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要闻中原网> 新闻中心 > 河南要闻 注册登录

2019年度“河南省脱贫攻坚奖”揭晓 60位先进个人获奖

2019-10-17 16:31:01来源:大河网
字号  

  大河网讯(河南日报记者归欣通讯员张崇)10月16日,记者从省扶贫办获悉,2019年度“河南省脱贫攻坚奖”表彰名单日前揭晓,60位脱贫攻坚战线上的先进个人获奖。

  今年是我省第二次评选脱贫攻坚奖,从7月份开始,经过推荐、初评、复评、实地考察等多个环节,60名先进个人脱颖而出。其中,嵩县黄庄乡三合村村民张嵩现等15人荣获“奋进奖”;滑县半坡店镇闫河屯村第一书记齐尚山等15人荣获“贡献奖”;春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裴春亮等15人荣获“奉献奖”;中国证监会派驻兰考县挂职干部孙昊等15人荣获“创新奖”。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的“奋进奖”得主、嵩县“手绘小镇”项目发起人冯亚珂和张嵩现来自同一个村。

  省扶贫办主要负责人介绍,开展全省脱贫攻坚奖评选,是今年我省“扶贫日”系列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全省已进入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最后阶段,希望广大干部群众向这60位先进典型学习,为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2019年度“河南省脱贫攻坚奖”获奖人物风采展示

  奋进奖(15名)

  1.张嵩现,男,汉族,56岁,中共党员,嵩县黄庄乡三合村村民。

  张嵩现2014年被评为贫困户,身残志愈坚,知难而进劲更勇,在帮扶干部引导下,发展养蜂产业,成立甜蜜蜜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铁拐张”商标,他负责技术指导、质量把关和市场销售,一年产蜜600多斤,年收入5万多元,2017年一举摘掉贫困户的帽子,脱贫后不忘党恩,带动50多户贫困户入社发展养蜂产业,增收致富。

  2.杨淑丽,女,汉族,46岁,群众,巩义市鲁庄镇南村村民。

  杨淑丽自幼家境贫寒,出生就有残疾,2006年离异,抚养两个女儿,目前双下肢已瘫痪,2017年被识别为贫困户,全家收入仅靠两亩半耕地,杨淑丽不畏坎坷,不向命运低头,身残志更坚,自力更生,勇往直前,克服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通过土地流转经营21亩土地,发展葡萄、核桃等经济作物,种植小麦等粮食作物,依靠勤劳双手走上脱贫路,被群众称为生活重担压不垮的“铁娘子”。2018年,在双脚肿胀化脓、生命垂危,获得24万元社会捐助治愈重症后,毅然把余下的10万元善款返捐给巩义市红十字会。杨淑丽脱贫励志故事被广为传颂,激励当地贫困家庭自力更生创造幸福生活。

  3.赵玉甫,男,汉族,44岁,中共党员,清丰县马庄桥镇赵家村党支部书记。

  赵玉甫是群众眼中的“蘑菇书记”,发展1100余亩食用菌种植和深加工产业,采取“包棚创业、菌包托管、劳务承包、互助救济”四种带贫模式,带动周边村275户贫困户、852人实现稳定脱贫,其中161户贫困户包棚创业,人均年增收3万余元,实现整村脱贫。

  4.宋国庆,男,汉族,49岁,中共党员,武陟县大封镇老催庄村党支部书记。

  为改变村里贫困落后面貌,宋国庆响应众乡亲召唤,放弃年收入几十万元的国企老总待遇,回到家乡担任村干部,投身脱贫攻坚,四年筹资1460余万元,硬化道路,修建广场、幸福院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和食用菌大棚,全村使用天然气,实现了灯化、亮化、绿化和美化的新农村标准,由过去的脏乱差变成了小康村、文明村,2017年全村实现高质量脱贫。

