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党员干部白天闷头“干活儿”,很多会议都在夜晚进行。霍亚平 摄
作风之变
干部沉下去 队伍强起来
要问去兰考采访过的记者,兰考跟其它地方有啥不一样?十有八九回答,这儿的干部作风不一样。
咋不一样?干部从来不“加班”。他们的工作时间是“5+2”“白+黑”“阴+晴”“雨+雪”。县里的会议都是晚上开,白天闷头“干活儿”。
作风转变,来自于兰考两年多的脱贫沉淀。
“过去的扶贫存在太多形式主义。驻村就是挂个名,没人管没人问。”蔡松涛说。
兰考县从2014年开始,对驻村干部实行脱岗驻村。“五天四夜”必须在村,不脱贫不脱钩,不拔穷根不撤队伍。同时,兰考县选拔345名后备干部及优秀年轻干部进驻115个贫困村,在脱贫一线打磨。
干部沉下去,作风转出来。仪封乡耿庄村驻村干部张勇感觉到了思维方式的变化。“以前只会按规矩办、按条款走,现在得考虑群众实际需求。”
红庙镇夏武营村驻村干部秦趁义说得更实在:“过去是‘群众有啥问题过来找我’,现在是主动上门去问‘还有啥困难’。”
秦趁义刚下村时也不适应。那时,群众对扶贫理解有误区,听说是干部来扶贫,就来伸手要钱要物,还有的则认为干部又是来“镀金”的。初来乍到的秦趁义懵了,“必须干实事,求理解”。
夏武营村有种蔬菜的传统,但道路极差,遇到雨雪,只能从地里背菜往外卖。秦趁义多方争取,为村里修两条新路。为把三亩垃圾坑变成莲藕池,他三伏天跳进坑里,光着膀子清理杂草……一件件实事干下来,群众都说,他是真驻村。
“脱贫攻坚是破除形式主义,锻炼干部的好机会。特别是年轻干部熟悉了农村,了解了农民,培养了踏实的工作作风。有了这批干部,实现小康信心百倍。”蔡松涛说。
基层党建难题也在兰考两年的脱贫实践中得以解决。兰考县继承焦裕禄书记当年做法,重树“四面红旗”,每半年从四项重点工作任务中各评选出10个“红旗村”。给予村干部每月500元、300元不等的奖励,进一步激发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的热情。
“要想贫困村稳定脱贫不返贫,村集体经济必须要强大起来。”席建设有次入村调研,发现村室建得很好,可就连两块玻璃碎了村里都没钱修。
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兰考县探索提出5种发展途径,制定22项扶持政策。目前全县有集体收入的村达到166个,收入最高的达400余万元,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显著提升。
跨过贫困坎,兰考吹响新号角。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征程已然踩在脚下。“以前兰考是背着焦裕禄精神的包袱,很迷茫。固步自封,不敢大动,怕失去‘艰苦奋斗’的风格,却忘了焦书记还有‘科学求实,迎难而上’的箴言。不把兰考发展起来,才是真正地对不起焦书记。”蔡松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