排大棚相互映衬。2020年以来,宝丰县在该村兴建了移民后扶产业园,以弘亚菌业、源泉农业等4家现代化龙头企业为引领,带动村民搞珍稀食用菌生产。

  看着村民不出家门把钱赚,全灵贵“眼馋”了。种植珍稀菌有啥帮扶政策?移民干部登门讲解;不懂种植技术咋办?源泉农业公司全程免费培训指导。

  得益于“保姆式”帮扶,全灵贵当年就在林下种了8亩多羊肚菌,收入3万余元。去冬今春,他和堂哥合伙种植的16亩羊肚菌再获丰收,每家各赚近4万元。

  “我们从淅川整体搬迁至此,算是搬进‘福窝’了。”马川新村党支部书记全双超说,随着珍稀菌产业的迅猛发展,全村266户村民不仅以土地入股园区,还在园区有活干,村集体每年也能分红30余万元。

  “村里2020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园区也创建成3A级旅游景区,下一步村里搞乡村游,绝对大有可为!”全灵贵脑中又有了新的发展规划。

  午饭是满满一盆丹江鱼,香气四溢。从初来时的四口之家,到如今的三代同堂,饭桌上溢满了幸福。看着乖巧的一双儿女,全灵贵思绪万千……他在宝丰耕耘收获13年了,生命早已融入了这里。

  许昌

  丹江水甜净水机“下岗”了

  □本报记者 王平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烜

  “用上丹江水后,水壶里的水垢几乎没有了,喝着还甘甜。”5月12日,家住许昌市东城区祥瑞小区的王芳打趣说,“现在自来水可以直接喝,我家的净水机都‘下岗’了。”

  自来水变甜了,是王芳的感受,更是许昌人共同的感受。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前,许昌市区供水主要依靠北汝河的地表水以及麦岭水源地的地下水,现在丹江水成为城市供水的主力水源,水质优良。

  为保护来之不易的优质水源,莲城许昌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修建颍河倒虹、颍汝总干渠武湾渠首泵站等一批水源保障工程,并建立饮用水水源地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机制,确保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安全。

  呵护许昌人的“大水缸”,离不开法治保障。2021年10月,在许昌市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保障中心牵头推动下,市、县两级人民法院联合属地政府设立水资源司法保护和水环境巡回审判基地,使南水北调中线许昌段全域纳入司法保护范围,在全省开先河。

  5月11日,在襄城县库庄镇黄桥社区,66岁的郑栓杰正带着小孙女玩耍。他们一家住上了两层小楼,开上了家庭轿车,生活一点儿不比城市居民差。

  2011年,192户群众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舍小家、顾大家,从老家淅川迁至位于襄城的安置点。11年来,在省、市、县各级移民部门及当地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黄桥社区大力发展莲鱼共养、反季节蔬菜种植等特色产业,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由零猛增至37万元,社区居民的年人均纯收入由最初的6850元增至1.85万元,黄桥社区也跻身全省“美好移民村”示范村行列。

  黄桥社区居民的幸福生活是13个移民村(社区)、1.64万名丹江口库区移民在许昌生活的一个缩影。许昌市各级政府和移民部门本着“突出产业、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动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2021年,许昌市丹江口库区移民人均年收入逾1.7万元,“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目标基本实现。

  禹州市神垕镇的钧瓷声名显赫。但在厚重历史与华美钧瓷背后,是千百年来难解的缺水之困。过去水质差杂质多,影响瓷器的光洁度,现在用上丹江水,瓷器“颜值”更高。在“南水”的助力下,全镇260家钧瓷企业年产值逾20亿元,品牌竞争力显著增强。

  目前,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神垕管理站年平均供水近396万立方米,彻底解决了神垕镇群众的缺水问题。以神垕水厂为中心,“南水”的供水范围覆盖7个乡镇135个行政村,受益人口逾25万。

  郑州

  鱼庄开在第二故乡生意红火了

  □本报记者 李林

  一进入5月,荥阳市高村乡李山村村民李宗明一家就忙活了起来,他说:“鱼庄一年中生意最红火的季节就要开始了!”

  李山村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第一批移民安置村,2010年8月由南阳市淅川县上集镇迁来,共194户827人。

  “搬到李山村没多久,我就开了‘老铁鱼庄’,每天一早从南阳运来的丹江活鱼现做现吃,肉质鲜嫩。我还请来南阳厨师,鱼庄的回头客越来越多,平常一天有20桌客人,周末和节假日能超过30桌。”李宗明说,他家一年能收入五六十万元,现在的日子过得美滋滋!

  像李宗明这样在村里做餐饮生意的还有不少。目前全村经营丹江鱼的餐馆近30家,日均接待2000余人,节假日日均接待最高可达5000人。

  “当初移民动员时‘磨破嘴皮子,跑烂鞋底子’,大伙儿都故土难离;如今致富发家、安居乐业,村民们都把李山村当成了‘第二故乡’。”村党支部书记李宗显说。

  他介绍,政府持续对移民村进行帮扶,支持和鼓励群众就业和自主创业,促进移民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群众收入增长。现在,村里在大力发展丹江特色餐饮业的基础上,正加快推进特色旅游观光村建设,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在李山村,二层小楼依次排列,文化广场、路灯等设施齐全,还有各种果树、观赏花木环绕村庄。为了让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李山村流转土地700多亩,种植优质林果200亩,建成温室大棚13座,种植草莓、火龙果、葡萄等,村民人均年收入达2万余元。

  “感谢党的好政策,不仅让我们生活更方便了,挣钱门路也更多了。”村民李桂梅说,她就在离家很近的生态园打工,既能挣钱又能顾家。

  李山村被河南省移民办确定为全省“美好移民村”示范村。目前,李山村正大力推进“乡村林果化、宅间林荫化、庭院花园化”示范点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把林果产业与乡村生态旅游、生态家园建设有机融合,实施多重产业开发,带动全村进一步发展,移民的好日子会越过越有奔头。”李宗显说。

  “郑州市共安置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18735人,建设移民新村22个。”郑州市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保障中心移民处处长张莹介绍,移民搬迁后,郑州市持续开展移民后续帮扶工作,截至目前,共批复丹江口移民村各类扶持项目200多个,累计争取省以上扶持资金2.7亿元。

编辑:徐珂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