  5.樊清玉,男,汉族,57岁,中共党员,扶沟县曹里乡樊家村党支部书记。

  樊清玉带头发展大棚蔬菜,成立惠民蔬菜合作社,使82户贫困户与非贫困户联合经营,吸纳60多名贫困人员就业,实现了产业脱贫的目标;采取聘请蔬菜专家技术指导、无偿发放科技书籍、每周召开技术交流会等措施,使90%的种植户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28名贫困群众在村扶贫车间就业,实现脱贫。

  6.刘随伸,男,汉族,57岁,中共党员,生前系叶县常村镇西刘庄村党支部书记。

  刘随伸主导的西刘庄互助资金运转模式,被国务院扶贫办称为“叶县模式”在全国推广。任职21年,他带领西刘庄人,把一个山荒岭秃、一贫如洗的贫困山村变成了山清水秀、远近闻名的美丽宜居村。2019年2月17日,在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不幸去世。

  7.杨金枝,女,汉族,30岁,中共预备党员,唐河县苍台镇后湾村村委委员。

  杨金枝拥有大学学历,在脱贫路上,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带动19个贫困姐妹在村扶贫车间加工针织衫、种植白参菌,实现家门口就业,增加收入,她和爱人也实现了就业,2018年光荣脱贫。脱贫后当选村干部,在党委政府领导下,认真落实产业、金融等行业扶贫政策,使全村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

  8.杨新文,男,汉族,44岁,中共党员,虞城县城郊乡郭土楼村党支部书记。

  杨新文依托精准扶贫,修建了村卫生室、文化广场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村“以孝治家大食堂”每天为本村80岁以上老人提供午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让村民以地入股,种植400亩竹子,增加收入;成立种养殖合作社和鸿途装饰装潢公司,使村集体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实现整村脱贫。

  9.刘庆华,女,汉族,57岁,群众,新县搜斛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庆华在新县泗店乡余河村发展石斛种植,经过几年发展,余河铁皮石斛基地已成为我省目前最大的铁皮石斛种植基地。积极招收当地贫困户到基地务工,增收致富,采取“公司+基地+生产小组+妇女”模式,为周边妇女提供就业岗位,每年临时用工5000人次以上,让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10.李典辉,男,汉族,55岁,中共党员,济源市邵原镇张凹村党支部书记。

  李典辉敢于借力,积极引智,推动成立了济源市第一家村级电商运营平台——孚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推广销售“愚公家乡——王屋山”优质富硒农产品,实现产值效益最大化;成立村级农业专业合作社,打造“张凹村纯手工红薯粉条”特色品牌,形成村级主导产业;实施电网改造等10余个项目,解决了村里生活生产水、电、路、通信等方面的所有需求,实现整村脱贫。

  11.郭祖良,男,汉族,45岁,中共党员,封丘县王村乡小城村党支部书记。

  郭祖良致富不忘乡邻,放弃在省城的生意,扛起村干部重担,投身脱贫攻坚,发展中药材种植,成立封丘县小康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村党支部+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保险公司”运营模式,发展社员200多人,流转土地近1300亩,带动入社贫困户脱贫致富。

  12.刘玉喜,男,汉族,61岁,中共党员,新蔡县砖店镇周寺村党支部书记。

  刘玉喜任职35年,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务实重效,默默无闻地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带领周寺村从一个贫穷落后的“穷乱村”“三靠村”,一跃成为一个生活富裕、安居乐业、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全国文明村镇”,在全县率先把全村21个自然村合并成一个中心社区,现已建成新农村,村道、街道、巷道全部硬化、绿化美化。投资200万元兴建了村文化服务中心,内设图书馆、电教室、电脑等设备。投资700万元在全县率先建成一座6层89套的高标准爱心家园。目前已安置89户150人居住,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5户50人。

  13.郑忠强,男,汉族,48岁,群众,三门峡市湖滨区鑫润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郑忠强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通过小额信贷、流转土地、建大棚,种反季节西瓜,闯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脱贫致富道路,不仅自己脱贫致富,还带领村民共同走上了一条致富道路,2018年年底承包12个大棚,成立合作社,带动村里6名村民到大棚里务工、增加收入。

