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聚焦中原网> 新闻中心 > 中国聚焦 注册登录

在通向现代化的中国道路上开拓奋进

2018-11-21 17:26:18来源:解放军报
字号  

  原标题:在通向现代化的中国道路上开拓奋进

  习主席指出:“中国人民的成功实践昭示世人,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只要找准正确方向、驰而不息,条条道路通罗马。”40年发愤图强、砥砺奋进的历程已证明,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它不仅开辟了中国通向现代化的崭新道路,也为发展中国家建设现代化提供了有益借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动摇。

  现代化贯穿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之中

  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定阶段,反映的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所经历的历史巨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贯穿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一切奋斗探索之中,是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使命。

  古代中国曾经长期是世界强国;近代以后中国落伍了,实现民族复兴成为所有仁人志士的梦想。历史的兴盛与近代的衰落,远古的辉煌与百年的屈辱,形成了巨大反差。一个曾经辉煌的民族越是经历苦难,就越是渴望复兴。鸦片战争以后,面对亡国灭种的现实危险,先进的中国人慨然把睁眼看世界和追赶西方列强提到历史使命的高度,实现现代化成为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从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再到孙中山的“实业计划”,从洋务运动的“自强求富”到戊戌变法的“变法图强”再到辛亥革命的“振兴中华”,现代化理想承载着中国未来的命运,也寄托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然而历史证明,缺乏先进阶级领导、缺乏国家主权独立做保证的任何现代化蓝图,只能是海市蜃楼。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建设现代化国家和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全新课题。正因为如此,新中国建立伊始,我们党就明确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文化和现代化的国防”的战略发展目标。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顺应时代发展大势,明确提出“我们从八十年代的第一年开始,就必须一天也不耽误,专心致志地、聚精会神地搞四个现代化建设”。自此以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成为每次党代会都必须强调的重大问题。从党的十二大强调的“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到党的十八大明确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紧紧扭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伟大目标,接力奋进、持续奋斗,不仅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辉煌,也创造了世界现代化历史的新奇迹。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进入了新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着眼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明确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这一目标以前所未有的战略魄力勾画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和美好愿景,以前所未有的战略信心标注了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大势、胸怀民族复兴伟业的战略魄力和战略视野,奏响了引领新时代中国迈向现代化强国的新号角。

  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通往现代化的崭新道路

  伟大梦想的实现,总是与奋斗相随。以4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我们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崭新时期,也开辟了中国通向现代化的崭新道路。

  改革开放超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开创了适应现实需要的现代化之路。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科学设想。但必须看到,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经历在一个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他们关于未来社会发展的构想很多是预测性的。所以他们才一再强调“为了使社会主义成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然而教条主义的束缚,使得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制定和实施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时仍然照搬教条,留下了惨痛的教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深刻反思教条主义错误思想的基础上,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始终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既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又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越走越宽广,马克思主义也显现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

  改革开放超越了传统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开创了顺应时代发展大势的现代化之路。20世纪50年代以后,国际局势出现了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环境。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本应实行改革,克服高度集中模式带来的弊病,同时扩大开放,吸收世界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然而它们不但未能抓住机遇,反而在30多年中不断强化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高度集中的体制。而同期,西方国家正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现代化革命。到20世纪80年代,苏东国家同西方国家在经济、科技领域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社会危机四伏。这一教训启示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否则就会丧失现代化机遇、引发社会危机。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大势,毅然实施改革开放战略,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积极面向世界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现出前所未有的创新活力和发展活力,现代化建设快速推进。可以说,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改革开放这一新的伟大战略和实践的表现。

  改革开放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开创了适应中国国情的现代化之路。在世界现代化历史中,得益于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西方率先迈入现代化的门槛。然而,“华盛顿共识”的失败、“拉美陷阱”的出现表明,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目标,现代化具有共同性,但各国人民走向现代化的实践从根本上说又是各自独立的、具体的。习主席明确指出:“现代化不是单选题。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对于中国而言,“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正是鉴于此,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既始终坚持面向世界,科学借鉴西方现代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又始终强调“中国特色”,坚持“走自己的路”。正是在保持同世界的深度互动中,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才在诸多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正是始终坚持走自己的路,才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十分罕见的“中国奇迹”。

  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掀开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习主席指出:“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没有改革开放,也不会有中国的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我们在改革开放的大道上继续砥砺前行。

  始终不渝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意味着新方位、新成就,也意味着新风险、新挑战。外部风险与内部风险相互交织,一般风险与重大风险相互交融,政治风险与经济风险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新时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复杂背景。习主席指出:“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面对新征程中出现的各种新风险、新挑战,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一以贯之地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不渝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回望40年改革历程,我们既创造了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也使得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习主席指出:“在新时代,中国人民将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在改革的新征程上,必须紧扣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以更大的政治智慧和勇气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改革,全力打造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新体制新机制,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新保障。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全球化时代,开放是建设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今天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对外开放,未来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对外开放。但我们也要看到,同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当前我国对外开放形势已经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现代化的新征程,需要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习主席指出:“要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面对新形势,必须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主动开放、双向开放、全面开放、公平开放、共赢开放、包容开放,加快形成陆海内外、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再添新动力。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编辑:zynews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