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集群中原网> 新闻中心 注册登录

郑州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目前中国最早的丝绸——仰韶时代丝绸发现新闻发布会

2019-12-03 13:20:35来源:中原网
字号  

  中原网讯(李潇潇 通讯员 王羿)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驯养家蚕、缫丝织绸的国家。丝绸与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四大发明一样,都产生过世界性的影响,而它与个人生活密切的程度以及流传之久远,却又为其它发明所不及。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载体,丝绸起源一直以来就是许多研究者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

  关于丝绸的起源,我国古代史籍中流传着不少神话传说,据《通鉴纲目外记》载,黄帝妃嫘祖“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而天下无皴瘃之患,后世祀为先蚕”。《易·系辞下》记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孔颖达《疏》云:“垂衣裳者,以前衣皮,其制短小,今衣丝麻布帛,所作衣裳,其制长大,故云垂衣裳也。”结合仰韶时代的最新考古发现,我们可以认为,中国丝绸的起源时间很可能在黄帝时代,丝绸之源在郑州。

  考古发现表明,中国可能在裴李岗文化时期就已经出现丝蛋白,仰韶文化遗址内出土尖底瓶及部分罐的外表饰有线纹,个别器物底部发现有布痕,说明原始纺织技术在新石器时代中期甚至更早阶段已经比较发达。上个世纪的考古发现证实黄河流域的河南荥阳青台遗址(距今5300—5500年)出土的罗织物是中国发现最早的丝织品,浙江湖州钱山漾(距今4200年)出土的绢片和丝带是长江流域出土最早、最完整的丝织品。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瓦莱丽·汉森(Valerie Hansen)2012年在其新著《丝绸之路新史》中明确认为“中国人确实是世界上第一个制造出丝绸的民族”。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郑州市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城市。2019年9月18日,习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习总书记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2015年以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中国丝绸博物馆联合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寻找中国丝绸之源”项目,分别在荥阳青台、汪沟、巩义双槐树等相关黄河流域仰韶文化遗址展开工作。中国丝绸博物馆设立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重点开展纺织品相关文物分析检测鉴定、传统工艺与价值挖掘,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等工作。这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凝聚精神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和2019年,中国丝绸博物馆科研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酶联免疫等技术对荥阳汪沟遗址瓮棺内提取的炭化织物的纤维材质和组织结构进行鉴定,根据碳化痕迹孔隙和残留纤维的电镜观察,发现绞经织物,纱线较细,是四经绞罗织物碳化后的痕迹。根据酶联免疫检测结果,可以确认绞经织物是丝织品的残存。这与20世纪80年代青台遗址出土的织物属于同类丝织物。

  同时,巩义双槐树遗址发现了仰韶文化时期的骨雕蚕,非常重要的是该蚕呈现家蚕造型,并且是呈现吐丝的蚕形。荥阳市汪沟、青台遗址发现的丝绸和巩义双槐树遗址发现的骨雕家蚕,确切地证明了中国古代早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已经开始家蚕制丝。

  12月3日,中国丝绸博物馆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荥阳青台遗址联合建立中国丝绸之源研究郑州工作站,今后将以工作站为平台,加强考古单位与科研基地的协作,为郑州地区的纺织品文物保护事业提供技术和人才保障,为探寻丝绸起源探索新的方法。

  

青台遗址出土丝织品残片

  

汪沟遗址出土碳化丝织品

  

汪沟遗址出土碳化丝织品的瓮棺

  

钱山漾遗址出土丝绢残片

  

钱山漾遗址出土丝线

  

双槐树遗址出土牙雕蚕

编辑:王淑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