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聚焦中原网> 新闻中心 > 中国聚焦 注册登录

援赞名医葛波涌:回忆在赞比亚医疗队岁月

2018-01-11 14:16:15来源:中原网
字号  

  我是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9号急救站)的一名普通外科医师,2002年从事急诊工作。有幸成为一名援外医疗队员于2014年元月14日启程出发至2016年元月29日凌晨回到新郑机场,整整两年。我也是最后一批两年援外时间,以后改为了一年;最后一任基特韦医疗点点长,因工作调整,基特韦医疗点撤点。

  两年援外已经成为美好的回忆,时如飞梭、白驹过隙,回国马上两年,现有闲隙,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援外经历。今天先写写总的历程,随后会把具体的工作、生活、风土人情、逸闻趣事、个人感悟等一一写给大家。一些观点和见闻仅仅是个人见解,不足之处请谅解和指正。

  作为中国援赞比亚第十七批医疗队队员,肩负着祖国人民的重托和为加深中非友谊的历史使命。于2014年1月17日凌晨踏上美丽的中南部非洲国家 “赞比亚人民共和国”。国土面积76万平方公里,大概相当于4个河南省,人口约1200万,没有河南省南阳市一个地市的人口多,所以说是地广人稀;一年基本上是旱季和雨季两个季节;有世界第二大瀑布等旅游胜地。具体详情和感受在以后的文章里具体介绍。作为医疗队队委、支部委员、基特韦医疗点点长,带领队友们迅速完成了新、老队的交接,大家不辞劳苦,不顾新春佳节团聚奔赴医疗点,迅速、顺利地开展各项医疗工作,开始了有着特殊意义的集体生活。

  两年的援外医疗生活已经顺利结束,虽然是身处非洲大地,条件艰苦、语言的限制、巨大的落差,生活条件及医疗条件不尽人意,孤身异国他乡,远离亲人,但回首两年援外生活,收获还是巨大的,也圆满完成了党和国家及河南省卫计委交给的任务;两年过去了,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上都取得了点滴成绩。

  当时,医疗队员从2012年8月开始选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计生委员会、河南省卫计委通过层层筛选。2013年3月3日开始集中进行英语及外事礼仪等培训。培训期间命名了“自豪队”队名;“仁爱协作幸福你我”队训;主笔谱写了“因为有爱”队歌;形成了“五褒扬”的队伍精神。培训期间我是培训班班长,和大家一起严明纪律、统一思想、严格要求,无论是新老队员,大家为了援外医疗队的共同目标,凝心聚力,不允许说不利于团结的话,不允许做不利于团结的事。大家一起培训近10个月,互相磨合、互相了解、和谐相处,成立了班委会、队委会、支委会,为出国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赞比亚共和国是非洲中南部的一个内陆国家,大部分属于高原地区。北靠刚果民主共和国、东北邻坦桑尼亚、东面和马拉维接壤、东南和莫桑比克相连、南接津巴布韦、博茨瓦纳和纳米比亚,西面与安哥拉相邻。

  2014年初到赞比亚,由于国情不同,加上语言的不通,有很多不适应之处,遇到了很多困难。设定“站稳脚跟、熟悉环境、扩大影响”三步走的工作思路。万事开头难,不能急功近利,更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个月,要能够生存下来,站稳脚跟;三个月,要能够开展工作,熟悉环境;六个月,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逐步扩大影响。要脚踏实地的落实各个阶段目标。刚开始真的是困难重重,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面孔、陌生的语言、陌生的氛围。没有人指导该如何去适应,第一天报到,直接就投入工作中去,第二天就坐门诊、查房、做手术等等;后来明白赞比亚医生是在考验我,看是否能够胜任工作。由于条件限制,有些工作无法开展,郁闷过、彷徨过、抱怨过,“英雄无用武之地”。仔细想想:“我是来帮助他们的,不是改变他们的,正是因为他们落后我才来到这里,如果人家优越于我,我就是来学习的了”。只有利用现有的条件想方设法开展工作,办法总比困难多,要发挥中国专家的聪明和才智,让“不可能”逐渐变为“有可能”、“一定能”,抱怨是没有用的,要面对现实。”只好沉下心去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一边熟悉、一边提高;不畏艰苦、克服困难、全力以赴做好每一项工作,让他们由怀疑、猜测到考验、默许再到肯定、赞扬。其间的辛苦与付出只有切身经历过援外医疗生活的人才可以感受与理解。与此同时,积极学习语言知识,加强和患者及同事的沟通,特别和卫生部、医院领导协调、沟通。逐渐受到医院及科室领导的肯定与表扬;受到科室同事及病人的尊敬和赞许;同时也受到了华人华侨及中资机构的首肯。

  2015年8月29日,到赞比亚距卢萨卡100余公里的Rufunsa镇开展义诊和捐赠医疗物资活动,来回奔波1000余公里。本次活动受到赞比亚国家电视台ZNBC、最大报纸媒体Post专题报道,新华社也进行了相关报道,在赞比亚及中国国内朋友圈引起了很大影响。当地人民称呼我们是“中国的白求恩”。

