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时政中原网> 注册登录

奋勇争先 擘画美好蓝图——市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2021-01-07 08:39:40来源:中原网
字号  

  市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郑州市委关于制定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经济社会发展擘画新蓝图。全会强调,要更加认清新时代加快郑州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责任和艰巨使命,勇往直前、奋勇争先,努力开创郑州改革发展的新局面。要做好2021年工作,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为“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9大方面发力 未来五年郑州更出彩

  发展的目标路径定好了,“十四五”期间,郑州将按照目标,从9大方面入手,持续推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来打造,坚持“四个面向”,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科技兴市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中原科技城为引领,推动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要素集聚,围绕产业链完善创新链,布局创新链培育产业链,打造国家极具活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关键词:畅通内外双循环

  充分发挥“枢纽+物流+开放”比较优势,持续开展“一门户、两高地”开放体系,加快建设国际交通枢纽门户,打造国际物流贸易中心,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动投资结构优化升级。持续推动扩大内需,完善消费流通体系,着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枢纽,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推动形成全方位全要素、高能级高效率的双循环,在新发展格局中扩大郑州新优势。

  关键词: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强化先进制造业支撑,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产业体系数字化、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推动产业结构转型、质量升级,打造优势突出、竞争力和支撑力强大的现代产业体系。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

  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以数字化为引领,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按照“要素配置讲效率、公共服务讲均衡”的原则,加强改革举措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促进活力和秩序有机统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关键词:建设高品质现代化都市

  高质量做好城市规划设计,围绕“东强、南动、西美、北静、中优、外联”的城市发展格局,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进城市核心板块建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轨道上的都市”建设,推进城乡区域融合发展,推进郑州大都市圈协同发展。走好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城市高质量发展路子,创造“整洁、有序、舒适、愉悦”的现代化都市环境。

  关键词:推动文化繁荣兴盛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塑造都市文化气韵,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统一、传承与创新相融合,文化形象更加鲜明,深化文旅融合发展,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强化郑州“华夏之根、黄河之魂、天地之中、文明之源”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地位。

  关键词:提高绿色发展水平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持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建设沿黄生态保护示范区。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节水型城市,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把生态工程作为主体工程,统筹推进生态修复、资源保护、污染治理,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郑州。

  关键词: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紧紧围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公共产品供给质量。促进充分就业和持续增收,高质量建设“美好教育”,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建设健康城市。办实办好民生实事,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关键词: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以人为本,以法治化为基础,以数字化为手段,健全城市治理机制,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郑州、平安郑州。

新的一年 重点做好这些工作

  今年,我市将重点围绕科技创新、改革开放、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优化公共服务、风险防范等六大方面齐发力、求突破。

  科技创新

  集成办好人才引进“一件事”

  把推动科技创新摆在郑州发展的首要位置,掀起中原科技城建设热潮。围绕高端人才科创活动、生活需要,设计场景、完善配套;围绕科创企业的不同需求和成长规律,完善政策、提供服务,以低成本、高效率为科创企业入驻创造最好条件。

  突出大院名所引进,调整完善引进大院名所的支持政策,把经费补助与其在郑培养的硕士、博士数量挂钩,引导其向研究生院、地方分校的方向发展。

  实施好黄河人才计划,细化完善“1+N”政策体系,集成办好人才引进“一件事”,加快形成全市统一的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公开透明可预期的科创环境和人才政策。

  改革开放

  启动第二绕城高速环线工程

  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激发市场发展活力。推进国有企业有序整合重组,把管资产与管行业统筹起来,把资产管理与分级管理结合起来,进一步理顺机制。

  以一件“事”和一“事件”为牵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推进“城市大脑”建设,让“不见面”“网上办”尽快实现市民生活事项全覆盖。

  加快推进机场三期、高铁南站、小李庄火车站和薛店、占杨物流基地建设;启动第二绕城高速环线工程,完成环城货运通道建设。

  城市发展

  完成“一环十横十纵”城市道路综合改造

  持续推进“三项工程、一项管理”,年底前要完成“一环十横十纵”城市道路综合改造任务,切实解决好“乱停车”等问题;全面推进32个核心板块建设,注重单个项目规划设计,探索建立“总设计师”“总建筑师”制度;大力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力争年底通车里程达到224公里、在建186公里,K2线要在今年6月底前开工,同时做好地铁四期线网规划,争取今年打通66条“断头路”。

  产业体系

  力争3年内打造60个以上生产制造类小微企业园

  做强先进制造业,把我市具有一定基础的新能源、生物医药、物联网、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作为新兴产业培育的重点,集中资源、重点扶持,加快培育领军企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加快发展,加快二七商圈、高铁站商圈、花园路商圈等建设,着力形成一批连续性、标志性的商业大街、步行商业街区;搭建好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平台,力争3年内打造60个以上布局合理、充满活力、特色突出的生产制造类小微企业园。

  公共服务

  加速推进20所高中新建迁建工作

  着力办好“美好教育”,加快推进公办园新增项目建设,大幅度提高公办普惠学前教育占比,高中阶段教育要加速推进20所高中新建、迁建工作。着力打造“健康郑州”,城市区的100家公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任务要全部完成,农村公有产权卫生室的比例要达到80%左右,学校校医要全面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筹管理和配备。着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重点解决好就业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

  风险防范

  持续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突出抓好重点人员、重点部位、重点领域和重大活动疫情防控;持续保持污染防治的高压态势,大力推进治气、治水、治土、治废“四治”。

“十四五” 郑州发展目标路径

  成绩属于过去,进入“十四五”,郑州发展的路子将继续向前。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永葆“领”的担当、“创”的精神、“闯”的劲头,抓实“一二三四五”目标路径,在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新征程上奋勇争先、更加出彩。

  以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为总目标,到“十四五”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彰显,郑州都市圈、中原城市群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两大战略引领发展,不断强化郑州的战略支撑作用。

  牢牢把握省委、省政府赋予郑州“在全省发挥更大辐射带动作用、在全国同类城市竞争中形成更多比较优势、在国际上赢得更大影响力”的“三个在”努力方向,让郑州这个全省龙头高高扬起来、国内大循环中的战略节点立起来、国际循环与国内循环相互促进的战略联结点强起来。

  加快建设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开放门户、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

  经过“十四五”时期的发展,努力实现“五个新”: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空间结构优化形成新布局、中心城市功能实现新提升、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水平、市域治理能力得到新增强。

2035年远景目标

  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全面形成,基本实现“两化五强”建设目标。

  “两化”:一是现代化。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国内城市第一方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城市核心功能大幅提升,城市软实力全面增强,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重大进展,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二是国际化。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水平大幅提升,国际交流活动更趋频繁,引进国际组织实现重大突破,经济外向度进入全国城市先进行列,国内大循环节点支撑、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联结点地位和作用充分显现,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合作的先行区。

  “五强”:一是创新强,成为全省创新策源地、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二是枢纽强,建成衔接国际国内的运输网络和物流体系,实现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信息港“四港”高效联动,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条丝路”畅通全球,成为辐射全国、链接世界、服务全球的国际综合枢纽。三是生态强,基本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魅力郑州。四是文旅强,形成一批具有郑州标识的文旅品牌和文旅名片,成为古今相映生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具有独特魅力的黄河流域国际旅游门户,建成具有黄河流域鲜明特征的文旅强市。五是法治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更加浓厚,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郑报全媒体记者 赵柳影 董艳竹 曹婷 肖雅文

编辑:王淑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