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本报记者张培奇范亚旭
“中牟大蒜火了,2017年5天卖出100万斤;2018年,迅速‘拼’光546名贫困户的700万斤鲜蒜;时下正值‘五月丰收节’,中牟县刁家乡的鲜蒜再次在拼多多大卖……”说起拼多多扶贫助农的成效,拼多多首席数据分析师王涛很是自豪。
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三年间,在拼多多平台上,中牟大蒜总共卖了近1亿斤,大蒜位列河南省在拼多多平台上最受欢迎的十大农产品之首,鹌鹑蛋、腐竹、红薯、红薯粉、鸡蛋、鸭蛋、牛肉、花生、山药也成了消费者热捧的稀罕货,紧随大蒜其后。
农货中央处理系统:依产促销,稳定种植信息
“今年蒜价有点贵!”连续三年参加拼多多扶贫助农计划的新农人张银杰,给出了他截至今年5月24日在这家新电商平台上销售大蒜的总金额:410万元人民币。今年中牟大蒜地头价从去年一斤0.8元涨到了1.5元,与2018年参加拼多多扶贫项目一样,他还是和平台联手,加价0.15元收购。“去年收的是扶贫蒜,今年能脱贫的脱贫、能致富就致富了。”张银杰说。
位于中牟县刁家乡的沃孙村是省定贫困村,全村耕地面积3500亩,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依靠传统农业种植和外出务工,主导产业以种植大蒜等为主。这里的500余户村民中有90户属于贫困户,在“精准扶贫一户一档”档案中记载,今年51岁的村民孙大哥,家中有6亩耕地、五口人,2018年人均纯收入为8220.85元,其中两个女儿有先天性疾病、儿子还在上小学,一家靠他和妻子种大蒜和其他农作物来维持。
“今年大蒜价钱比去年好了很多,现在市价是1.5元一斤。”孙大哥高兴地说。加上溢价,算下来,他家的四亩大蒜能卖到2.6万元,这对他一家无疑是雪中送炭。
有专家分析,去年蒜价大跌,主要原因是2016年蒜价大涨后,蒜农种植和供应急剧增加,还有大资本在“囤积居奇”,加剧了市场波动。
“我们会根据‘农货中央处理系统’里各农产区和新农人数据,利用平台激励系统,鼓励商家平价大量出货,平抑市价。”拼多多联合创始人达达介绍,农货中央处理系统包括由拼购与游戏模式、消费者组成的前端;农产区、农户与新农人、品牌、订单和激励系统相关的中端;以及物流、客服等组成的后端。
在拼多多稳定流量倾斜和现金补贴的激励机制下,商家也会主动调整供应行为。这种市场“需求稳定”状态的构建,也回传到了孙大哥这样的小农户那里,帮助他们减缓“蒜你惨”的冲击,稳定了种植预期和信心。
“农产品往往是结构性过剩,拼多多对全国主要农产区、新农人都非常熟悉,需求端数据充分,客观上在承担一些市场调节功能,通过平台的资源和优势,让更多农产品的整体价格趋于正常和稳定。”达达说,“拼多多背后有一个全国性的大市场,活跃用户达到4.433亿,这大大缓解了由市场分割或市场信息匮乏导致的市场波动。”一旦预期稳定,农民种植就会更有计划,利于分散小农户走出周期,增加抗风险能力。
汇聚同质需求:用户“拼单”实现农货批量上行
四川成都蒲江县“一起走吧”残疾人品牌商家杨添财和吴云,去年不到三个月在拼多多上销售了3500万元的水果,这两位身有残疾的“90”后,让蒲江电商产业园负责人叶艳“非常震惊”。两位年轻人的创业团队除了销售蒲江的红心猕猴桃、柑橘以外,还销售四川盐源、云南昭通、陕西礼泉等贫困地区的苹果。
而对于贫困地区的农民来说,农产品能在短暂的成熟期内在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上顺利卖出就是消费扶贫。之所以中牟大蒜能卖出近1亿斤,云南文山的雪莲果与广西的百香果能在一线城市中形成消费热潮,很大程度上与拼多多基于“人为先”理念创新的商业模式密切相关。
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对此做过形象描述:拼多多摒弃了PC搜索购物年代的“物为先”,试图理解每个点击背后人的温度,通过人和人的连接和信任来汇聚同质需求,将长周期零散需求汇聚为短周期批量需求。
正是这种理念和模式的创新,推动各种农产品在拼多多平台4亿多消费者组成的全国大市场中迅速铺开,带来了需求端的“微革命”,打通城乡“消费扶贫”的新模式。
还有一种具有创新效应的汇聚需求的方式,则是通过“多多果园”这款线上公益游戏。2018年5月上线后,用户可以在虚拟果园中种下树苗,并以社交、互动方式育果。果实成熟后,用户将免费收到一份由拼多多寄出的扶贫水果,大多来自四川大凉山、新疆南疆地区等国家脱贫攻坚的重点地区。目前,多多果园每天送出的水果远超100万斤,消费者种下的每一株果树,都代表着贫困地区果农有望实现增收。
据了解,2018年度,仅拼多多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累计农产品及农副产品订单数逾9亿笔,占据整体农货订单的38.82%。上海地区多次出现同个小区通过“拼单”方式包下一片果园的盛况。拼多多由此打造了一个农户直连小区的农产品高速上行系统。消费端的需求变革深度融入日常生活,也实现了可持续扶贫,带动了乡村振兴。
沉淀供应链数据:以销定产,科学配置生产要素
需求的变革,会撬动供给端的变革。“传统农产品供销没有足够数据支撑,去年销多少,今年应该种多少,农户最需要引导。”中牟县刁家乡相关负责人介绍,有计划地种植,收获时能以一个合理的价格卖出去,“现在拼多多和张银杰就是在做这样的事情。”
“根据平台的历史销量数据,我能够预测每一季农产品的需求,消费端确定后,对生产端的指导性就会很强。”为参加拼多多“五月丰收节”紧张备货的张银杰告诉记者,“孙大哥收了大蒜,马上就可以种红薯,到时我们仍会溢价包下他家所有的红薯。”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国英研究员认为,张银杰这样的新农人应该在借助新技术与电商的基础上,建立合作社,把农民组织起来,这能提高农民的生产要素效率,也能对农民赋能让利。
“把千家万户的生产信息和巨大的需求信息对接起来,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产品流通,拼多多等平台型电商起了巨大作用,它是最好的组织形态,超过了合作社。”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小云认为。
与新电商商业创新相伴的技术进步是另一个根本变量。在2018年乌镇互联网大会上,黄峥的一个观点曾引起广泛关注:随着5G的大规模推广和普及,供应链也将随着更快的数据流和信息交换而改变;无论是一棵果树,还是工厂原材料,供应链中不同部分的信息都可以被轻松掌握;大量数据被处理,也为创新的技术铺平了道路,农业是可以被真正改变的行业之一。
当前,河南也正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型。拼多多平台的数据显示,河南农产品上行GMV(一段时间内的成交总额),2018年同比增速为247%,略高于平台233%的平均增速,2019年前5个月同比增速达262%。从县域来看,夏邑县、中牟县、柘城县排名前三。
着眼于国际形势来看,对一个平台型互联网企业来说,拼多多能依靠前沿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农业特点的行之有效的“农产品上行”道路,也为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贡献一份力量,其社会价值,要远大于其GMV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