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报道中原网> 注册登录

郑州又上央视了!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六大央媒纷纷为郑州点赞!

2018-11-06 16:31:12来源:
字号  

  近来,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广播电视台等六大央媒同时聚集郑州!郑州为何同时吸引了六大中央级新闻媒体的关注,郑州快速发展的“底气十足”来自哪里,文章里有答案!

  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

  10月23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并机直播的《朝闻天下》播出了《【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庆祝改革开放40年】郑州:扩大开放迈向国家中心城市》,报道了地处内陆的郑州市,既不沿边又不靠海,却通过发挥物流通道枢纽的区位优势,统筹推进空中、陆上、网上三条新丝绸之路建设。现在郑州不仅是联通欧亚大陆的国际枢纽,也是蓬勃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

 

  17号中午,从意大利米兰飞来的第2501架次卢森堡货航班机抵达郑州,这次卸下的是来自欧洲各地的电子和汽车配件,以及时装、化妆品、奶粉等日用品。

  郑州机场国际西货站工作人员王勇:到目前来说,郑州机场保障的(欧洲)货物种类将近有一百多种,货站也从原有的一座货站,现在增加到五座货站。

 

  2014年,郑州到卢森堡的“空中丝绸之路”开通。五年来,货航由开航时的每周2班加密到现在的每周18班,基本形成横跨欧亚美大陆、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航线网络。

  同一天,从郑州发出的1559趟中欧班列满载着手机、窗帘等中国以及东亚国家的货物,开往德国慕尼黑。

  郑州国际陆港开发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杨文俊:当时只是每个月开行一班,没有进口班列,现在已经发展到每周八班出口八班进口。

  5年来,郑州始发的中欧班列沿着一条铁轨铺就的新丝绸之路,把货物运送到欧盟和俄罗斯及中亚地区24个国家126个城市,货值近80亿美元。

 

  就在几年前,郑州的跨境电商交易额还不如南方的一个县,而现在,郑州跨境电商通关能力实现了50单/秒,网上丝绸之路的进出口交易额累计达340亿元。

  空中、陆上、网上三条新丝路使郑州的发展嵌入了全球产业链,从内陆腹地变身开放高地。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河南省社科院原院长喻新安:买全球卖全球,实现了开放带动这个主战略,就实现了一通百通。

 
 
 
 
 
  郑州进出口贸易额由2013年421.8亿美元,增加到2017年,596.3亿美元,经济总量由2013年的6201.9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9130.2亿元。在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同时,又迈上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新征程。

  《人民日报》篇——郑州,面向全球谋发展

  ∧《人民日报》报道版面

  郑州火了!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四大央媒组团重磅报道,都点赞了啥

  智利的车厘子,乘着包机,从南美横跨大洋,28小时后就摆上了中国的货架。一颗车厘子的跨洋之旅,勾勒出一条“全球—郑州—全国”的贸易轨迹,折射着河南郑州这座内陆城市连天接地、买卖全球的澎湃活力。

  不临边、不沿海,郑州却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乘势而起,一路成长为中国中部地区的特大城市。党的十八大以来,郑州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开拓新一轮改革开放新局面。

  胸襟向天开,心近海自来。10年前,郑州还不曾起降过全货运飞机,2017年这里国际货运量已紧跟北上广跃居全国第四,货运总量跻身全球前五十。在亚欧大陆的两端,“空中丝绸之路”“郑州+卢森堡”双中心格局已经日渐清晰。

  航空货运,连通全球无远弗届

  向前回溯,“通”与“商”成为贯穿郑州历史与现实的两大主题。3600多年前,这里已是古中国贸易交流活跃的商朝都城。

  百余年前,京汉、汴洛两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构筑了中国铁路史上第一个“黄金十字架”。随着中国铁路“第一大枢纽”逐渐成为“中国铁路的心脏”,小城郑县升格为郑州,继而升格为省会。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郑州短缺经济笼罩,一派暮气沉沉。1984年,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对郑州要再认识”成为时代考题。那一年,郑州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落户,商业系统开始为企业松绑放权。定位“以路兴城、以商立城”,郑州目标直指立足中原、面向全国的贸易中心。

  随着市场苏醒,一场令全国瞩目的“郑州商战”由此而来。90年代初,全国最早的股份制商场亚细亚向5家国营商场宣战,竞争从单一价格战,推向品牌、管理、服务的多元比拼,掀起全国商业领域第一次大规模的营销竞争。100多个城市的商界人士前来观摩,全国名优厂家以能否在郑州占得一席之地为商品行销是否成功的指标。郑州二七商圈成为中国现代商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潮落潮起,时代加速,城市发展不进则退,如何抓住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机遇?郑州向天空敞开胸襟,与全球连通路径,格局与视野为之一变。

  2010年10月,国务院批准设立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2013年3月,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获批。2016年底,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发改委公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找准航空都市的发展方向,激发出的是业界惊叹的“郑州速度”。富士康带来的多个精密工业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1个月的时间。

