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地方的天气真挺热。
刚刚过去的7月份,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3℃,是我国自1961年以来最热7月;全国平均高温(35℃以上)日数、日最高气温,也创下了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的新纪录。
8月7日,我国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不过,目前仍然处于“三伏天”之内,8月11日入“末伏”,8月21日才能“出伏”。在不少地方,暑热一时难消,高温仍在持续。
“安哥拉留学生在合肥街头中暑”“非洲小伙在重庆被热哭”“来北京避暑的非洲小哥中暑晕倒”……虽然这些消息中有的可能有些夸张,不过,今夏似乎真的热得有些不同寻常。
近日,南京持续高温天气,小朋友在南京老门东景区的喷泉中戏水玩耍,享受清凉。
6月以来,139个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上海最高气温打破145年来历史纪录
在北京生活了22年的华女士,体寒怕冷,夏天家里几乎不开空调,但这个夏天她爱往空调房里钻。
“一直觉得北京的夏天挺好过的,但今年有几天实在是太热了,热得快要中暑了。”华女士表示。
让她感觉最为酷暑难耐的那几天,出现在7月中旬。
国家气候中心国家级服务首席高歌介绍,7月7—15日,北方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河北南部、陕西中北部、宁夏北部、内蒙古西部、新疆大部等地最高气温达38—40℃,南疆、内蒙古西部等地超过40℃。新疆吐鲁番7月10日的最高温达到49℃。
国家气候中心国家级服务首席陈峪指出,今夏北方地区高温出现早,5月以来出现4次高温天气过程,其中5月17—19日为东北、华北1961年以来最早的高温天气过程;6月下旬至7月中旬,北方出现近12年来最强持续性高温天气。
“从京津冀地区来看,6—7月的平均高温日数为15.4天,为2001年以来同期最多。河北抚宁、迁安、秦皇岛等5个气象站的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陈峪说,“6—7月,北京的高温日数有14天,较常年同期(7天)偏多1倍,已经超过了常年的高温日数全年值(8.3天)。”
南方的高温天气,也很厉害。
7月中下旬,南方地区以及黄淮等地,相继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具有高温强度强、持续时间长、范围广的特点。
浙江大部、江苏南部、安徽中南部、重庆西南部及陕西、湖北、湖南的局部地区,最高气温高达40—42℃,其中陕西旬阳44.7℃、重庆江津42.5℃、浙江桐庐42.2℃、安徽霍山42℃。中东部16个省(区、市)有59站的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
2013年7—8月,南方地区曾遭遇1951年以来最强高温热浪。今夏南方的高温天气,和4年前比起来怎么样?
“截至目前,南方地区的高温天气在强度、持续时间上,总体均不如2013年,40℃以上高温覆盖范围不如2013年。”高歌说,“但局地高温强度、持续时间超过了2013年。”
高歌介绍,上海徐家汇、江苏无锡和宜兴、浙江桐庐等10站,最高气温超过了2013年创下的历史极值,7月21日上海徐家汇最高气温达到40.9℃,打破了1873年以来145年的历史纪录;江苏、上海、浙江、湖北等地26个站,最长连续高温日数超过了2013年创下的历史极值。35℃、38℃以上高温覆盖范围,大于2013年。
陈峪表示,总体来看,6月以来,全国共有604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极端事件”监测标准,其中新疆吐鲁番(49.0℃)、托克逊(48.8℃)、陕西旬阳(44.7℃)等139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
不只是我国,近期全球其他一些地方,也遭遇了高温袭扰。
高歌介绍,欧洲南部及美国、日本等地也出现了异常高温现象。7月上旬,美国西岸遭受“地狱热浪”袭击,凤凰城、洛杉矶市区的超高温,打破近百年来同期高温纪录。7月8—15日,欧洲南部遭遇罕见热浪袭击,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等国最高气温超过40℃。7月13日,日本北海道、京都等地气温超过35℃,那段时间至少造成6人热死。
最近几年全球平均气温“芝麻开花节节高”,接二连三破纪录,一年更比一年热
哪些原因导致了近期的高温天气?