  14.王素芹,女,汉族,69岁,中共党员,禹州市火龙镇太和府楼村党支部书记。

  王素芹退休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引进资金百万元,筹建了巧媳妇示范园,解决就业100多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人,人均月收入1500元-3000元;2016年以来免费为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和留守妇女举办各种技能培训班16期,培训人数2000多人。

  15.王德领,男,汉族,64岁,中共党员,河南省舞阳县侯集镇井庄村脱贫致富村民。

  王德领作为贫困户,在村“两委”发展“共富初心园”芦笋种植基地中,带头认领4座大棚,自主脱贫当表率,带动16户贫困户发展芦笋种植、脱贫致富;作为本组组长,积极落实上级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部署,深入贫困户“现身说法”,宣传扶贫政策,坚定贫困户自力更生、自主脱贫的信心,帮助贫困户落实各项政策。

  贡献奖(15名)

  1.齐尚山,男,汉族,50岁,中共党员,滑县烟草专卖局卷烟客户经理、驻滑县半坡店镇闫河屯村第一书记。

  齐尚山身患尿毒症,毅然坚守脱贫攻坚第一线,先后帮助村里建成占地3亩的党建活动室、19.2公里村级水泥路、48眼农田配套水利机井、2处文化健身广场、5条亮化街道,2016年实现整村脱贫。

  2.李佩阳,女,汉族,37岁,中共党员,省委宣传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处副处长、驻上蔡县邵店镇高李村第一书记。

  李佩阳累计协调1000余万元用于村文化广场、奥斯卡影院、蔬菜大棚等村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建大棚吸纳30余户务工,建影院有效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举办各类扶贫扶志扶智活动深入人心,激发贫困群众脱贫信心和斗志,选树典型带动贫困户脱贫,贫困发生率从5%下降到0.8%,被群众亲切称为“高李闺女”。

  3.陈铁帮,男,汉族,39岁,中共党员,河南银保监局普惠金融处主任科员、驻商城县伏山乡簪子河村第一书记。

  驻村以来,陈铁帮积极协调30万元经费布置安装了无线广播和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以及远程有线教育电视等设施;多方筹措资金2000多万元,解决了村里行路难、用电照明难、上学难、吃水难等问题;帮扶村集体产业发展,群众连年获益,户均增收1.7万元。

  4.邓贵斌,男,汉族,45岁,中共党员,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机关党委副书记、驻尉氏县邢庄乡屈楼村第一书记。

  屈楼村是艾滋病重点防治村。邓贵斌2017年11月任第一书记以来,以村为家,把工作当事业干,多方争取资金1000余万元,为屈楼村安装太阳能路灯120盏,打500米深水井一座,对全村450户旱厕进行改造,引进天然气入村工程,新建了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为村小学修建了围墙、道路和操场等。投资建设福甬集团屈楼村服装加工厂、保鲜冷库等产业项目,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突破。

  5.张江红,女,汉族,47岁,中共党员,三门峡市水资源管理处人教科科长、驻卢氏县木桐乡拐峪村第一书记。

  张江红紧紧围绕脱贫任务,强基础、惠民生,因地制宜,发展辣椒种植产业,并成立辣椒专业合作社,带动和引领群众收入和村集体收入稳定增长。贫困发生率由60.7%下降到1.67%,实现整村脱贫。近年来拐峪村的村容村貌、村民的物质精神面貌都发生巨大变化,农村文明程度和村民文明素质大幅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得到极大提升。

  6.赵敬涛,男,汉族,41岁,中共党员,濮阳市委巡察组正科级巡察专员、驻台前县清水河乡潘集村第一书记。

  2014年6月驻村以来,赵敬涛争取项目资金1480万元修建村室、卫生室、修路、建渠等;发展柳编产业,带领群众种植棉柳600多亩,参与农户40余户,年增收100余万元;引进木材加工企业入驻扶贫车间,带动本村及周边20余名贫困群众就业,同时为村集体带来年均1.5万元的租赁收入。