  当郑州站位国际枢纽,体会到的便是世界时间。国际贸易中流传过一句话:“我们头号货币是时间,其次才是美元。”航空驱动的产业,往往是高附加值的产业,也是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邦达货运郑州分公司总经理郭黎民说,港区成立以来,用“飞一样的速度”在发展。在此之前,郑州做航空货代的公司不过三五家,今天已是数百家。5年前,郭黎民从国企辞职,两手空空,如今仅生鲜一项,他们公司每年就进口7000吨。挪威的三文鱼、法国的生蚝、以色列和厄瓜多尔的鲜花,流通中的每分每秒,都能折算成看得见的资金。

  郑州异军突起,带动了航空货运充分的市场竞争。服务水平、通关速度、保障能力、运力价格每个环节都被纳入了比拼。郭黎民过去发货要北上南下,如今他立足郑州,布局中东部,向全国集货。“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高效。”

  河南航空货运公司国际业务部,6年间团队从近百人扩展到千余人。经理王勇坦言:“别的机场来一架货机,装卸人力就紧张,我们可以同时保障4架货机进出港。”如今,郑州全货机的周航班量高达110班,2017年货邮吞吐量已破50万吨关口。

  运力只是一个侧面,速度取决于每个环节的接力。港仓内移、区港联动等改革催生了一站式作业、一体化通关。“7×24小时”预约,随到随检,随到随通关,通关时间缩至全国平均速度的1/27。西班牙服装品牌ZARA的包机第一天凌晨落地,第二天早晨就可以摆在全国店面的货架上。

  立足区位,释放强大乘数效应

  货物横跨欧亚,飞越大洋,紧接着是货车、铁轨支线的接力赛跑,是陆上交通运输的综合配套。在郑州、卢森堡之间搭起的“空中丝绸之路”两端,区位优势各展其长。

  在亚欧大陆西端,卢森堡方圆500公里范围聚集了欧盟40%的产出,800公里范围内聚集了欧盟79%的GDP生产与消费。再转向亚欧大陆东方,郑州区域自古被视为“天下之中”,近年脚踏实地把“米”字形高铁从图纸建成现实,陇海铁路横贯东西、京广铁路纵贯南北,郑太、郑合铁路接东南而至西北,郑济、郑万铁路接华北而至西南。有了这个“米”字,郑州如同一个磁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

  海昌极地海洋乐园的郑州联席总经理谭文成介绍,郑州2017年已经成为1亿人次的旅游集散地,他们多方考察后最终选择在郑州做战略布局。投资32亿元,十二大馆区初具规模,体量已超上海海昌。

  文旅巨头华强方特在全国布局26个主题乐园,郑州方特的营业额遥遥领先。分析客流来源,河南省外的游客量已稳步占据三成左右。综合考量之下,华强方特在郑州一口气投建6期园区。

  不止这些。9家12类主题公园正在郑州文化创意产业园扎堆破土生长,谁也不曾想到这条“郑汴融城”的轴线上,布局了这样一座国内最大的文化园区。

  区位所赋予的乘数效应正日益凸显。几年间,郑州集聚了数十万智能终端产业工人,汇聚起一大批智能终端的品牌商、制造商、软件开发商、运营商、物流商,中兴、酷派、天宇、创维、正威、华懋等约200家智能终端相关企业签约入驻,冷链物流蓬勃发展,高附加值的生物医药产业得到初步培育。

  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挂牌一年半,已有9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汇聚于此,海内外一大批优质项目正涌入郑州。

  转型创新,唤醒发展不竭动力

  郑州蓬勃发展的背后也有遗憾。

  进出口对比,买全球易、卖全球难,进来的多是高端消费品、高科技设备,出去的不论电子产品还是服饰鞋袜,代加工的多、出去贴标包装再高价回来的多,来自全国的多、产自郑州甚至省内的相对少。

  破局之道,唯有继续创新,继续改革,继续开放。2016年,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依托郑州、洛阳、新乡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造中原地区的高科技产业中心。

  2005年,农民党永富带着科技梦想到郑州创业,经过4年发展,他在郑州高新区建立了独栋研发大楼。他的发明根植于农业,助推化肥减量、农民节本,农业提质提产增收。科技成果沿“一带一路”从新疆走进中亚,从河南进入斯里兰卡。

  党永富只是郑州创新转型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郑州累计建成研发中心2318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占河南全省的36%。

  在郑州与洛阳之间的工业带上,郑州上街区曾被誉为“中国铝都”,随着产业转型,从做特种铝到抢抓低空空域开放的战略机遇,全面进军通用航空,到独立研发通用飞机,成为国内通航重镇,只用了短短7年。上街净空条件极佳,航展飞行员飞在黄河上空,“像骏马回到了草原”。如今,上街通用航空产业和众多飞行爱好者已做好准备,只待国内低空飞行领域风口的到来。