国家气候中心国家级首席预报员陈丽娟表示,高温天气持续出现的直接原因,是大气环流的持续异常。
北方地区的高温主要出现在6月26日到7月14日。这一时段内亚洲地区中高纬度的环流,呈现“北低南高”的特征,以纬向型为主,即环流比较平直,不利于极地的冷空气南下;此外,贝加尔湖附近为“高压脊”,我国北方地区上空的高度场整体较常年明显偏强,在高压控制下晴热少雨,出现持续高温天气。
南方地区的高温,主要出现在7月11日梅雨结束后的7月中下旬时段。今年梅雨结束时间较常年偏早7天,意味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北跳并控制南方地区的时间较常年提前,而且今年副高较常年明显偏强,面积偏大,副高西边界的位置较常年偏西,北边界的位置较常年偏北,控制了我国江淮、江南的大部分地区。副高控制区内盛行下沉气流,从而造成南方出现持续的高温闷热天气。
在专家们看来,很难说某一次高温天气过程就是全球气候变暖直接造成的,但二者之间应当存在关联。
监测数据显示,20世纪中后期以来,地球气温正在加速变暖,北半球变暖速度快于南半球。最近几年,全球平均气温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接二连三破纪录,一年更比一年热。
“据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监测结果,2016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比1961—1990年平均值高出0.83℃,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约1.1℃,刷新2014年、2015年相继创下的最暖纪录,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暖年份。”陈峪说。
国内外多数科学家认为,最近几年一年更比一年热,除了太平洋赤道中东部海域水温异常升高的厄尔尼诺事件推波助澜外,更主要的还在于人类活动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越来越明显。
环球同此凉热。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也非常明显。陈峪介绍,1961年以来,我国平均高温日数呈显著增加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温日数明显增加,年高温日数较多的历史前10位中,有7年是在2005年以后。
据中国气象局统计,2016年是我国自19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三暖的年份,气温仅低于2015年和2007年,夏季最高温突破了历史最高值。
防范高温天气不利影响的同时,还要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面对高温天气,陈峪提醒公众注意防暑降温,减少外出,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作息时间,安全饮食,安全用电,注意防火。室外作业和重体力劳动人员,要尽量避免在强烈阳光下工作,确实需要长时间工作的,要搭设遮阳设施,备好防暑降温物品、药品、设备,供给足够的饮用水,确保劳动防护措施到位。
在夏季闷热汗多的“桑拿天”里,人们会感觉格外难受。怎样注意防范?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工程师张峰介绍,“桑拿天”一般指的是气温高且空气湿度大的天气,此时人的感受像蒸桑拿一样,因此称为“桑拿天”。人们在“桑拿天”会感觉比较难受,与人体自身在湿热环境下的反应有关。首先,当人感觉到热,皮肤会自动排汗,汗液蒸发会带走热量,从而使人体降温。但是在湿度较大的情况下,汗液蒸发缓慢,散热也慢,人们会一直出汗,但却感觉不到凉快,体温依然很高。
其实在气象学上,并没有“桑拿天”的定义,这只是民间表述。气象学上称之为“高温高湿天气”。张峰说,这种天气不利于散热,相比北方常见的干燥高温天气,这种湿度高的高温天气危害更大。公众尤其是老弱病幼等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应减少外出。如果必须外出,也要避免在中午和午后,即10点—16点这一温度最高的时间段。在室内要注意降温通风,必要时使用空调和电风扇;桑拿天汗液蒸发慢,温度降不下来,人体会不断出汗进行自我调节,会大量失水,所以需要大量喝水,补充水分;此外,还需饮食清淡,过于油腻的食物不利于补水。
眼前,需要注意防范高温天气的不利影响。从长远来看,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还会延续,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暖,才是治本之策。
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明确提出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争取早日达峰的目标,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2016年4月22日,全球合力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开放签署首日,中国就签署协定,并于9月批准协定。今年6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中国则表示,无论其他国家立场如何变化,都将认真履行《巴黎协定》。
外国学者赞誉中国“正负责任地带头树立限制全球变暖的榜样”。不过,中国要实现减排目标,真正成为榜样,还需要加快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需要亿万公众积极践行低碳、环保生活。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环保专家强调,每个人都可以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更加勤俭节约,更加绿色低碳,更加文明健康。比如,购买使用节能电器、节能环保型汽车,积极配合垃圾分类收集、支持废物回收利用,尽量少开车,随手关灯,抵制过度包装的产品等等。“绿色达人”汇聚而成的“绿色合力”,将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安全提供澎湃动力。(记者刘 毅 赵贝佳)返回光明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