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如一颜如玉》是报告文学作家、诗人李伟强推出的新书,也是作者暌违诗坛20年继2017年推出长篇报告文学《赢在实干》之后潜心打造的一部诗歌力作,全书分为“境界”“局部”“ 润声”三辑。新疆作协原副主席、《绿风》诗刊主编石河作序。鄂州市作协名誉主席陈明火对本书经典诗章《梦幻•三十六枚枫叶》撰写诗评推荐。
最是沧桑显温情。《十年如一颜如玉》作为一本自在独行者的文字,完美展现了作者与诗歌20年相处之妙。在书中有对诗歌艺术的探索,文化立场和人生的体悟,有亲情、友谊、爱情和久别的故乡、逝去的时光,或直击主题,或慢慢铺叙,无一不彰显着对生命、对诗歌绵密的思考与体悟,给阅读者以安宁的抚慰。如同发酵好的美酒,又经陈年的窖藏之后,散发出的醇厚气味。
其中“局部”作为重点篇章,收入了作者一年中在24节气当天,用24首诗歌和24张照片,记录下的儿子出生后的《爱的二十四个瞬间》及经典诗章《梦幻•三十六枚枫叶》。走进李伟强的诗歌,便会懂得诗人是怎样用心在温暖和素朴的文字里,包裹着最为情怀深幽的温情与爱意……
《十年如一颜如玉》作者“少年时代便衷于诗歌创作,高中期间引起关注”( 刘家骥:《李伟强有才华的诗人》)。是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省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委员。出版有诗集《穿过你的黑发我的眼》、《滑落的季节》、报告文学《赢在实干》等4部。其作品多次获得全国诗歌奖、河南新闻奖一等奖。
李伟强不单是近年来国内较为活跃的作家、诗人和资深媒体人,
更是一位独行侠,1999年,在河南奥克集团公司董事长孙志广支助下,完成个人单车骑行“河南古村落”摄影;2004年,历时8个月自郑州出发经22个省(自治区)、3个直辖市,完成“漠北单车22000公里生态摄影中国行”。用脚步丈量过苍茫的阿尔金山、滋腴的塞北时光、清冷的阡陌古道和江南小桥人家……他用文学和摄影两条腿走路,将远方的旅程和笔下的诗歌结合在一起,将旅程无法表达的故事写进诗歌,将诗歌无法表达的情感融入旅程。以神采飞扬的镜头和文笔,勾画出了一幅大气磅礴的人生画卷。
拨动心灵的竖琴:李伟强诗集《十年如一颜如玉》
石河\文
简介
石河,著名诗人;历任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新疆作协副主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联副主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协主席,石河子文联主席,《绿风》诗刊主编、顾问。
走下编辑的岗位,放下“作嫁”的剪刀,一晃窗外的沙枣树就绿了十七八次。蜗居边陲小城,正当诗歌在我那被白内障步步进逼的视野里渐渐“朦胧”起来的时候,一部散发着青春和时代气息的新的诗集,从七千里外飞落我的案头。感谢你——诗人李伟强,让我有幸成为你这部新著的第一位读者。
“摩挲老眼开层云”,我急匆匆又小心翼翼(诗集印制得精美令我有点儿“胆怯”)翻开第一页,眼前立刻展现出一片诗意弥漫、风光无限的诗的原野。我贪婪的目光立即在这片原野上漫游,山一程,水一程,山送水迎,不知不觉便到了“景区”的出口处——最后一页。意犹未尽,刚想再“重游”一次,突然被一只伸过来的手打断了:“爸爸,你在看一本什么书呀,这么入迷?”女儿放下制图的笔,夺过诗集,不料一眨眼也被那本书牢牢地“俘虏”了。
对于诗的判断,我一直是“跟着感觉走”的。虽然我对自己的感觉有时还不太自信,但我相信作为作者的同龄人——我的女儿的感觉一定比我更准确。据此,我便判定这是一部值得认真品读的诗集。
我首先看好的是这部诗集的“质地”和“内核”。
诗歌是诗人灵魂的展示。我们面对的就是一个干干净净的值得敬重和信赖的灵魂,诗作格调的高雅就可见证。抒情诗歌是诗人感情的喷薄。这里就喷薄着爱情、亲情、友情、乡情,对山川草木的依恋之情和对国家民族沉沉的大爱。摸一把,便可以感到它的“温度”;掂一下,便可以知道它的“分量”。
