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要闻中原网> 新闻中心 > 河南要闻 注册登录

【壮丽70年·古都新风貌】千年古城焕新颜 请君再看洛阳城

2019-09-21 20:23:29来源:中原网
字号  

  中原网讯(张思沛)“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司马光的一句诗如今有了新的诠释。9月20日,“壮丽70年·古都新风貌”网络主题采访活动第一站就来到了洛阳,一同领略了一个古今辉映、诗与远方相约的千年古城。

  洛阳,古称西亳、洛邑、洛京等,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世界文化名城。

  “梦回隋唐”:别具一格的“诗与远方”

  洛阳市将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融入旅游产业规划建设中,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丰富文化旅游业态,打造更多的“诗和远方”。

  现如今,别具一格的九洲池、华灯璀璨的应天门、古今辉映的洛邑古城……在文化和旅游水乳交融中,“诗和远方”打开了这座城的另一面契机。

  “应天门竣工后,每每路过,都觉得自己像是‘穿越’到了古时候,尽显巍峨雄壮。”家住唐宫路上的市民时先生说。

  9月13日,国家重点大遗址保护暨文旅融合项目——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博物馆对外正式开放。

  据了解,应天门是隋唐洛阳城宫城正南门,先后历时隋、唐、五代、北宋等四个时期,沿用530余年。应天门是当时朝廷举行重大国事庆典和外交活动的场所,见证了隋炀帝杨广入主东都、唐高宗诏释百济扶余王、女皇登基称帝、唐玄宗接见日本第八次遣唐使等重大历史事件。其“两重观,三出阙”是中国古代礼制中最能彰显天子身份和地位的建筑形制。上世纪60年代至2010年,历经五次考古发掘,是目前全国境内发现的等级最高的城门楼遗址。

  “应天门3D灯光秀首秀当晚,近5万市民到现场观看,第二天的洛阳市民朋友圈就刷屏了。”景区的工作人员说,“应天门3D灯光秀通过“应天门建筑+激光投影+立体声+灯光”的表现手法,将音乐、影片、建筑、历史融为一体,采用了电影级别特效。”

  时而舒缓,时而厚重,记者发现,灯光秀充分利用光影变幻间展现出洛阳千年发展的印记,讲述关于洛阳千年的历史变迁。为洛阳市民及游客打造了一场视听盛宴,让人在惊叹之余忍不住去细细回味洛阳厚重悠长的文艺之美。

  重塑古韵风华 打造非遗文化产业精品园

  五千年文化在洛阳,洛阳文化看老城。洛阳老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洛阳四千多年纪元史上存续时间最长的古城。“八方之广,周洛为中,谓之洛邑”,被誉为“中原渡口”的洛邑古城就位于老城区。

  一步一景,古香古色的园区内,屹立着千百年的文峰塔,浓厚的人文气息,引来众多游客。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立足全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规模最大、非遗产业化最集中的非遗文化产业精品园区。景区的负责人介绍,整个园区以河洛文化为核心,古典商铺为主体的古建筑街群,集聚传统音乐、传统美术及手工艺、传统医药、曲艺民俗等非遗百态,彰显古城文化底蕴,引入汝阳刘毛笔、孔家钧窑、王绣牡丹、秦氏绢艺、唐三彩、叶雕、牡丹瓷等国家、省、市级20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业态。

  “我们从开封专程过来看洛邑古城,利用3D灯光投影,非常震撼,用现代技术把传统文化展现出来,让我们过目不忘。”一位游客告诉记者。

  整个园区设定十个主题演绎体验片区,让游客感到处处有主题、移步见惊喜,体验有感触,过后有回味。此外,园区还定期举行“非遗文化节”活动,以“非遗百展”为主题举办各种非遗展览,并每轮番展示数十种非遗传统节目表演,突出非遗特色、民俗特色、洛阳特色。

  如今的洛阳正在全力推进文旅融合,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擦亮旅游名城的招牌。一道道文化大餐,时刻展现着新的活力。千年古都,从未离去,以更加年轻的方式诠释了“诗和远方”。

编辑:禹亚楠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