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课堂展风采,笃行致远齐向前——管城区外国语牧歌小学教育共同体科学基本功比赛活动
中原网讯(赵文源)初冬启新程,赋能促成长,为提升科学教师专业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搭建教师专业成长交流、展示的平台,2024年11月7日、8日上午,管城回族区外国语牧歌小学教育共同体的科学教师在学校进行基本功比赛活动。
本次活动共有共同体的8名教师参加,参赛教师潜心钻研教材,精心准备课件,他们通过独具匠心的课堂设计、丰富有趣的科学探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生动而深入地演绎,展现了小学科学教学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港湾路小学的张欢欢老师带领二年级的孩子们为我们带来了《磁铁有两极》一课。张老师以带有回形针的纸蝴蝶作为导入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想办法用磁铁的磁力吸起回形针从而使纸蝴蝶飞起来,在游戏感悟中提出问题“条形磁铁哪个部分吸的回形针最多?”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在条形磁铁的不同位置吸回形针探究它的磁极。
南曹小学的张露露老师进行了《土壤的成分》这节课的教学。土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节课张老师以借助感官直接观察和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孩子们知道土壤是由石块、沙粒、粉粒、黏粒,还有水、空气、腐殖质等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从而了解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
外国语牧歌小学的张娣佳老师为我们展示了《杠杆》一课。张老师在课堂一开始展示了大小差异悬殊的两瓶水在一根木棍上能保持平衡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后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实验进行探究,从而得出杠杆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条件。最后通过拓展知识,学生还了解到了神奇的人体杠杆。
小李庄小学的付艳姣老师为我们带来了《点亮小灯泡》一课。课堂一开始以梦幻漂亮的星空灯激起学生们的兴趣,本节课以小灯泡作为实验中心,以点亮小灯泡的串联方式点燃小组合作激情,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帮助学生了解简单电路。让学生在探索之后得出点亮小灯泡连接方式的规律,从而帮助学生形成闭合回路这一电路概念。
外国语牧歌小学的吴绍华老师为我们展示了《电磁铁》一课,课堂开始吴老师带来了一个装有电磁铁的“神奇盒子”,通过将铁钉插入盒子后铁钉具有磁性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课学习主题。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电磁铁,设计实验计划进行实验,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最终了解电磁铁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青山路小学的彭芸菲老师带领学生学习了《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一课,这节课中学生在声音的乐园里充分利用耳朵倾听,提出科学问题,用身体感知进行猜想假设,实验中通过观察和合作交流得到了结论,学生在探究中获得了科学知识,科学素养得到了提升,科学的种子也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外国语牧歌小学的王文娟老师为我们展示了《肺是怎样呼吸的》一课。课堂中王老师让学生动手制作简易肺模型,模拟肺与其他呼吸器官相互配合的呼吸过程,学生直观地感受呼吸时肺、膈的变化,从而了解呼吸系统间相互配合一起工作。王老师将呼吸系统利用模型直观展现,让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化,学生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港湾路小学的赵明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声音的传播》这节课。在导入过程中赵老师展示了一段声音,让学生先对声音的传播是什么有个基本的了解,课堂中赵老师通过视频仿真实验,让学生体会声音是否能在真空中传播。学生体验土电话自己探索出了声音还可以通过固体传播,在教师的引导下,用不同材料设计实验,从而验证了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一次外国语牧歌小学教育共同体科学学科展示课活动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探索科学的舞台,也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相信老师们在科学教学之路上,能够学以致用、用而有悟、悟而能创,从而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与创新应用能力贡献更多力量,携手推进外国语牧歌小学教育共同体科学学科共同体的创新发展!
郑州市县处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班开班
坚定文化自信 繁荣文化生态——郑州市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一年间
金水区国基路街道开展“关注消防,生命至上”119消防安全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