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科学课堂

2024-07-08 11:25:05 来源:中原网

中原网讯(赵文源 通讯员 :贾亚萍 陶玲华)7月4—5日,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研究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在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寿光世纪东城学校召开。此次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专题汇报、科学课程实施规划案例分享、课例展示、单元教学设计案例分享四个主题的活动。郑州高新区教育文化体育部带领区内三所学校在活动中展示。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胡卫平,华中师范大学教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刘守印,清华大学教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高云峰,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附属学校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李霞,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张琦参加活动。

郑州高新区小学科学教研员陶玲华汇报了区域2023-2024学年科学课标项目的实践探索。区域构建了“统筹·融创·共研”的科学教育大格局,形成了“一个目标、两部引擎、三级联动、四类课程、多维平台”的推进模式;遴选了23个实践基地,实现“一校一基地、一校一科学副校长、一校一科技辅导员”,按照“校社融合、专业对接、课程共建”的思路,建立“四共四合”“四方联动”的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了单元教学一体化实施路径,建立“教学问题-实证研究-反思改进”的教研范式。

“郑州高新区从行政层面,通过行政统筹、教研部门的三级教研、实验学校的先行先试整体设计,逐步推进课标落地,在这个过程中研发了教研、课堂评价、作业、评价设计等系列操作支架,这些具体做法为其他实验区提供借鉴的样板。”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李霞老师给予高度认可。

郑州大学实验小学副校长陈晨分享了题为《“三元”联动,蝶梦科学课程建构》的报告,全面阐述了学校在科学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她从学校“蝶梦”课程出发,介绍了家校社“三元”联动模式;学校通过教材重构、文化浸润、跨学科融合以及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等途径,提升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构建多元多维评价体系,以“四维四端”为框架,结合“蝶梦科技币”激励机制,有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落地。

​郑州中学第二附属小学徐苗琪老师执教《光的传播路线》一课。以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声情并茂的课堂语言,精致美观的实验器材和课堂板书,以及独特的教学风格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与探索的双项培养;她突出生本理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有效提升了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的乐趣,让真实的课堂发生,呈现了一堂有意思、有方法、有思考的视听盛宴。

郑州高新区实验小学王梦迪老师分享了六年级上册《循环的水》单元教学案例。她从案例设计思路、教学设计实施情况、教学设计优化历程以及经验和收获四个方面展开汇报。单元设计围绕“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和“地球系统”这两个核心概念,以“水的循环变化”贯穿始终,设置合适的大情境、大任务、评价量表,划分为导学、探究、展评三种课型,旨在让学生明晰循环的水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关联,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

课例及教学设计案例展示后,刘守印教授分别进行了点评,他表示课堂展示注重学科核心概念的构建,体现内容的进阶设计,重视创新,侧重育人。单元设计案例建构了生活大情景,优化了内容设计,巧用作业评价,布置拓展性、探究性作业,实现课程全面育人,高质量育人。同时,也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和提升的建议。

在专家的指导下,老师们明确了践行《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的方向、道路与模式,坚定了践行高质量科学学科教学的信念与信心。道虽迩,不行不至。郑州高新区将继续深入推进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行动,聚焦新课标,践行新理念,探寻高效课堂,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打造专业精、质量优、特色亮的良好区域科学教育生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