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要闻中原网> 新闻中心 > 河南要闻 注册登录

【壮丽70年·古都新风貌】安阳:古都焕新颜 “解锁”熠熠千年的文化新密码

2019-09-27 14:51:00来源:中原网
字号  

  中原网讯(张思沛)“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甲骨文、青铜器组成的殷商王朝的想象、 “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红旗渠精神这些都是安阳的“标签”,从殷商故都到山水城郭,从殷墟到世界。

  安阳,安阳为殷商国都,历时254年。魏晋南北朝时期,先后有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六个朝代在邺建都,共计94年。如此,安阳有了“七朝古都”的名号,安阳的都城史达348年,而建城史更长达3300余年。

  一片甲骨惊天下 “出道即巅峰”

  119年前,当作中药“龙骨”吃下去的甲骨,被清代学者王懿荣发现,解开了中国文字的密码。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不仅把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可信历史提前到了商朝,而且由于甲骨文内容丰富,涉及殷商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的各个方面,对全面复原殷商社会史具有重要意义,被称为中国古代乃至人类最早的“档案库”。

  讲解员告诉记者,世界文化遗产安阳殷墟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并经考古发掘证实的、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都城所在地,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的发祥地,全国文明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1991年分别被省、市教委、团委等部门确定为德育教育基地,1997年被中宣部命名的首批“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6年被命名为河南省大中小学生德育基地;2018年,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厚重的殷商文化记载了得天独厚的德育教育资源,是对青少年进行研学教育的最佳题材。

  穿越千年的时空,向人们展示着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

  安钢:填补省内生产高端冷轧产品空白

  位于安阳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安钢集团冷轧有限责任公司。据安钢冷轧公司生产技术部部长张学成介绍,安钢冷轧公司占地2250亩,总体规划设计产能为320万吨/年。规划项目有155 冷轧工程、1750冷轧工程和冷轧硅钢工程,通过采用和集成当今国际上先进的技术和装备,生产国内一流水平的冷轧产品。

  据了解,安钢冷轧是安钢产品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点工程,是河南省“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工程是安钢结构优化、产品升级重点工程,是推进企业结构调整、延伸产业链、发展服务型钢铁的重大举措。

  “冷轧产品生产工艺复杂,对精度要求极高,稍有偏差,就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陈战峰是安钢冷轧的生产技术部副部长,作为一线技术人员,他向记者讲述了河南高端冷轧产品如何从无到有、从无到精的过程,“冷轧产品的版型是整个生产工艺中最难的部分之一,只要有微小不平整,就可能直接影响产品使用。”

  为了突破技术难关,安钢冷轧50人的技术团队,先后前往德国、日本等地,寻访最先进生产设备,学习最顶尖的技术工艺,最后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填补了河南省生产高端冷轧产品的空白。

  一渠绕群山 精神动天下

  林州人们的传家宝,红旗渠是党和人民刻在太行山岩上的一座丰碑。“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林州人民不断赋予红旗渠精神新的内涵,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实现了林州由山区贫困县向现代化新兴城市、生态旅游城市的跨越。”红旗渠的讲解员告诉记者。

  据了解,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林州建筑”蕴含的大国工匠精神广为传播。持续放大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红色教育、绿色生态、蓝天滑翔“红绿蓝”三色旅游辉耀太行,国字号旅游品牌30个。现代农业方兴未艾,日益成为覆盖一二三产的立体产业。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年位居河南十强。

  如今的安阳,熠熠千年文化与现代化完美结合的城市,一幅殷商古都与山水相结合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一座古都正在洋溢着它的无限生机与活力。

 

编辑:禹亚楠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