诗作在艺术上是相当考究的。每一字、每个词组、每个句子都经过了精心筛选、精心组织、精心打磨。尤其是那些玲珑剔透的“短曲”“小令”,既饱含诗趣,又深蕴哲理,经得起反复咀嚼和品味。明朗不流于肤浅,含蓄不吝于晦涩,尺度把握得极好,俱见诗艺的娴熟。尤其是那些优雅的、温润的、潇洒的、飘逸的、细腻的、精美的,带着诗人的“体温”和“心跳”的语句,尤其令人心醉。
诗人手中有一支仿佛直接连着大脑和神经的得心应手的笔,愤怒时笔端喷着火,悲痛时笔端流着泪,温情脉脉时笔端漾着春水,深情缱绻时笔端飘来夜莺的“小夜曲”……读者的感情随着诗人一同起起落落,翻着浪花。
新疆作协副主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联副主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协主席,石河子文联主席,《绿风》诗刊主编石河先生手书《十年如一颜如玉》诗句撷萃
作者大约也踩过“现代派”诗人的脚印吧,但并没有跟着那些“先锋”们在“现代”之路狂跑,把“传统”踩在脚下。对“传统”,他有割舍不断的情结。对来自这两“家”的东西他都有足够的消化力。中外“混血”生下的那个诗的宁馨儿自然是集众美于一身,独具风采,亭亭玉立于诗歌之林。
中国新诗已走过了百年的路程,争议之声仍不绝于耳,这很正常,也非坏事,风浪总是伴随着海轮的。但也确有令人忧虑之处:一方面,诗坛上众声喧哗,热闹非凡;另一方面,书店里,新诗的地盘在步步收缩。在此种“气候”下,伟强那部“处女”诗集居然飞上了几万名读者的书架,伟强也因此被送进“畅销诗集作者”的队列。
“冷”空气下的“热”销,作者靠的绝不会仅仅是运气。认真研读他的诗作,破解一下那“畅销”的“密码”,对于提高众多诗人的诗艺乃至把握当代诗歌的正确走向,应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建议我们的理论家们不妨一试。
自然,也有人会对“畅销”二字做别的解读,在他们看来,它与诗在文学大家族中的“贵族”身份不太吻合,仿佛“曲高”注定要“和寡”,只有“和寡”才能反证“曲高”。请不要迷信宋玉当年糊弄楚王的那番高论吧,试看,一千多年来,不管诗坛上如何风云变幻、“改朝换代”,那位天马行空、高唱入云的诗家天子李太白,哪一天身边缺少过铁杆粉丝?
伟强是从“校园诗人”的队伍里走出来的,但这棵在校园里伸枝展叶的诗歌之“树”却早早地就把他的“絮根”伸出了校园的高墙之外:早在读大二的时候,便背着相机,迈开双脚,“拜访”过中州大地的村村落落,为它们一一“留影”,把它们送上了电台,“请”进了展厅。跨出校园不久,又匹马单枪,驾着“双轮驱动”的“专车”,历尽艰险,穿越了大半个中国,完成了一次比当年红军的“两万五”还长的“长征”。
近几年,这位一分钟也安静不下来的诗歌“圣徒”又频繁地转换角色,转战于人生的各个战场,出没于社会的各个角落。这一切,自然都进一步开阔了他的视野,充实了他的“库存”,使他对社会和人生有了更深的领悟,使他的诗作在更多的心灵的回音壁上激起了隆隆的回音!据此,我们对他的明天有了更高的期许和更充分的信心。
伟强不是红透诗坛的大腕,也不是傲立于诗史上的巨人,但是他的确是一位最本色的诗人,一位令人感动的诗人。
痴迷于诗,执着于诗,忠诚于诗,献身于诗,风风火火二十年,二十年如一日。但把“苦苦坚守”用在他身上似乎又绝对不合适,在他眼里,诗中虽无“黄金屋”,靠它发不了大财;但诗中确有“颜如玉”,那是他终身相伴、生死不渝的“红颜知己”。他其实是哼着曲儿、撒着欢儿,在诗的跑道上赛跑,在诗的山径上攀登的。是李伟强成就了诗歌,还是诗歌成就了李伟强?也许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诗即人,人即诗,“诗人”二字,原是劈不开的。
所谓“诗人”绝对不是仅仅只会摆弄几个分行文字的“写诗的人”,一个真正的诗人本身就应当是一首诗,一首矗于天地间的大诗。试看汶川地震灾区那地裂天崩的生死线上,大楼轰隆隆崩于前,相机高高地举在手,那不就是我们的诗人李伟强在用他的生命,“押”着一首大诗的“险韵”吗?
当我在伟强精心营造的诗的原野上散步的时候,一位“小友”一直在陪伴着我——佑佑,一个爱的精灵,一个美的天使,在诗人爸爸的臂弯里,笑着,小手指向远方。
佑佑,你看到了什么?
——一片诗的蓝天。
一片诗的大海
海滩上,一位诗人
正拨动着心灵的竖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