  在日渐繁忙的空港周边,郑州城乡群众对频繁起降的飞机情有独钟。时常见到有人静静驻足,翘首观看。在呼啸而起的机翼下,他们看见了城市的未来……

  新华社篇——变身开放高地 迈向“中心城市”——郑州改革开放发展变化新观察

  现代郑州,因交通而生,因交通而兴。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近年来,郑州大力发挥区位交通优势,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城镇化,从内陆腹地变身开放高地,迈上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新征程。

  “新丝路”通世界 形成国际综合枢纽

  前不久,俄罗斯空桥航空公司的一架航班缓缓落地,来自巴西的66头长颈鹿顺利抵达郑州机场。就活体动物来说,郑州机场还负责运输过北极熊、羊驼、种猪、小矮马等,它们分别来自俄罗斯、智利、加拿大、法国等国家。

  这是郑州发展国际综合枢纽的一个缩影。郑州曾是全国“铁路十字路口”,近年来紧抓“一带一路”有利时机,构建空中、陆路、网上三条“新丝路”,逐步向国际性综合枢纽升级。

  “空中丝路”越飞越广。郑州机场已基本形成横跨欧亚美三大经济区、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航线网络。2017年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突破50万吨,居全国第7位,跻身全球50强。

  “陆上丝路”越开越密。中欧班列(郑州)已开行5周年,实现了从每月1班到每周8班的大提升。货源地遍布欧盟和俄罗斯及中亚地区24个国家126个城市,境内合作伙伴达2100多家,境外合作伙伴达780多家。

  “网上丝路”发展迅猛。郑州跨境电商通关能力实现50单/秒,日峰值处理能力可达500万单。截至目前,河南保税物流中心跨境电商进出口单量累计达2.41亿多单、全国占比达30%,累计交易额达340亿元、贡献税收37亿元。

  三条“丝路”联动、互为支撑,形成郑州对外开放合作新优势,奠定了郑州国际性综合枢纽地位。

  产业融入全球 本土品牌耀眼

  车间整洁有序,流水线整齐划一……经过500多道工序后,一部包装完好的苹果手机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富士康郑州科技园下线,这里是全球最大的苹果手机生产基地。

  目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已入驻终端智能制造企业约190家,2017年手机产量达2.9亿多部,全球每7部手机中就有1部来自郑州。“由于具有航空方面的优势,手机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聚集郑州,把郑州嵌入了全球产业链。”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所所长曹允春说。

  改革开放初期,郑州市以轻纺工业为主。经过40年的发展,郑州产业不断蜕变壮大。2017年,郑州市经济总量达9130.2亿元,约为1978年的450倍。

  随着产业发展,郑州的本土品牌越叫越响亮。在服务本届世界杯足球赛的客车品牌中,宇通客车数量排名第一。这家从郑州客车修配厂发展起来的本土企业,已是全球销量最大的客车企业。

  背靠河南“中国大粮仓”之优势,郑州成为“速冻食品之都”,培育出三全、思念等一批知名企业。全国超过一半的速冻汤圆和速冻水饺产自郑州,肯德基的油条、必胜客的披萨、味千的拉面等相当一部分洋食品也是“郑州造”。

  “郑州现已成为全国最大速冻食品生产、研发基地和物流中心,正在努力建设成为世界级冷链食品制造中心。”郑州市工信委食品处处长闵锋杰说。

  “高度”+“速度” 建设“中心城市”

  上世纪70年代,60多米高的二七塔建成,成为郑州形象的标识。而今,这一高度被280米高的郑东新区的千玺广场主楼取代。楼高之变,代表着郑州改革开放后城市发展的高度与速度。

  40年来,郑州先后建设了郑东新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等新城区。2017年,郑州市建成区面积达830.97平方公里,是1981年的12.8倍;总人口达988.1万人,是1978年的2.3倍。

  10多年前,郑东新区还是一片荒芜之地,如今成为中原金融城,累计入驻金融机构约300家。在位于郑东新区的郑州商品交易所,全球首个鲜果类期货品种苹果期货于去年年底上市交易,至此该所已上市交易18个期货品种,国际影响力日渐提升。

  2013年,郑州获批我国首个以航空港经济为引领的国家级实验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规划面积41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60万。5年来,该区经济总量增长3.4倍,建成区面积扩大4倍,外贸进出口总额占河南全省近7成,一座面向全球的航空大都市正在崛起。

  2017年国家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郑州从此跻身全国城镇体系“塔尖”城市行列,标志着郑州迎来了近代以来继铁路枢纽形成、省会迁建之后的第三次重大历史发展机遇。

  《光明日报》篇——郑州:向国际枢纽城市大步迈进《经济日报》篇——郑州:从中原走形高铁网将正式成形

编辑:鲁梦丽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