  7.杨耀强,男,汉族,38岁,中共党员,省纪委监委第十四审查调查室副处级纪检监察员、驻上蔡县黄埠镇小王营村第一书记。

  杨耀强积极推动建设食用菌大棚47个,采用贫困户承包和合作社代管模式,使户均年收益3000元-5000元;流转410余亩土地种植构树,使全镇200余户贫困群众年收益1000元。驻村以来,通过强健基层党组织、改善基础设施、发展产业和集体经济、完善村规民约等方式,使小王营村从一个落后的软弱涣散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六面红旗村”。

  8.崔琰,男,汉族,55岁,中共党员,省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工作办公室主任。

  崔琰同志积极协调,主动作为,为全省9536个贫困村,选派了10556名驻村第一书记。指导全省第一书记引进致富项目22291个,培育支柱产业15376个,推动8315个贫困村脱贫摘帽,4189名第一书记得到提拔重用。协调各级财政和选派单位为每名第一书记提供10万元到50万元的专项扶贫资金,为全省1.3万名第一书记办理重大疾病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为全省脱贫攻坚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9.王红军,男,汉族,46岁,中共党员,省信访局督查一处副处长、驻汝州市陵头镇朱沟村第一书记。

  王红军从建强基层组织、注重志智双扶、突出发展产业、办好惠民实事等方面开展驻村工作,发展石磨面粉粮食深加工项目和豆奶粉固体饮料及其他食品深加工项目,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40多万元,带动朱沟村及周边100多名贫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全村贫困发生率由13.62%降至1.52%,2018年年底退出贫困村行列。

  10.夏峰,男,汉族,44岁,中共党员,省政府研究室决策咨询办公室主任、驻栾川县陶湾镇协心村第一书记。

  夏峰积极探索“党建+扶贫”模式,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走出一条共同致富的路子。农家宾馆由3家、28张床位增加到52家、660张床位,在高速免费旅游活动期间,协心村接待游客47505人次、旅游收入336.13万元,让贫困群众受益旅游发展脱贫致富。

  11.李怀琛,男,汉族,34岁,中共党员,省药监局机关服务中心副主任、驻邓州市龙堰乡刁河村第一书记。

  该同志克服重重困难,主动撰写请战书入村扶贫。驻村以来,共协调资金1600余万元、引进企业投资2.6亿元,先后发展了餐饮、汽修、果酒加工、鞋帽加工、光伏发电等产业,解决了村里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创业、就业,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0余万元。刁河村被评为省级农村基层党建示范村。

  12.曾红林,男,汉族,37岁,中共党员,洛阳市纪委监委第三纪检监察室副主任、驻伊川县鸦岭镇高沟村第一书记。

  曾红林带领高沟村干部群众,抓党建、强班子、立项目,引进了投资9000万元的鑫川牧业种羊养殖扶贫产业园项目,协调资金210万元建设了300KW村级光伏电站,争取资金160.8万元建设猪舍租赁给新大牧业公司使用,在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的同时,村集体经济实现了巨大突破,今年可超过40万元。截至2018年年底,高沟村脱贫88户413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83%。

  13.李景德,男,汉族,36岁,中共党员,省委办公厅省委机关办公楼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挂职光山县副县长。

  帮扶光山期间,李景德大力倡导、推广发展“稻虾共作”“多彩田园”产业扶贫示范工程,直接带动2000余户贫困户,亩均增收2000元左右,去年群众增收达2亿元以上;探索实施“电商+光山十宝”“电商+光山羽绒”扶贫模式,带动2400户贫困户7300多人增收脱贫;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评选各类先进人物4200多人。目前,光山县顺利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