  上图为被鳄鱼咬伤者手术

  特别是2015年10月26日的吉特韦华人遭抢恶性事件中,我第一时间接到求救电话;第一时间组织起来做出反应奔赴现场;第一时间联系中赞友谊医院做好接诊准备;第一时间见到患者并组织抢救;第一时间积极参与手术;第一时间组织献血活动;及时有效挽救伤员生命。此事件在赞比亚性质恶劣,造成3人死亡3人重伤,影响重大,赞比亚现任总统及中国驻赞比亚大使馆、经参处均做出重要批示;赞比亚人民及中国在赞比亚华人华侨均高度关注;赞比亚总统及第一夫人、杨优明大使及夫人、潘庆江参赞、铜带省省长及政府官员均到吉特韦关注此事,对医疗队队员做出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

  我与当地院长合影

  2014年的东非埃博拉疫情,赞比亚基特韦中心医院发现疑似病例;我第一时间报告给队长并给队友们通报。由于该疾病有较高的感染率和死亡率,身处异国他乡大家也是非常担心,人人自危,特别是国内的家属、亲友们更是非常焦虑和担心,时时牵挂在心,也密切关注新闻和疾病动态趋势。大家度日如年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失落、悲伤、恐惧、五味杂陈。2015年,赞比亚多个城市爆发象皮肿流行病,由于该疾病无法彻底根治,整个国家陷入恐慌之中。赞比亚国家发放的药物与措施也是跟不上,我是第一时间上报并第一时间领取预防药物分发给队友们,并第一个试吃药物,将副反应告诉给队友及华人华侨。

  在简陋的手术室完成了许多手术

  两年里,每天要面对携带有疟疾、黄热病、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随时有被感染的可能。特别是艾滋病是他们的隐私,手术前不经病人同意是不允许做术前传染病检查的,高达37%的艾滋病感染率是个可怕的数字,尤其我是骨科专业,随时有职业暴露的危险,两年里,防不胜防,2次被扎伤过左手食指。服用艾滋病阻断药物后副作用非常大,上吐下泻、周身乏力、头晕目眩、恶心厌食,肝功能损伤严重,简直是生不如死。怕家人担心又不敢给家人们说,那种悲伤、无助、失落、担心、绝望的心情真的是无以言表。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偷偷落泪,第二天还要强作欢颜面对队友,害怕不良的情绪影响到大家。身体状况稍好转又要去继续诊治病人。疟疾更是肆虐,多位队友不止一次罹患。尤其是埃博拉、象皮肿等恶性传染性疾病暴发期间,更是人人自危、寝食难安,真的有一种要和家人生死别离的绝望感觉。

  工作环境如此,生活环境也依然是不尽人意。由于赞比亚缺水,电力严重不足,每天8个小时无规律的停电、停水让我们也是备受煎熬。经常是饿着肚子坚持手术,坚持工作,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住处,本希望能够喝上热水、吃上热饭,但是,没有水和电就非常让人痛心疾首。无奈有时就忍饥挨饿,有时就自己或者和队员们一起趴在地上生炭火做饭,弄得灰头土脸,大家也是对视而笑,苦中作乐的日子,好像真的穿越了时空,回到了原始社会。

  2014年10月底,在任总统萨塔因病去世,又赶上换届选举,由于赞比亚是多党制国家,选举期间暴乱迭起,游行、示威、打架、焚烧轮胎等等。大家是忧心忡忡,不敢上街买菜和去超市购物;常言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也许我们这一队真的是命运多舛,2015年初开始,赞比亚国家出现经济大幅度滑坡,货币持续贬值过半,老百姓真的是衣不遮体、食不裹腹,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更可笑的是继任总统竟然带领全国民众下跪祈祷上帝改变现状。穷则生盗,故而出现了像“10.26基特韦重大恶性抢劫”事件等社会不稳定事件,我也是自身难保,每日里就是驻地、医院、驻地这样的生活圈。即便如此,当半夜凌晨接到中国同胞的求救电话,出于一名多年从事急救工作的职业习惯及救死扶伤的职业本能,没有去想自身的安危,急忙起床组织三位队友紧急开车奔赴伤亡现场,成功救治3名中国同胞。事后想来真的是有些后怕,假如劫匪在现场没有离开呢?后果真的不敢想像……

  两年来,出色完成手术200余例,诊治患者近万人。培训当地医务人员50人次。开展学术讲座3场。参加各种学术活动6次。发表各种宣传报道和学术文章共计20余篇,特别是受到赞比亚国家电视台、《赞比亚邮报》、《华侨周报》、中国新华网、《健康报》、《援外医疗通讯》、《医药卫生报》等重要新闻媒体的报道,影响深远。受到大使馆杨优明大使、柴之京参赞亲笔签名,亲自颁发的表扬信、感谢信以及赞比亚中国公司、河南省卫计委、受援医院等单位颁发的感谢信、通报表扬信、荣誉证书等;更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11月18日,中国援赞比亚医疗队荣获首届“大使友谊奖”唯一的集体奖,意义重大。

  两年里,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已经出色、圆满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两年援外任务,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虽然回到了国内,但党和国家没有忘记我们,2016年9月15日暨中秋节;应中央电视台的邀请参加中央一套电视台“中央中秋丰收季节团圆时特别节目”讲述我们的援外故事。此生会谨记援外医疗队员的特殊身份,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党和国家再一次需要,我一定会再一次重整戎装、踏上征程!

  (供稿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 葛波涌 )

编辑:zynews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