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要闻中原网> 新闻中心 > 河南要闻 注册登录

缅怀!红旗渠总设计师杨贵于今日凌晨逝世 享年90岁

2018-04-10 10:48:49来源:身边客户端
字号  

24.jpg

0.png

00.png

  原河南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同志2018年4月10日0时48分逝世。杨贵,被誉为红旗渠总设计师,1928年出生,河南卫辉人,其在任林县县委书记期间,主持修建了举世瞩目的人工天河——红旗渠。

23.jpg

25.jpg

26.jpg

  杨 贵,男,1928年5月28日出生,汉族,河南省卫辉市(原汲县)罗圈村人。曾用名杨绍青、杨苏甡。

  1936年八岁时,在罗圈村读私塾,直到1941年因国民党政府把老师抓走,关进监狱,从此罗圈村学校就停办了。在家里帮助母亲做些家务事和农活。

  1942年秋冬,参加组织山区人民抗粮斗争。后因坏人告密,敌人抓四次,都未得逞。

  1943年春,共产党解放汲县山区,被选为罗圈村农民抗日救国会副主席,领导减租减息。同年四月,参加中国共产党,任党支部书记。 6月,被选为汲县一区农民抗日救国会副主席。1945年春,县委掉任汲淇县五区抗日救国联合会主席。10月,任五区区长。

  1947年4月任淇县五区区长。 7月6日,在淇县三里屯村反击国民党匪军包围战斗中负伤,回后方治疗。9月伤未痊愈,又调淇县前方指挥部工作。

  1948年2月,因二区闫惠民区长牺牲,被调二区任区长。1948年10月,任中共淇县六区区委书记兼区长。

  1949年7月,任中共淇县县委委员,仍兼六区区委书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淇县县委委员,县委办公室主任兼任淇县五区区委书记。

  1950年8月,任中共汤阴县县委宣传部长。

  1952年12月,任中共安阳地委办公室副主任。

28.jpg

  1954年5月任中共林县县委书记。

  1958年,安阳、新乡两地委合并后,任中共新乡地委委员兼林县县委第一书记、林县武装部政委。

  1962年安阳地委恢复后,1965年任中共安阳地委副书记兼林县县委第一书记、林县人民武装部政委、红旗渠建设总指挥部政委。

  1966年12月“文革”开始,被罢官批斗。

  1968年4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担任林县革命委员会主任、中共林县县委书记、林县武装部政委,继续领导红旗渠建设配套工程。

  1969年7月,调洛阳地区,任地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

  1972年10月,任中共安阳地委书记兼林县县委第一书记。

  1973年2月,任中共河南省常委,省委分工任省生产指挥部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副组长、副指挥长,仍兼安阳地委书记、林县县委第一书记。六月,协助省委书记刘建勋抓全面工作,到省委办公。

  1973年8月,中国共产党第十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

  1973年11月16日,周恩来总理在政治局会议上提议调到公安部工作。任公安部负责人,仍兼河南省、地、县职务。

  1979年调五机部工作,到山东渤海农场任副场长。

  1982年12月,调农业部工作,任国务院三西办公室副主任。

  1986年,国务院成立扶贫办公室,任扶贫办公室顾问。

  1992年,任河南省红旗渠精神研究会名誉会长。

  1995年6月,离休。1996年山西省委、省政府聘为山西省引黄入晋顾问,参加工程考察和研究工作。

  2000年,中国医科院肿瘤防治研究会聘任顾问。

  2002年9月,被选为北京丰台方庄地区侨联主席。

  2006年3月,中央批准职级为副部长级。八月,中央批准享受中央、国家机关部长级医疗待遇。中共第十届中央候补委员。

  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人们都如此评价杨贵说:“古有都江堰,今有红旗渠;古有李冰,今有杨贵。”

0000.jpg

  杨贵被毛主席亲切接见

  杨贵,1954年4月,26岁那年被任命为林县县委书记。当时就下了决心,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非得把林县贫穷落后的面貌给它改变了不可!他为此在林县整整工作了21年。

  林县位于河南正北靠近山西、河北两省交界的地方,是个山高坡陡、土薄石厚、水源奇缺、十年九旱的贫瘠山区。面积2046平方公里,其中一半是荒山。他率领林县人民,历经数载,修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创造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工程动工于1960年2月,参加修渠的干部民工每天每人只有0.5公斤原粮,1.5公斤蔬菜,在艰难的施工条件下,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没有款项、物料自己筹,不会技术干中学,知难而进,坚持苦干10个春秋,逢山凿洞,遇沟架桥,硬是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凿通了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共挖砌土石垒筑成宽2米、高3米的墙,可以纵贯祖国南北,把广州和哈尔滨连起来。红旗渠的建成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我国水利建设上的一面旗帜。

  国内外参观过红旗渠的人很多,但见过或了解杨贵同志的人却不多。实际上,从红旗渠的决策指挥到建成后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杨贵与红旗渠就一直分不开。杨贵同志15岁入党,在太行抗日根据地经历了战略相持到战略反攻的艰难岁月。他17岁当区长,带领武工队保护群众,打击敌人,在解放战争中身经百战,至今臂膀上还留有敌人的枪伤。

  新中国成立初期,杨贵担任林县县委书记。他不忍心林县人民在政治上翻身后还受干旱缺水的煎熬,组织县委一班人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摸大自然的脾气”,决心带领全县人民“重新安排林县河山”。1955年起相继修建了抗日渠、天桥渠、英雄渠和3个中型水库,1960年动工兴建红旗渠。当时正值国内三年困难时期,国际反华势力又卡我们的脖子,面对重重困难和来自上下两个方面的反对、指责,杨贵和县委坚信,修建红旗渠符合林县人民的根本利益,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就一定能够建成。经过5年艰苦奋斗,1965年建成了最艰险的总干渠,1966年又建成了3条干渠。

编辑:赵静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