  14.王书祺,男,汉族,49岁,中共党员,省财政厅基层财政管理处副处长、驻新蔡县砖店镇大宋庄村第一书记。

  驻村以来,王书祺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与当地企业合作建设大宋庄生活服务中心,解决6位村民就业,每年为村集体增加5万元收入;筹措资金200万元建设村电商服务站,项目实施后能为村民提供10余个就业岗位,每年为村集体带来近20万元的收入;争取财政资金400万元,建设大宋庄村医养结合爱心家园;争取财政资金420万元,用于8个自然村环境整治提升。村贫困发生率由原来的13.65%降至0.68%。

  15.齐素静,女,汉族,46岁,中共党员,睢县审计局副主任科员、驻睢县周堂镇乔寨村第一书记。

  齐素静团结带领乔寨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和群众苦干实干,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培育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先后为乔寨村争取到了2000多万元项目资金,用于发展全村的种植、养殖、电网改造、文化旅游等,现在的乔寨村,道路平坦,村容整洁,党群服务中心、村文化广场、标准化卫生室等一应俱全,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日益提升。

    奉献奖(15名)

  1.裴春亮,男,汉族,49岁,中共党员,春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裴春亮20年如一日,致力于捐资助学、兴修水利、易地扶贫搬迁和打造特色旅游扶贫产业,累计捐资2.1亿多元,帮助家乡2万多困难群众告别贫困,过上富裕生活。先后荣获“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助人为乐道德模范”“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中国十大最美村官”等荣誉称号。先后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2.汪华军,男,汉族,62岁,中共党员,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汪华军坚持履行社会责任,多年来累计无偿支援栾川扶贫、教育、交通、通信、乡村建设等事业超过2亿元。特别是从2014年开始,带领洛钼集团连续四年共投入1.08亿元,助力栾川脱贫攻坚和教育事业,为栾川县脱贫摘帽贡献力量。截至目前,帮扶的10余个村600余户、1630名贫困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被栾川的父老乡亲亲切地称为“咱们洛钼的汪书记”。

  3.李新永,男,汉族,49岁,中共党员,南召源达工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新永深入开展“千企帮千村”活动,依托新郑市结对帮扶南召县重点扶持产业——中药材种植,打造了4000余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创新实施“公司+基地+贫困户”等模式,共扶持8个乡镇20个村9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中药材,通过基地带动、公益岗位覆盖实现1100余名贫困群众就业增收。累计投入资金1100余万元,帮扶1000余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惠及2万余名群众,先后投入资金294万余元捐资助学。

  4.王帅,男,汉族,33岁,群众,濮阳庆丰农业科普示范园有限公司总经理,范县帅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

  濮阳庆丰农业科普示范园有限公司系范县招商引资和大学生返乡创业企业,王帅整合范县大米种植资源,创新“公司+基地+贫困户”产业带贫模式,带动1267户贫困户,发展功能水稻1.5万亩,提出“中国大米在河南,河南大米看范县”,成功打造了范县大米品牌,被授予“中国优秀绿色环保产品”“全国产品质量公证十佳品牌”称号。坚持每年出资40万元资助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

  5.禹宗圻,女,汉族,51岁,中共党员,泌阳县丰盈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禹宗圻创业有成不忘回报家乡,大力构建产业扶贫平台,建成27家“巧媳妇工程”加工点和3个中心工厂,带动1500多名“巧媳妇”和360名贫困人员就业,人均年收入2万多元。长期致力于慈善公益事业,累计捐款捐物1800余万元,免费对3000多名贫困户和残疾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安置转移410余名贫困户和残疾人就业。

  6.陈国厂,男,汉族,46岁,中共党员,太康县高贤乡汪庄村村民。

  陈国厂热心公益、帮助邻里。2015年至今以开办的养猪场为依托,实施养猪产业扶贫,精准对接贫困户552户,覆盖2个乡镇,8个贫困村,2400多人。将经营养猪场所得600多万元建设一所高规格的医养院,无偿捐献给国家,供周边五个乡镇贫困户孤寡老人供养使用,现已入住托养特困人员119人,陈国厂还在医养院进行服务。

