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要闻中原网> 河南要闻 注册登录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建设“中国粮谷”研讨会在郑州举行

2020-12-07 20:51:59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字号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产业。日前,以“打造粮食科技高地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为主题的建设“中国粮谷”研讨会”在郑州举行。

  河南工业大学“粮缘”深厚,因“粮”而立,缘“粮”而兴。学校坚持“立足行业,面向全国,服务地方,特色发展”,在粮食储藏运输、产后综合利用与精深加工等工程技术领域和粮食经济管理流通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建校60多年来,培育了10万余名忠于粮食事业的大学毕业生。河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张元代表主办单位致欢迎辞,对与会的专家来宾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张元表示,学校立足专业,放眼行业提出“中国粮谷”建设方案,目前方案仍存在很多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衷心希望与会领导和专家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郑州人民政府副市长史占勇同志致辞时表示,郑州的发展迫切需要寻找新的,适应河南发展需求的增长点。“中国粮谷”建设方案的提出为这种新的增长点提供了可能。郑州市政府与河南工业大学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有责任通过推动“中国粮谷”建设实现在“共生、共兴”方面的更大突破。

  河南省教育厅厅长郑邦山致辞时说,河南是高等教育大省,但是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在解决河南发展的“卡脖子”工程上还有一定差距。河南工业大学是我省特色骨干大学,着力强化社会服务能力是特色骨干大学建设的重要任务。“中国粮谷”的提出与建设,符合河南省的发展需要,有利于提升河南工业大学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河南工业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构建了全国最完整的粮油食品学科群。社会有需求,学校有特色。“中国粮谷”建设架起了两者之间的桥梁。

  河南地处中原,区位优越,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粮食加工转化大省,产业发展的基础扎实,特色鲜明。近年来,在全面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方面积累了许多可借鉴、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领导、翟江临总工致辞时表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河南省粮食产业发展,全力支持河南工业大学和“中国粮谷”建设,助力打造行业人才培养高地、产业技术创新高地、成果转化运用高地,引领带动全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粮谷”项目建设力求建设科学研究具有影响力、技术突破具有创新力、成果转化具有竞争力、产业提升具有引领力、文化传播具有穿透力的全球粮食科技制高点。其运营管理核心理念是“政府主导+科技引领+消费带动+产业驱动+市场运作”。“中国粮谷”一期建设周期为五年,预计建设总投资690亿元。

  河南工业大学校长卞科作“中国粮谷”项目建设工作汇报。与会专家围绕筹建“中国粮谷”的迫切性、可行性和相关运行模式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专家指出,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之际,提出“中国粮谷”建设恰逢其时,联合国将于2021年举行首届“粮食系统峰会”(2021 Food System Summit)。这对以农业为主和与粮食行业相关的单位是一次良好机遇。“中国粮谷”项目应运而生,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作为农业大省,河南的粮食生产在全国举足轻重,雄厚的粮食产业资源、优越的地理区位,成为“中国粮谷”建设重要的资源基础。因此在河南做“中国粮谷”非常合适,规划上要放眼全国,扎根河南。“中国粮谷”建设规模宏伟,目标宏大,方案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前瞻性和可行性,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令人振奋,令人期待。

  专家认为,农业发展已经进入4.0时代,新技术对于农业的影响一般在生产和流通加工储藏这两大领域,而在流通储藏加工领域更容易实现农业4.0,这一特点恰好与河南工业大学特色学科专业完美契合。当前“绿色”发展贯穿始终的总基调,将会催生粮食行业相关标准的调整,中国粮谷正是大有作为之时,有利于在行业内优先把握世界话语权。

  同时,与会专家从提高项目站位、扩大合作范围、聚焦近期目标、强化新技术应用、管理模式创新、投资回报分析、专业人才梯度培养等不同角度提出了宝贵建议。

  专家建议,“中国粮谷”项目建设的参与单位要更为宽泛,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除了粮食体系,要和其它领域专家、企业多碰撞。要做成省部共建的项目,从中原地区省部共建开始,联合各省力量,实现跨学科融合、跨地域融合。建设思路上要提高站位,进一步提高粮食产后战略支撑地位,突破省市两级财政难题,最终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试点。“谷”的含义,一定是高新技术带动,方案应突出高新技术在项目建设中的核心位置,重点强化科技创新、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强化协同创新;“中国粮谷”的运营要强化市场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加大市场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占比;要将软科学建设纳入到粮谷项目中来,以更好应对国际粮食局势变化;在双循环背景下,“中国粮谷”要结合例如商务部等单位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支撑。项目建设在编制上要进一步明晰远景目标和近期规划。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崔志坚 通讯员 王远哲)

编辑:袁连贺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