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森林围城。安阳市林业局供图
人民网安阳4月3日电(尚明桢)春天,正是植树添绿的黄金期。安阳汤河之畔起伏的丘陵上,百十位热心市民挥锹铲土、扶树填坑、踏土夯苗、提桶浇水,植下的一株株大叶女贞昂然挺立,焕发生机。
安阳,地处河南最北部,气候干旱少雨。传统重工业城市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异常紧张,尤其是被纳入“2+26”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城市后,生态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作为河南粮食主产区,安阳如何在严守耕地红线的前提下,扩大生态资源总容量?如何涵养湿地,推动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如何由“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优化增长”转变,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生态红利?这,成了当地发展的重要课题。
绿色屏障。安阳市林业局供图
见缝插绿 边角荒地长出“围城森林”
安阳县东见山村,一条阔气的柏油马路贯穿村庄,道路两旁房屋错落有致,村里角角落落的空地上,新种植的红叶石楠,美国红枫,生机盎然。
“看看俺村多好,啥时候出门都是绿茵茵哩。”村民黄保国笑意盈盈地说。然而,几个月前老黄可没这好脸色。
为见缝插绿,扩面植绿,2021年,安阳市提出了“五边”绿化要求,即村边、路边、水边、塘(沟)边、田边绿化,打造城郊生态防护屏障。
庄稼地头,黄保国开了三分荒地,家门前沟里还种了几垄青菜。 “五边”绿化在村里推行,老黄带头“闹情绪”。
村上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带头行动。“轻轻松松‘挤’出来三百多亩闲地。” 东见村支部书记靳兴军说,政府买树种树,苗木所有权归村民,荒地绿化还给补助,群众积极性很高,对花木养护得也很精心。
眼瞅着邻居门前屋后绿了,地头荒地也美化了。“这可比开片荒种几根菜强哩多啊。” 黄保国笑着说,这一收拾,娶儿媳妇看着也有“面子”。
据悉,2021年安阳市计划完成营造林14.4万亩,其中国储林造林4万亩,以增加森林湿地总量、扩大生态容量,全力推进森林安阳建设。
“以汤阴县为例,该县全年绿化任务是7700亩,其中4400亩将由‘五边’绿化贡献。”安阳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凤霞说,“五边”绿化对重工业城市安阳的生态总容量贡献率不容小觑。
汤河国家湿地公园。安阳市林业局供图
水清草茂 不毛之地变身 “城市绿肺”
湿地公园不仅为城市增添绿意与水韵,也起着固碳释氧、改善水质、改善局部小气候、孕育生物多样性的良好作用。
距离安阳市区30公里外,总面积710公顷的汤河国家湿地公园横贯汤阴县城。这里水草丰美,野趣盎然,有634种维管束植物、325种动物,其中国家级保护鸟类28种,一年四季生机勃勃。
“治理修复之前,湿地公园就是不毛之地,一刮风狼烟动地,黄沙满天飞。”安阳市林业局办公室主任杨相国介绍,湿地公园内的汤河水库原来也是劣五类水,臭气熏天,鱼虾啥也养不住,群众怨气很大。
汤河水库位于湿地公园上游,总库容6181万立方米,是整个湿地公园生态循环的“永动机”。2012年,湿地公园申请试点以后,安阳市以及汤阴县坚持“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理念,着力于提升改善湿地公园周边大生态。
提升汤河水库的水质成了“必答题”。安阳市关闭、拆除汤河沿岸畜禽养殖场和小散乱污企业,清理网箱养鱼,铺设农村污水管网,对沿河8个村庄厕所进行改造升级。在沿线村庄建设8处人工湿地污水净化工程,将农村生活污水沉淀、酸化、降解后排入人工湿地,经芦苇、香蒲等湿地植物根系净化处理后达标排放。
此外,充分利用南水北调节余指标进行生态补水。多措并举有效改善了汤河水质,周边乡村的人居环境也得到了美化。
水体净化了,湿地植被恢复工程被提上日程。“湿地公园内土壤多为白干土,立地条件差,我们种植榆树,楝树等适宜的树种。”汤河湿地公园管委会副主任丁树斌说,在近水区域栽植香蒲、芦苇等水生植物和鸢尾、八宝景天、草坪,改善了湿地鸟类栖息环境。
如今,汤河湿地公园已成为安阳重要的生态屏障,鸟儿等物种徜徉的天堂,群众共享的绿意空间。每逢节假日,游人如织,采摘、休闲于一体的乡村生态游带动下,周边村子农家乐,民宿经济很是红火。在保护的基础上,汤河湿地公园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共赢。
中华古板栗园。安阳市林业局供图
土里生金 端稳“生态碗”吃上“小康饭”
如何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动能,让群众端好“生态碗”,吃上“小康饭”?安阳写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答卷。
原先,林州市桑园村村民莫现兵一家常年在外务工。这一两年,老莫一家都不出去了,日子也一天天好起来。
这,得益于村西修建的中华古板栗园。
太行山麓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易于板栗生长。桑园村百姓以板栗经济为生,绵延数百年。
日复一日,百年板栗树经济价值黯然失色。“本来想着砍了,种核桃等经济林。”桑园村支部书记莫海涛说,现在古板栗树结不了几个果子,卖不上啥价钱。
然而,安阳市认识到,古树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和独特的价值,是重要的林业文化遗产。特别如林州这般最长树龄800余年,总计8000余株的古板栗树群在国内实属罕见,是民族的绿色文物、活化石,是自然界和前辈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应当加以保护。
2017年,安阳市着手打造中华古板栗园。安阳市委书记李公乐要求,在板栗园建设过程中要体现保护和开发的有机结合,要突出生态保护主体,充分利用板栗资源搞好综合开发利用,把板栗文化融入其中。
数千棵古板栗树虽历经百年风霜雪雨,仍枝杈苍劲、枝繁叶茂,粗大的树干镌刻着悠悠历史岁月,又呈现出贫瘠而顽强不息的铮铮铁骨。2018年10月一期完工投用,瞬间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百年古树富一方百姓。祖祖辈辈以板栗为生的桑园村人再次受到了古树的馈赠。农家乐,美食小摊位,民宿经济跟着繁荣起来。
“俺在园子里打扫为生,离家近,活也不累。”桑园村村民莫爱芳说,在家门口工作,一个月也能赚一千多。
“一家五口都回来了,弄了仨摊位,卖烤面筋。”莫现兵笑着说,“肯定比出去打工强啊,要不俺能都在家。”
“原来村集体经济,一年也就三万多块钱。现在光是用于停车场的土地租金一年就能给村里贡献14万。”莫海涛自豪地说,乡村振兴有奔头,有盼头了。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重工业城市安阳正在实现由“灰”转“绿”的华丽蝶变,以绿色引领高质量发展,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让人民群众在“诗意栖居”中共享民生福祉、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