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解读:郑州十一中张丹霄评析2024高考化学新课标I卷试题

2024-06-09 10:29:02 来源:中原网

张丹霄

高三化学组备课组长,郑州市教育局优秀共产党员。先后荣获郑州市第十一中学“最美教师”、“功勋教师”、“党员先锋岗”、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创新人才选拔培养

2024年高考化学全新课标I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精选试题素材加强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发挥学科的育人价值。试题命制遵循课程标准,加强教考衔接,有效落实高考改革理念。在试题命制时,加强问题设计,考查创新思维,激发学生从事科学研究、探索未知的兴趣,助力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

一、精选试题情境,发挥学科育人价值

1.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新课标卷第7题选取文房四宝作为素材,考查学生对笔墨纸砚中有关化学成分的辨析能力,使学生在感受化学学科对人类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学生对此类问题练习充分,正确率较高。

2.呈现我国最新科研成果,厚植爱国情怀

新课标卷第11题以我国科学家研制的一种生物相容性纳米催化剂药物为素材,考查学生对物质结构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试题在考查化学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充分了解我国科研工作者在相关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遵循课程标准,加强考教衔接,落实高考改革理念

1.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引导教学回归基础

高考化学试题精心设置问题,在考查化学核心知识、基础实验和基本原理的同时,考查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学科关键能力,引导教学回归基础。如新课标卷第9题涉及铁与水蒸气的反应,该实验来源于教材,是学生相对熟悉的情境,但得出正确答案需要从反应原理、操作规范、产物检验、仪器使用等方面深入思考。鼓励学生理性学习,注重在基础知识上进一步思考,而非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

2.加强新老课标衔接,稳妥推进高考改革

新课标卷依据课标命制,确保考查内容在课标要求的范围之内,有助于新老课标衔接,稳妥推进高考改革。新课标卷第30题以除草剂四氟咯草胺的合成路线为素材,考查学生利用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命制时严格依标设计考查内容,新课标卷第30题依据新课标(2017年版),因该版课标中要求学生掌握“手性碳”概念,所以在试题设计时未给出“手性碳”的定义,直接要求学生辨别“手性碳”。

3.保持风格基本稳定,关心学生答题感受

高考化学试题关心学生答题感受,注重选取学生熟悉的考查方式和设问角度,避免“偏难繁怪”试题,帮助学生发挥自身水平。

新课标卷第7题为化学与生活类试题,考查方式为学生所熟悉,考查的核心知识来源于教材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考查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

新课标卷第10题针对离子方程式进行考查,离子方程式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使用学生熟悉方式考查的同时强调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综合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金属活泼性变化规律、溶液酸碱性、物质溶解性及沉淀转化等知识点。本题中草酸是弱酸,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开,学生很容易做出判断。

新课标卷电化学题以葡萄糖被氧化为葡萄糖酸为情境,考察电化学基础知识点,答案选项考察转移电子数,依据有机物化合价判断方法进行分析,同时要求一定的计算能力。

压轴选择题是以一氯乙酸、二氯乙酸为背景,考察酸碱中和。一氯乙酸、二氯乙酸的酸性比较是人教版课本中补充知识,在高三备考中化学备课组重视不同版本教材的融合,实现高考知识的全覆盖。

工业流程图题涉及学生熟悉的锌、锰、钴、铁等元素,都是平常做题中常见的考察元素。从问题看氧化反应方程式的书写、pH的计算等常规问题都让学生不陌生。有机实验题考察仪器的名称、洗涤操作、洗涤剂的选择等内容,整体很平和。有机推断大题中学生最怕的同分异构种数和合成路线题都没有出现,真正实现新老高考平稳过渡。

三、深化综合考查,突出科学教育,注重人才选拔培养

1.提供数据现象证据,考查归纳推理与论证能力

高考化学试题考查学生的探索归纳与论证能力,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向学生渗透科学思维。新课标卷第13题提供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数据图,学生需要分析出各数据曲线所代表的微粒种类,考查学生利用数据进行归纳论证的能力。

2.丰富试题呈现形式,考查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践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对于化学研究至关重要。高考化学试题提供多种图表形式的信息,深入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如很多化学题需要理解所给信息,根据图文综合分析,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加工应用。设问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全面考查考生对各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

3.深入化学学科本质,考查辩证思维与探究能力

高考化学试题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与探究能力,选拔具有研究潜质的学生,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课标卷第8题选取点击化学合成法合成聚硫酸酯的作为素材,从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观念出发设计问题,在考查聚合反应途径、聚合物稳定性等有机化学必备知识的同时,综合考查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推理、迁移创新的科学思维。该方法是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研发的一种高效合成反应,对学生了解科学前沿,激发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培养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