  7.王世杰,男,汉族,51岁,群众,河南康龙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世杰创新“百亩田千头猪”养殖模式,在平顶山市推广,年出栏生猪62万余头,年可实现收入9.5亿元。依托该模式在宝丰县建立三个产业扶贫基地,带动贫困户400余户,吸纳务工贫困户80余人。对宝丰县全部39个贫困村实施订单农业帮扶工程,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统一收储。热心捐赠,助力教育事业,积极为贫困户开展技能培训1500余人次,发放扶贫款400余万元,帮扶贫困群众1750户。

  8.闫利霞,女,汉族,44岁,中共党员,开封市金伯利仿真花有限公司总经理。

  闫利霞积极参与“巧媳妇工程”助力脱贫攻坚,采取“公司+农户”、加盟、散户加工等运营模式,设立外花点30多个,辐射周边兰考、通许、罗王、陈留、兴隆、仇楼等县、乡,带动2000余人增收致富,其中妇女1300余人,残疾人50人。2017年7月,国家领导人到公司调研,对她带领乡邻致富给予充分肯定。

  9.郑有全,男,汉族,65岁,群众,河南瑞贝卡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局主席。

  郑有全秉承“壮大瑞贝卡,完善自我,报国惠民”的企业价值观,多年来,在扶贫、慈善捐赠方面累计投入资金3亿多元。2018年向各级慈善总会、扶贫办等机构捐款976.19万元;捐款3000余万元资助1000多名贫困学生;承接10个村帮扶,先后投入200余万元改善村基础设施、走访慰问;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扶贫工厂,带动385名当地和周边乡镇贫困群众就业。

  10.任大御,男,汉族,63岁,中共党员,河南内黄果蔬城有限公司董事长。

  任大御通过企业带动、安排就业、费用减免等措施,共帮扶237个贫困村2043户5319人实现脱贫。为巩固脱贫摘帽成果,2019年又与全县2326户7400余人建立新的合作共赢模式,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致富。

  11.李益民,男,汉族,49岁,民革党员,河南三剑客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益民建立企业经营、村委会托管、政府监督、农户收益的运作和权益保障机制,共签订549户带贫协议。拓展产业化帮扶道路,就近开展“青贮”活动,带动阴阳赵乡湾赵村农民种植2000亩玉米。建设蔬菜大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50余户就业,优先为50余名贫困人员和残疾人员安置岗位,年累计带动就业1000余人,积极投身社会慈善事业,救助困难群众100余人。

  12.刘文新,男,汉族,47岁,中共党员,信阳市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刘文新创新实施产业带动、技术驱动、支部联动的“三动三效”帮扶措施,辐射带动了信阳30万茶农脱贫致富,以技术帮扶使区域内茶农年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通过与贫困村党支部联动帮扶贫困户,为茶农直接输送利益4400多万元。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刘文新向社会各界介绍了信阳老区借助毛尖品牌、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带动大量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奔小康的显著成效,受到广泛赞誉。

  13.孙炳良,男,汉族,50岁,群众,河南省炳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孙炳良下肢残疾,但身残志坚,成立公司6年来扶持56名学员开设了自己的电子商务公司,安排了120名学员就业做淘宝云客服,培训2000名学员开设了自己的淘宝店铺及移动电商就业,其中4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就业,另外还安排1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公司就业。2019年被评为省劳动模范、全国自强模范,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亲切接见。

  14.张胜贤,男,汉族,56岁,群众,河南省博时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胜贤积极参与脱贫攻坚,资助78名贫困大学生、设立“博时置业爱心扶贫助学基金”、捐资80余万元帮助贫困村脱贫。为家乡修路筑渠、修建校舍,关爱老人等,累计捐资捐物达1400余万元。引导会员企业采取劳动力就业安置、帮扶分包贫困村、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等形式,助力全县脱贫攻坚。

