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上午,总书记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强调,在全面从严治党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有差不多了,该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不能有打好一仗就一劳永逸的想法,不能有初见成效就见好就收的想法。
总书记的“三个不能有”是对“十九大后反腐力度会不会弱化”做出的明确的回答和坚决回应,再次强调了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鲜明态度,持续释放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强烈信号,彰显了党中央誓将反腐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
决心彰显成效。“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这是十九大开报告里习近平同志在回顾过去五年工作和历史性变革时提出的一个论断。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不惜得罪千百人,决不辜负十三亿”的顽强意志品质和强烈使命担当,正风肃纪、反腐惩恶,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党的十八大以来,被查的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多达43人,中央纪委委员9人,厅局级干部8900余人,县处级干部6.3万人。处分基层党员干部27.8万人。追回外逃人员3453名,百名红通人员48人落网。此外,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置问题线索达到267.4万件,立案154.5万件,处分153.7万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有5.8万人……一系列数字印证了反腐的强大推动力,见证了反腐的力度、广度、深度,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从根本上扭转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从严治党不力的状况,校正了党和国家前进的航向。赢得了党心民心,改变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维护了党中央的权威,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保持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决心凝聚民心。“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打击。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反对腐败。”习近平同志在报告里的这段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赢得的掌声最热烈,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关键词。正风反腐是民心所向,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回应人民的诉求,坚持反腐一刻不松懈,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反腐不是有头无尾的“烂尾楼”,而是永远在路上,而今,总书记的“三个不能有”的谆谆告诫更是彰显“坚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尺度不松”的反腐决心。
反腐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应有之义。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全面从严治党不仅是党长期执政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党的十九大报告描绘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动员令和宣言书,实现这些宏伟目标,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只有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确保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我们党才能更好地为人民谋幸福,更好地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势不可挡。
反腐没有休止符。正风反腐不仅仅是与不正之风腐败之行的斗争,更是党站在新时代下的历史使命和担当。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正风反腐的斗争没有“完成时”,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只有将反腐进行到底的坚如磐石的恒心和决心。“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是新时代下反腐败的新部署、新要求,那些认为“不久的将来”反腐败该“换一种节奏”的人,要彻底打消这种侥幸和幻想。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风反腐,每一名党员都不能置身事外,而是要从自身做起,读懂总书记“三个不能有”背后的反腐决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忠诚干净担当,不断以反腐倡廉的新成效取信于民,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实现“海晏河清、朗朗乾坤”的目标。(乐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