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要闻中原网> 新闻中心 > 河南要闻 注册登录

与文明同行—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2017-11-20 09:48:28来源:河南日报
字号  

   

 郑州共青团助力创建文明城市志愿服务活动吸引了来自各行各业的200余名青年志愿者参加。本报资料图片

    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强调,要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三天前,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河南6个市县新当选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捧回”74个全国文明村镇、77个全国文明单位,2人荣膺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河南与文明同行,步履铿锵。省委、省政府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和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中原大地谱写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全省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显著增强的壮丽乐章。

    坚持价值引领标注精神坐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这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遵循。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文明建设,我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持续深化。

    在我省各地的大街小巷、公园广场、机场车站,一幅幅造型清新别致、内容健康向上的公益广告,完美地融入城乡景观、融入百姓生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无声地根植于百姓心间,不断积聚起强大正能量。

    连续四年开展的文明服务、文明执法、文明经营、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六文明”专项行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各行各业、转化为全民实践。通过“文明交通我先行”“文明旅游看河南”等一项项主题活动,人们用点滴行动标注了共同的精神坐标。

    作为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在全省各地蔚然成风。“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日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截至目前,我省共有注册志愿者760多万人,志愿团体34751个,累计建成“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4074个,先后有29个优秀志愿者、项目、组织、社区入选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6个团队和6名个人被中宣部授予“学雷锋示范岗”“学雷锋标兵”。

    从“邓州编外雷锋团”到郑州市“老年雷锋团”,从许昌老妈妈志愿服务队到商丘市水上义务救援队……在这片友爱互助的土地上,人们总能感受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传递出的爱与温暖。

    汲取榜样力量构筑道德高地

    “面对一千度的烈焰,没有犹豫,没有退缩,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河南救火英雄王锋的颁奖词。“我们致敬像王锋这样的英雄,我们见贤思齐,挺起民族与国家的脊梁。”人民日报《致敬英雄》一文这样盛赞王锋。

    英雄值得人们永远铭记。在刚刚评选揭晓的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获奖名单中,王锋的名字赫然在列。他与“农民工司令”张全收分别荣获全国见义勇为道德模范和全国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近年来,像王锋、张全收这样的河南好人不胜枚举。他们中有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长葛市水磨河村党支部书记燕振昌,有700位鳏寡孤独老人共同的“儿子”黄久生,有忍受病痛数年如一日为民服务的安阳市救助管理站站长许帅……他们用行动从不同角度诠释了什么是真情大义,标注出了中原道德新高度。

    榜样的力量无穷。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三巡六进”等活动广泛开展,“好人馆”“好人主题公园”在全省各地遍地开花。中原儿女在先进典型的感召下,激发出强烈的思想认同、情感共鸣和效仿意愿,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善行义举蔚然成风。

    据统计,六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我省有18人当选;15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我省有13人和1个群体当选。截至目前,有821人荣登中国好人榜。“河南好人”现象受到全国关注。

    今年9月,我省全国道德模范黄久生、李江福分别受邀到北京大学和广西高校讲述自己的道德故事。他们感动了师生,赢得大家纷纷点赞,成为全国知名的“道德明星”。

    深化文明创建造就美好生活

    10月31日,全省文明城市创建暨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工作会议在许昌召开。会议要求,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推进百城建设提质,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文明城市创建与百城建设提质统筹推进,这是河南深化文明城市创建的有效举措和有力抓手。通过创建文明城市,各地解决了一大批民生难题,办成了一大批民生实事,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不断增强。

    在中央文明委11月14日发布的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和复查确认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往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中,我省新乡、驻马店、巩义、永城、长垣、西峡等6个市县成功当选,郑州、洛阳、许昌、濮阳、济源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至此,我省全国文明城市达11个,有47个市县入选省级文明城市、32个市县入选省级提名城市,省级提名城市以上创建覆盖面达80%以上,形成了层次分明、梯度发展的创建格局。全省各地,一座座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文明城市成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也不断向广大农村、单位、学校、家庭拓展延伸。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我省全面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五大创建活动,不断完善创建格局,巩固创建成果。

    目前,我省共有199个村镇入选全国文明村镇,339个村镇入选省级文明村镇,县级以上文明乡镇比例达到62.5%,提前完成了中央文明委“2020年前达到50%”的创建目标。

    全省共有272个全国文明单位、5614个省级文明单位。他们积极参与农村结对帮扶,共帮扶1.5万多个村,有力支持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全省脱贫攻坚工作。

    在首届全国文明家庭评选中,我省共有14个家庭当选;首届全国文明校园评选,我省共有54所学校当选。全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引领新风正气传播文明风尚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为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大力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环境,2014年以来,我省建立并实行了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坚持每半年发布一批重点领域诚信红名单和失信黑名单。通过诚信“红黑榜”的有效激励和震慑,真正让诚实守信的企业和个人受到尊重和善待,让不守信者受到鄙视和限制。

    以“诚信,让河南更出彩”为主题,我省大力开展诚信宣传和舆论监督,开展创建诚信示范街区、诚信商户活动,进一步形成了讲诚信、重诚信、守诚信的良好社会环境。

    把移风易俗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河南各地坚持正确导向,找准载体抓手,突出党员引领,强化群众自治,扎实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深入开展,取得良好成效。

    栾川县颁布“一号文件”,明确规定红白喜事宴请不超20桌,随礼最高100元;宁陵县白事“四菜一汤”、喜事随礼不坐桌;台前县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动,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文明乡风建设,持续深入地开展家风家训教育活动成为新常态……各地通过建组织、立规矩,让移风易俗这项“软任务”变成了“硬约束”。

    目前,已有90%以上的行政村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近3万个行政村建立了“四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如今,红白事比阔气讲排场的少了,厚养薄葬、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生活方式科学文明健康的多了……文明乡风沐浴下的中原大地,社会风气愈加良好。

    新时代、新征程,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河南将继续与文明同行,谱写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 (记者陈小平)

编辑:赵静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