  15.侯三元,男,汉族,63岁,中共党员,济源市种子协会会长。

  侯三元抓住蔬菜种子产业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济源市王屋山区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把小种子做成了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大产业”,已累计带动15000余户农民实现了脱贫致富,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92户,30余个种子基地贫困村成功蜕变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进村、样板村。

  创新奖(15名)

  1.孙昊,男,汉族,32岁,中共党员,中国证监会市场监管部主任科员、挂职兰考县政府党组成员。

  孙昊以系统化工程理念创新县域扶贫模式。一是主导发行全国脱帽县第一单专项扶贫债;二是河南第一单“银行+期货+保险”落户兰考;三是探索推进全国首例“银行+期货+保险+交割库”产业模式。中央领导在兰考县调研时给予充分肯定,中组部、中宣部系统平台大力宣传推广。

  2.王继峰,男,汉族,49岁,中共党员,省人民检察院政治部副主任、驻商水县城关乡瓦房庄村第一书记。

  王继峰创新党员管理模式,开发“微心愿”服务平台,把扶贫干部与贫困户网上结成帮扶对子,实现帮扶信息实时共享,通过调整经济发展结构,走出了一条适合瓦房庄村发展的产业之路。

  3.李爱民,女,汉族,47岁,中共党员,沁阳市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

  李爱民紧贴沁阳县域特色,大胆开拓创新,积极探索“互联网+”456脱贫模式,实施“菜单式”精准帮扶,带动全市2937户贫困户、11746人稳定脱贫、长效增收,贫困发生率从2017年的1.34%降至0.81%;沁阳市是国务院扶贫办“中国社会扶贫网”推广典型试点,全市注册爱心人士102494人,贫困户注册率100%;发布物品需求9838条,对接成功率94.06%;发布资金需求788条,对接成功率95.81%,线上捐赠资金22.25万元,均居全省前列。

  4.王铁珍,男,汉族,54岁,中共党员,平舆县人民医院院长。

  王铁珍迎难而上,创新实施“互联网+健康扶贫”平舆模式,建立全县“平舆县互联网+分级诊疗健康扶贫服务中心”三级诊疗平台,医院已通过平台会诊1.15万例,占全县会诊总数的88%。在他的领导下,医院259名医师同27576名贫困户开展了家庭医师签约,每半年对所签约贫困患者开展一次巡诊工作。有效破解了健康扶贫难题,在健康扶贫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5.梁圣尊,男,汉族,50岁,中共党员,河南省北科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梁圣尊创办河南省北科种业有限公司,在柘城大地上创新创业,把北科种业做大做强的同时,积极投身脱贫攻坚,立足实际,探索创新精准扶贫新模式,引导公司周边村庄群众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带动困难群众种植辣椒发家致富,创新丰富了“就业致富、共享发展,产业进村、授人以渔”等社会力量助力脱贫攻坚的内容和形式,使周边贫困人口实现本地就业,增加其收入,脱贫致富。

  6.刘清杰,男,汉族,52岁,中共党员,省妇联妇女发展部副部长。

  刘清杰深入基层,广泛调查研究,率先提出“巧媳妇工程”扶贫模式的建议,得到省妇联肯定,并在全省推广实施,已成为我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张名片,先后被全国妇联主要领导、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等省部领导批示。

  7.杨晓鹏,男,汉族,44岁,中共党员,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装备部副主任、驻方城县二郎庙镇滹沱村第一书记。

  杨晓鹏率先在全省建立县域“医疗共同体”,形成县乡村三级协作机制,通过医疗资源纵向整合,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更好地实施分级诊疗,满足群众健康需求,在全省具有推广价值和现实意义。针对滹沱村群众62.5%的因病致贫率,捐助近200万元建设高标准村卫生所,捐助医疗设施,安装远程医疗系统,免费培训医技人员,使周边群众足不出户享受省级专家的医疗服务。

