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法实施一周年
法治体系激活中医药供给能力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自去年7月1日实施至今已满一年。一年来,法治体系“踩足油门”加速构建,不断“激活”中医药服务供给能力,给老百姓带来哪些实惠?又为护佑人类健康做出怎样的贡献?
备案中医诊所3500余家:
家门口看中医渐成现实
河北秦皇岛的社区医生杨春荣欣喜地发现,今年以来,身边的中医诊所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6月中旬,全国备案中医诊所3500余家,已与去年全年的中医诊所开办数量持平。
这一变化得益于中医药法一项重要配套制度的施行。随着去年12月《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及其配套文件出台,符合条件的中医医师告别了繁琐审批,只需备案即可开办中医诊所,不仅快捷,而且条件更宽松。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曾让很多常年从事中医医术实践活动、拥有一技之长的人望而却步。《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改考试为专家现场集体评议的考核,“会什么就考什么,考什么将来就用什么”,打破了中医类别医师准入的制度藩篱,给中医人带来更多机遇。
“中医药法及其配套制度的实施调动了中医人的积极性,释放了中医药的生产力。”北京中医药大学法律系副教授邓勇说,随着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等配套文件未来陆续出台,中医药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将越来越明显。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医药法和配套制度的实施体现了“放管服”精神,对于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发展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下一步,将加快推动中医药地方性法规制度修订,尽快形成支撑中医药法落地的制度体系,建立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统筹协调机制,并持续开展中医药法的宣传普及。
创建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72个:
多元化健康服务不再遥远
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中医医疗机构内部医疗服务流程进行智慧化改造,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已让浙江老百姓感受到就医便利。除少数应急窗口外,在嘉兴市中医院已看不到人工挂号窗口,取而代之的是手机APP和院内自助机,门诊全流程等候时间因此节约了30分钟左右。
随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互联网延伸医嘱等服务应用将走进更多中医诊疗机构;“智慧药房”有望为患者提供全链条专业药事服务……便捷、共享、精准、智能的中医药健康服务普及指日可待。
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是中医药的主要特色和优势。在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过程中,中医药与旅游、养老、食品、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给人们带来多元化的健康服务和产品。
确定首批15个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和72个示范基地创建单位;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鼓励集团化发展或连锁化经营……一系列落实中医药法的举措,正在为中医药满足百姓多元化健康服务需求夯实基础。
始于今年1月的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向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糖尿病、肝癌、脑梗死等疾病“下战书”。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吴永健认为,中西医双方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协同攻关有望探索出这些疾病的防治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模式,人们也将享受到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的中西医协作综合诊疗服务。
百余国认可使用针灸:
中医药造福全人类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挽救数百万生命的中国药草引爆了世界关注。中医药法出台以来,中医药因其特色优势彰显了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转型的新趋势,正在大步、快步走进更多国家。
记者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了解到,截至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世界183个国家和地区,我国政府已同40余个外国政府、国际组织、地区主管机构签署了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中国-阿联酋中医药中心等57个项目入选2018年度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立项项目。
越来越多国家以法律法规形式确立了中医药在本国的重要地位。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目前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设立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18个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中药还在俄罗斯、古巴、越南、新加坡和阿联酋等国以药品形式注册。
不仅如此,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陆续颁布29项、正在制定46项中医药国际标准。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近日首次纳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代码(ICD-11)。
作为国际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正在为促进人类健康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黄璐琦表示,传统中医药将通过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造福更多世人。
记者 田晓航 孔令杭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