  8.李爽,女,汉族,48岁,中共党员,邓州市孟楼镇党委书记。

  李爽从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出发,创新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大幅增加农民群众收入,群众土地流转收益由原来的每亩200—300元提升到600元,贫困群众人均增收900余元,每个村集体收入每年增加50万元左右。对于因病、因灾致贫的贫困户,采用扶贫补贴资金入股分红的模式,每年户均分红600元;依托艾草种植和稻虾混养建设产业扶贫基地,转移17名贫困户劳动力就业,年均增收8000元,开发公益性岗位71个,为不能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弱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

  9.李敏,女,汉族,37岁,中共党员,河南来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敏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订单农业,解决小农户对接大市场问题,实施“农村电商+订单农业产业扶贫”,带动86家合作社开展订单农业种植和农产品电商销售。通过人工智能病虫害远程诊疗和精细化种植技术服务26万亩的花生、萝卜、包菜、辣椒、冬瓜、红薯等特色农产品订单种植基地,为3000多户家庭提供一年四季每人每小时5元的务工机会,带动合作社精准帮扶2000余户贫困户,开展培训15000余人次。

  10.李应贤,男,汉族,62岁,中共党员,洛宁县金珠果协会会员。

  李应贤自学技术,自筹资金,历时15年艰难研究,从豫西深山野果中培育出果树新品种——金珠沙梨品牌,该品种1998年11月通过了省科委科技成果鉴定,成为洛宁农民脱贫致富的“金果”。累计培训金珠沙梨栽培技术2万多人次,义务实地指导2500亩,免费发放技术资料2万余册。

  11.宋振廷,男,汉族,49岁,中共党员,河南振宇产业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

  宋振廷采用“互联网+党建扶智+电商扶贫”方式,利用河南振宇红色资源和电商平台为脱贫工作插上电商的翅膀,先后与京东、淘宝、拼多多等平台开展“灵宝苹果网销公益”“豫宝苹果特价秒杀促销”“故县黄桃网销”“芋元村高山萝卜微营销”等网销活动。帮扶27个村600余户贫困户和果农累计销售农副产品700余吨,价值近1100万元。

  12.陈晓东,男,汉族,51岁,中共党员,沈丘县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

  陈晓东协调建立“一办六组”联动指挥机制、“745”责任体系,创新推进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市场化扶贫爱心超市和独居老人户专项治理,沈丘率先实现脱贫摘帽。先后到全省4个市、20多个县(市、区)和郑州大学干部培训中心宣讲脱贫攻坚工作经验,提供沈丘脱贫案例和经验,被称为扶贫“专家”。

  13.杨晔,男,汉族,43岁,中共党员,河南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晔发展稻渔共养产业,在淮滨建成全国最大的3000平方米智能恒温泥鳅苗孵化厂,年孵化能力2亿尾,可为稻渔种养产业供种1.5万亩;建成国内最先进的泥鳅杂交育种中心,并通过申请获得国家专利;创建高标准虾苗繁育基地,推进“稻鳅、稻虾共养”模式,带动全县并辐射周边县区稻渔种养农户18000多户、70000多亩,亩均增效3500元左右,年增收2.4亿多元。让其中的300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建立淮滨县渔网加工总厂,在全县建立20多家分厂,带动5000多户留守人员就业,其中贫困户1700多户。

  14.王仲阳,男,汉族,52岁,中共党员,省卫生健康委爱卫办主任。

  王仲阳积极探索实施健康扶贫新模式,在全国率先实施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制度,建立贫困人口“3+3+N”精准医疗保障网,在全国率先开展健康扶贫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建立防止因病致贫长效机制,并在全国推广。2016年以来,全省因病致贫减少108.4万人,占全省脱贫人口的50.87%,为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健康保障。

  15.赵大青,男,汉族,48岁,中共党员,商城县鄢岗镇党委书记。

  赵大青通过入村组调研,认为困扰乡村发展的主要还是人才匮乏问题,他创新开展选聘“名誉村长”活动,打造一支强大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实现产业发展、农民致富、治理有效、民生改善等“多赢”局面。

编辑:徐珂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